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顯示,我國共有聽力殘疾人2780萬,人數居五大殘疾之首,並且每年有2到3萬患有先天性嚴重聽力障礙的新生兒出生。耳聾已成為現代社會最為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應該得到我們充分的重視。值此全國愛耳日到來之際,我們邀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耳鼻喉科楊仕明教授等介紹了評估耳聾病因、病變部位的常用方法。
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顯示,我國共有聽力殘疾人2780萬,人數居五大殘疾之首,並且每年有2到3萬患有先天性嚴重聽力障礙的新生兒出生。耳聾已成為現代社會最為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應該得到我們充分的重視。值此全國愛耳日到來之際,我們邀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耳鼻喉科楊仕明教授等介紹了評估耳聾病因、病變部位的常用方法。
①純音聽閾測試(定向條件反應測試) 純音聽閾測試反應受試耳對各種頻率純音的聽敏度,估計聽覺損害程度。普通純音聽閾測試適合於成人,12歲以上兒童,6個月以上兒童進行定向條件反射測試(視覺強化測聽或條件化遊戲測聽)
②聲導抗測試 聲導抗測試是客觀測試中耳傳導係統、內耳功能、聽神經以及腦幹聽覺通路功能的方法,適合於各類人群。一般而言,凡中耳功能正常者曲線為A型;As型常見於耳櫻花、聽骨鏈固定或鼓膜明顯增厚等中耳傳音係統活動度受限時;若其活動度增高,如聽骨鏈中斷、鼓膜萎縮、愈合性穿孔以及咽鼓管異常開放時,則曲線可呈Ad型;B型曲線多見於鼓室積液和中耳明顯粘連者;C型曲線表示咽鼓管功能障礙、鼓室負壓。
③聽性腦幹反應測聽(ABR) 分為聽性腦幹反應閾值、聽性腦幹反應潛伏期。ABR是指檢測聲刺激誘發的腦幹生物電反應,ABR可用於判定高頻聽閾、新生兒及幼兒聽力篩查、鑒別器質性與功能性聾、診斷腦小角占位性病變等。
④畸變耳聲發射(DPOAE) 是一種客觀聽覺功能檢測手段,它依賴於耳蝸整體功能的完整,與耳蝸外毛細胞的功能密切相關。
⑤40Hz聽覺相關電位 為聽穩態誘發電位,屬於中潛伏期反應的一種。主要用於對聽閾閾值的客觀評估,尤其對1000Hz以下頻率的聽閾確定更有價值。可以幫助了解新生兒聽力篩查及ABR反應未引出者的低頻情況。
⑥穩態聽覺誘發電位(ASSR) 是有連續的或穩態的聲音刺激信號誘發產生的腦電反應。ASSR屬於客觀測聽方法,可以檢測各個頻率閾值,在不能進行行為測聽或行為測聽得不到滿意結果人群的聽力測量中(尤其≤6個月的嬰幼兒),是很重要的。
⑦言語識別率 指受試耳能夠聽懂所測詞彙中的百分率。結合聽力學評估可初略判定耳聾的種類。
⑧新生兒聽力篩查:新生兒出生後6~48小時內接受聽性腦幹反應或耳聲發射篩查,若未通過一個月內複篩,三個月內確診,在6個月前進行幹預。
表1:耳聾評價方法、適用人群和優缺點
方法 |
目標人群 |
優點 |
缺點 |
發育調查問卷 |
出生~3 歲及其他難測人群 |
快速、簡便 反映兒童聽覺的運用情況 快速、簡便 |
與真實聽敏度不相關 |
高危因素表 |
出生~2 歲 |
快速、簡便 發現存在聽力損失危險因素的嬰兒 |
隻能發現50 %的聽力擔失者 問卷分析費時 隨訪困難 |
病史 |
全部兒童 |
確定小兒是否存在影響聽功能的疾病、家族史或其他生長發育問題 |
無法確定聽敏度 |
耳部檢查 |
全部兒童 |
發現耳畸形、耳漏 測試者經短期培訓即可掌握 |
無法確定聽敏度 |
ABR |
新生兒、嬰幼兒及難測人群 |
發現超過30dBHL 的高頻聽力損失 預測聽域 確定單耳聽力 無需主觀反應 使用自動設備時,測試人員隻需短期培訓即可 |
費用高 需使用鎮靜劉 可能漏診輕度低頻聽力損失 設備較為昂貴 結果分析較為複雜 當合並中樞病變時,結果分析困難 僅能測試腦幹以下水平的聽覺功 使用非自動性設備時,人員需培訓 |
OAE |
新生兒、嬰幼兒及難測人群 |
發現聽力損失大於30dBHL (T E)或40dB HL ( DP)者 無創、快速、簡便 無需鎮靜劑 有頻率特異性 對聽神經病變有價值 使用自動設備所需培訓時間短 |
設備較貴 出生24 小時內的新生兒難以測試 僅測試到耳蝸水平 受外、中耳功能影響 無法預估聽閾 使用非自動設備需經培訓 |
純音篩查 |
2.5 歲~成人 |
對發育正常兒童來說,側試快速、簡便 費用低 結果可靠 |
對生長發育遲級兒意無效 測試人員需培訓 測試環境需安靜 |
聲導抗 |
≥6 個月 |
有效檢測中耳功能 自動設備快速、簡便 無需受試兒配合 設備價格相對低康 |
無法評估聽敏度 隨訪規程仍有爭議 |
行為測試 |
3個月~2 歲以及特殊人群 |
能在低刺激強度下得到反應 可評估單耳聽力 具有頻率特異性 反映兒童聽覺功能的運用情況 |
大致反映聽敏度 需主觀配合 測試需由聽力師完成 為獲得足夠數據有時需多次重複測試 |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