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報道,北京一名消費者反映,在孩子服用的葡萄糖酸鈣口服液瓶內發現黃豆大小的灰綠色片狀異物,而該口服液出自國內知名藥企哈藥集團三精製藥股份有限公司。購買時,消費者要注意區分是口服液還是口服溶液,前者是中藥製劑,後者屬於西藥範疇。
近日,有媒體報道,北京一名消費者反映,在孩子服用的葡萄糖酸鈣口服液瓶內發現黃豆大小的灰綠色片狀異物,而該口服液出自國內知名藥企哈藥集團三精製藥股份有限公司。“四年中三精七次被曝含有異物”,隨後有媒體“盤點”,從2009年至今,三精製藥和“異物門”事件糾纏不斷,根據記者從網絡上查閱到的過往報道,出現異物的藥品主要涉及三精葡萄糖酸鋅、酸鈣口服液和雙黃連口服液。如果三精屢屢陷入“異物門”情況屬實,那麼作為一家深得國人信任的知名藥企為何會在短短幾年內如此高頻率出現異物事件?
4年7次被曝含異物?
三精製藥未做回應
據媒體報道,北京的劉先生稱,今年3月,他的妻子在西莊衛生室購買了一盒哈藥集團三精製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葡萄糖酸鈣口服液。一個月後,劉先生在1歲多的兒子服用該口服液時,發現瓶內有一個黃豆大小的灰綠色片狀物體,經確認,出現異物的藥品有效期是2013年11月,劉先生進而排除了藥品因過期出現異物的可能,劉先生隨即向三精廠商進行了投訴。
記者發現,如果在網上搜索“三精口服液現異物”這一關鍵詞,相關報道不隻北京劉先生這一篇,一些媒體在三精“異物門”被披露後,盤點了“那些年,三精出現的異物事件”,報道顯示,從2009年至今短短的4年時間,三精異物事件出現達7次。
由於一些報道的時間已經比較久遠,記者近日致電哈藥集團三精製藥股份有限公司核實相關情況,並就北京王先生“異物”投訴後續情況進行了解,但三精製藥相關人員始終表示“采訪須向領導申報,稍後會和記者聯係”。截至發稿時,記者也未得到來自三精製藥的回複。
業內人士:
生產環節、藥品質量都可能是異物源頭
記者在調查過程中發現,藥品中現異物的報道不僅僅涉及三精製藥,也包括其他一些藥品品牌,而且出現異物的藥品以口服液、注射液居多。藥品中的異物究竟從何而來?藥品從原料加工、生產再到包裝、滅菌的整個過程中,到底有沒有混入異物的可能?就這些疑問,記者采訪了一位製藥企業的業內人士。
該業內人士介紹,生產一支口服液要經過多道工序,首先要將所有原材料溶解,然後進行配製,配製好的藥液要經過過濾,以去除異物,“按道理,過濾後的藥液是不會存在異物的。不過,也不能排除過濾過程中,濾網、濾芯中掉落的雜質進入藥品終端的可能。”這是異物進入口服液類藥品的第一個可能環節。
過濾後的藥品要進行灌裝、加蓋。加蓋是異物可能混入藥液的第二個環節。“口服液的瓶蓋一般都是膠塞和鐵皮組成的,自動加蓋機將瓶蓋直接套在瓶口,然後進行壓蓋、加蓋、旋蓋步驟,旋蓋過程中,有可能會帶入一些膠塞裏的橡膠異物到瓶中。”
加蓋後需要對藥品做滅菌處理。該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滅菌後,生產人員會對藥品進行出廠前的最後一道工序——燈檢。“燈檢就是由工人拿著藥液,透過燈光的光線查看瓶中是否有異物,這裏檢查的異物主要是玻璃屑,加蓋過程中如果玻璃瓶沒洗幹淨,玻璃屑就會留在瓶子裏,通過燈檢一般都能發現,其他異物在這個環節也能被檢查出來。”
“這是從生產環節來說的,從本身藥性來分析的話,如果產品本身的穩定性不好,有可能會形成沉澱,讓消費者誤認為是‘異物’。碰到這種情況,消費者可以看一下說明書,如果說明書中注明‘產品需要搖勻後服用’,說明沉澱屬藥品正常情況,消費者可以服用。但是,如果說明書注明產品屬於沉積液,那麼就沒有沉澱性異物發生的可能,此時如果發現藥品中有異物就不應該喝了。”
該業內人士表示,口服液出現異物並不是一種常態現象。“如果是經常出現異物,一方麵可能是產品設計上出現了問題。但假如說該產品麵市初期是穩定的,經過一段時間後經常出現異物問題,就說明質量控製這個環節有問題了。”
■鏈接
口服液不能根據澄明度判斷好壞
口服液是從多種藥物、成分複雜的配方中提取出來,在此過程中某些物質,比如蛋白質、肽類、多糖等很難溶在水中。口服液吸收快而且服用起來也非常的方便,但是包裝大部分都是深色的。因此,想要辨別口服液的好壞,從外觀上是有一定難度的。專家指出,口服液的好壞不能以液體澄明度為標準。
口服液是從多種藥物、成分複雜的配方中提取出來,在此過程中某些物質如蛋白質、肽類、多糖等很難溶在水中。一般來說,滋補類的口服液澄明度都不高,而且會隨著周邊環境與溫度變化,部分口服液還會有類似澱粉等成分析出沉澱。因此,國家對中藥口服液的規定標準中也允許有一定量的沉澱存在,但沉澱是否正常還是可以區分的。正常的沉澱會少量積在瓶底,輕輕搖晃後出現懸浮並均勻分散,如果出現了固體塊狀沉澱,很可能是液體出現了質量問題,不能繼續服用。
另外,購買時,消費者要注意區分是口服液還是口服溶液,前者是中藥製劑,後者屬於西藥範疇。口服液與口服溶液最大差別在於前者是中藥,後者屬於西藥。“口服液”是指將中藥材洗淨、切片,采用適宜的方法提取製成單支劑量口服液。其製作要經過浸提、淨化、濃縮、分裝、滅菌等過程,在生產和儲藏期間有一定檢測指標。而“口服溶液”是指可溶性藥物溶解於適宜溶劑中,再製成口服的液體。
清者自清?
三精異物門自從被曝光後,距離現在已經兩周有餘,相信除了事件中的消費者劉先生之外,想必其他人早已將此事淡忘了。這可能就是三精製藥選擇沉默的原因。當企業出現負麵信息時,一部分企業雖然嘴硬,堅稱“無辜”,四處發聲明為自己“辯護”,但態度至少是積極的,說明企業很重視自己苦心經營的口碑,愛惜羽毛。不過,也有一些企業在麵對不利報道時,學鴕鳥,把自己隱藏在事件背後,三緘其口。當然,每個企業的危機公關不盡相同,沒有孰優孰劣,隻要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息事寧人便是公關成功。然而,麵對龐大的消費者群體,企業的沉默顯然不是負責任的表現。假如三精的口服液果真如網上報道的那樣多次出現異物,而且異物出現在以小朋友為消費主體的三精葡萄糖酸鋅、酸鈣口服液中,一旦異物被小朋友誤服,後果不堪設想。假如三精口服液並沒有上述諸多的異物門事件,那麼麵對這樣不利於企業形象的“流言”,三精又為何不早早站出來為自己辯白呢。也許三精信奉“清者自清”。可是,在毒膠囊事件中,一些知名大藥企也被牽涉其中,導致公眾的信任跌至冰點。三精真的能讓我們放心嗎?相信消費者心中自有答案。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