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新調查顯示,目前,我國每年直腸癌新發病例已超過17萬,在癌症排行榜中躍居第二位,在胃腸道惡性腫瘤中僅次於胃癌。整個電子肛腸鏡檢查過程無痛苦、快捷方便,正確診斷率很高,為後期對症治療提供了專業的診斷資料。
據最新調查顯示,目前,我國每年直腸癌新發病例已超過17萬,在癌症排行榜中躍居第二位,在胃腸道惡性腫瘤中僅次於胃癌。但由於直腸癌和痔瘡的常見症狀都是便血,人們的疏忽致使很多直腸癌被發現時已是中晚期,延誤了診治。近日,小編從醫院了解到,直腸惡變甚至發展到癌症的病人日益增多,而在這些就診的患者中,有八成以上的人以為得的僅僅是痔瘡,而一再忽視病情。
早發現直腸惡變應從找準病因開始
“對症治療,找準病因是治好肛腸病的重要基礎!”醫生指出,肛腸疾病種類繁多,僅痔瘡就有14種之多,症狀有便血、肛門疼痛、瘙癢、腫物脫出等,其中又有不少病種的症狀極其相似,醫生缺乏臨床診斷經驗或檢查設備不夠先進,僅采用蹲位檢、肛門指診等傳統方法,無法精確診斷,易產生誤診、漏診的情況。醫生嚴肅地指出:“盲目治療不對症,不僅讓患者在身心上飽受折磨,而且還會導致原有病情惡化,貽誤治療時機。”
專家解釋說,主要是人們對肛腸疾病的忽視,直腸惡變起初症狀不明顯,同痔瘡相似,因此單純選擇以消除症狀為目的的簡易治療。有部分患者到非專業醫院就診,由於檢查設備不夠先進、醫生經驗不足僅采用指診或蹲位檢等傳統檢查方法,很容易造成誤診。隨著腫塊增大,排便困難、便血情況加重後才意識到病情的嚴重性,可一旦延誤大腸惡瘤治療良機,可能會危及生命。
痔瘡與腸癌症狀相似患者“自診”耽誤病情
據臨床數據顯示,目前,在中國的10大癌症中大腸癌已從原來的第6位上升到第3位。然而,在診斷中僅有20-30%能得到早期診治。就醫確診時,通常已是腸癌中晚期,這究竟是何原因呢?
專家解釋道,原來大腸癌早期症狀與痔瘡極為相似,患者很難自行分辨,因此也常常被當做痔瘡而忽視,不易被發現,所以不易引起人們的警惕。一旦出現便血量增多、嚴重腹瀉等現象,才去就醫治療。特別是中年人,肩負工作與家庭的巨大壓力,常常是能忍則忍,卻貽誤了最佳治療時間。專家介紹說,早期大腸癌手術後5年存活率可高達90%以上,而晚期即使手術,存活率也不足10%。因此,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則成為根治大腸癌的關鍵。
針對性檢查排除疾患
針對性檢查對於排除疾病至關重要,如果已多次出現便血問題,就應該提高警惕,及早到醫院做腸道的相關檢查。專家稱,臨床上最常用且最為簡單易行的直腸指檢往往就能檢查出直腸癌。醫生戴上指套,幫患者探查6-8厘米範圍內的低位直腸是否存在腫塊,根據腫塊位置、大小以及指套上是否粘有血跡等情況,就可以獲得相關信息。
專家提醒,對於長期不明原因的便血、貧血,長期慢性腹瀉或便秘,以及腹部有腫塊和有家族性腸癌遺傳病史、結腸息肉病史等人群,最好做腸鏡查個清楚。40歲以上的普通人群,也應每隔三、五年做一次肛腸鏡檢查以便及時排查相關病變,腸鏡前端有電子攝像頭,伸入體內後能將經過的腸道相關信息拍攝下來,醫生可進一步觀察和份析腸道內部的變化進行診斷。整個電子肛腸鏡檢查過程無痛苦、快捷方便,正確診斷率很高,為後期對症治療提供了專業的診斷資料。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