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

乏力1月皮膚黃染1周(上)

作者:上海市徐彙區淩雲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供病例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2012-03-12
導讀

         患者,女性,56歲。因“乏力1個月,皮膚黃染1周”入院。診斷:溶血性黃疸、血紅蛋白病(α型地中海貧血)。

 

  

病曆摘要

  主訴

  患者,女性,56歲。因“乏力1個月,皮膚黃染1周”入院。

  現病史

  患者1個月前無明顯誘因下自覺全身乏力,無咳嗽、咳痰,無畏寒發熱,無胸悶、氣促、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無頭暈、耳鳴,無全身肌肉酸痛,無鼻衄、牙齦出血,無醬油色尿。休息後症狀無改善。1周前發現全身皮膚黃染,無腹痛、腹瀉,無嘔血、黑便。來我院就診,查肝功能: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 65 U/L,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50 U/L,總膽紅素(TB) 72 μmol/L,結合膽紅素(CB) 6 μmol/L。為明確黃疸原因,轉入中山醫院。

  既往史

  查體 風濕性心髒瓣膜病,二尖瓣、三尖瓣狹窄病史20餘年,2005年在胸科醫院行“二尖瓣置換術(金屬瓣)、三尖瓣成形術”,術後長期服用華法林,近1個月劑量為2.5 mg/d。因反複出現活動後氣促,不規則服用地高辛0.25 mg/d及氫氯噻嗪、螺內酯,近3個月未服用。10年前曾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病史,服甲硫咪唑治療2年後治愈停藥。否認高血壓、糖尿病病史,否認肝炎、結核、傷寒、血吸蟲、瘧疾等傳染病史,否認食物、藥物過敏史,否認外傷史,否認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

  查體

  體溫37.0 ℃,脈搏7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壓110/70 mmHg。全身皮膚黏膜輕度黃染。鞏膜輕度黃染,瞼結膜輕度蒼白。心率78 次/分,律齊,二尖瓣聽診區可聞及金屬開瓣音,其餘瓣膜聽診區未聞及病理性雜音。其餘體檢無異常。

  輔助檢查

  本院(4月15日) ① 肝功能:TB為72 μmol/L,CB為6 μmol/L,ALT為50 U/L,AST為65 U/L,堿性磷酸酶(ALP) 59 U/L,г穀氨酰轉移酶(г-GT)22 U/L,總蛋白71 g/L,白蛋白40 g/L,乳酸脫氫酶917 U/L; ②血常規:白細胞(WBC)7.6×10 9/L,中性粒細胞64%,紅細胞(RBC)93×10 12/L,血紅蛋白(Hb)94 g/L,血細胞比容(HCT)29.4%,平均紅細胞容積(MCV)73.7 fL,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量(MCH)22.6 pg,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306 g/L,血小板(PLT)156×10 9/L。

  中山醫院(4月25日) ① 甲狀腺功能檢查未見明顯異常;② 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類抗原199(CA199)正常,網織紅細胞3.3% ,乙型、丙型和戊型肝炎病毒檢測均未見異常。自身抗體檢測陰性 。鐵蛋白23.7 ng/ml,維生素B12 420.9 pg/ml,葉酸 10.4 ng/ml;③ 抗人球蛋白試驗(Coombs)(-),酸溶血試驗(Hams)(-)。

  瑞金醫院(5月10日) ① 血塗片:紅細胞中央見淡染區,有少量靶形細胞;② Hb電泳:血紅蛋白A1為97 % 血紅蛋白A2為2.3% 血紅蛋白F為0.7%;③ 結合珠蛋白6 mg/dl,紅細胞丙酮酸激酶活性55 U/gHb,紅細胞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2.8 U/gHb;④ 其父母檢查:其父TB 45 μmol/L,CB 5 μmol/L,ALT 23 U/L,AST 27 U/L;其母均正常。

  診斷

  溶血性黃疸、血紅蛋白病(α型地中海貧血)

  (上海市徐彙區淩雲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供病例,討論部分根據濰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殷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龍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天平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山醫院全科培訓基地和中山醫院全科醫學科發言整理,14~15版均由 陳智 整理,上海市浦東新區濰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杜兆輝 審閱)

  

上海全科醫師沙龍特邀編委 上海中山醫院 祝珠 教授  

全科醫師討論要點

  Q1.黃疸診治思路

  病例特點 ① 患者自覺全身乏力,全身皮膚黏膜、鞏膜輕度黃染;② TB為72 μmol/L,CB為6 μmol/L;③ Hb為94 g/L,HCT為29.4%,MCV為73.7 fL,MCH為22.6 pg,MCHC為306 g/L。臨床醫生考慮溶血性貧血,為明確黃疸原因,將其轉至上級醫院接受進一步診治。

  黃疸診治思路 根據膽紅素性質,黃疸分為:① 以非結合膽紅素(UCB)增高為主的黃疸,如溶血性黃疸;② 以結合膽紅素增高為主的黃疸,如肝內膽汁淤積症和肝外膽道阻塞(結石、腫瘤等)。溶血性黃疸須與肝細胞性黃疸和膽汁淤積性黃疸鑒別,黃疸原因待查診治思路見下圖。

  Q2.溶血性貧血病因分類及鑒別診斷

  根據病因的不同,溶血性貧血可以分為先天性溶血性貧血和獲得性溶血性貧血。

  獲得性溶血性貧血的發病原因包括 ① 免疫性,例如陣發性冷性血紅蛋白尿、血型不合輸血等;②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例如溶血尿毒綜合征、惡性腫瘤誘發、惡性高血壓等;③ 物理或機械因素,例如人工心髒瓣膜置換術引起的貧血等;④ 生物或感染因素,例如蛇毒、黑熱病以及瘧疾導致;⑤ 化學因素,例如亞硝酸鹽類中毒等;⑥ 獲得性膜缺陷,例如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等。

[未完待續,接《乏力1月皮膚黃染1周》(下)]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