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衛生

保健食品虛假誇大宣傳嚴重

作者: 來源:人民日報 日期:2012-07-05
導讀

         前不久,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就保健食品功能調整方案再次向社會征求意見,欲將27項功能撤並為18項。童敏透露,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正在研究分類管理,探索建立“審批製”和“備案製”相結合的產品管理方式。

  前不久,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就保健食品功能調整方案再次向社會征求意見,欲將27項功能撤並為18項。其中,輔助降血壓等4項功能被取消,引起不少消費者的關注。保健食品到底在哪些方麵有作用?能不能保健康?如何正確看待廣告吹得神乎其神的保健食品?記者進行了深入調查采訪。

  1.

  保健食品的作用是確定的

  經過動物和人體試驗,證實其聲稱的功能,並獲得國家批準,才是保健食品。其功效是緩慢、隱性的,有助於增強免疫力,提高身體素質,減少疾病發生

  山西大同市的邊先生一直給年屆九旬的父親購買善存片,補充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父親臥床近10年,不能下床活動,飯量很小,但堅持吃了幾年的善存之後,不論精神還是臉色都不錯,我覺得膳食補充劑對健康還是有用的。”邊先生語氣肯定地告訴記者。但對親戚朋友送給老人的其他營養品、滋補品,邊先生卻很排斥:“廣告說得天花亂墜,納米技術、航天員指定產品、諾貝爾獎得主研究、聯合國授權等等,一聽就是騙人的。”

  如今,不論廣播電視,還是報紙網絡,保健品廣告鋪天蓋地,減肥、降糖、增高、提智、補鈣、抗癌等等,保健品幾乎無所不能。許多該去醫院找醫生開藥治療的慢性病或者疑難雜症患者,比如糖尿病人,被廣告忽悠長期吃保健品;而一些本來健康,無需服用保健品的青少年,卻總在補腦補鈣。保健品在百姓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多重而混亂,讓人摸不著頭腦。

  記者在北京2家超市、6家藥店,隨機采訪多位消費者發現,購買和食用保健食品的信息都來源於廣告,而對保健食品的功能則多認為是一種心理安慰,具體對身體有什麼好處並不了解也不抱太大的希望。購買保健食品多是為了看病人,或者為家裏的老人補補營養,表示關心。

  “保健品、保健食品、保健用品等稱謂讓人很糊塗,再加上滋補品、營養品等,就更亂了,真的不清楚它們之間到底有什麼不同。”一位購買減肥茶的消費者向記者抱怨。記者在藥店保健食品櫃台發現,保健食品與營養品、滋補品等普通食品混放的情況很普遍,從銷售的角度很容易對消費者造成誤導。

  “其實,從法律意義上講,隻有保健食品的概念,保健品、營養品、滋補品等都是俗稱。我們常說的燕窩、蟲草等營養滋補品,是按照我國傳統的藥食同源的理念延續下來,作為原料用於藥品生產就是藥品,直接食用就應屬於普通食品。”中國保健協會秘書長徐華鋒坦陳,我國傳統的中醫藥連食品和藥品都同宗同源,再加上保健食品,確實容易造成混亂。

  根據當前實施的《保健食品注冊管理辦法》,保健食品是指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即適宜於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並且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包括了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和營養素補充劑兩類食品。“經過國家食藥監局審批,獲得批準文號,並在外包裝上印有小藍帽標識的,才是真正的保健食品。”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保健食品化妝品監管司司長童敏說。

  “保健食品的功效是緩慢、隱性的,與藥品治療疾病的快速、顯性作用區分非常顯著。”徐華鋒強調,按照保健食品的審批管理辦法,任何聲稱功能的保健食品都要經過動物和人體試驗,證實其聲稱的功能,因此獲得國家批準的保健食品是可以保證其健康功效的。

  保健食品的核心作用是有助於增強人體免疫力,提高身體素質,減少疾病發生率,而不是直接治療某種疾病。“就像汽車的定期保養,是必須做的,可減少汽車發生故障的概率,但不等於汽車不會出問題。出了問題就要送去維修,而不是以保養替代維修。”徐華鋒舉例解釋說。

  2.

  產業發展和市場亂象同樣不可忽視

  4000多種產品,年產值2600多億元;部分減肥、降糖等保健食品違法添加藥品,質量安全事件時有曝光,虛假違法廣告屢禁不止,對消費者健康構成一定程度的威脅

  保健食品是人們解決溫飽問題後,對食品功能提出的新需求。我國傳統保健食品曆史源遠流長,但由於缺乏深入的科學研究與工業化生產,在過去漫長歲月中並沒有發展成為一個產業。

  隨著科學的進步、經濟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之後,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對健康長壽有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國保健食品產業在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迅速發展,成為新興產業,增長迅速。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1年底,衛生部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共批準產品近萬個,在產產品4000多個,保健食品生產企業2000多家,年產值2600多億元,年產值上億元的企業70多家,占總產值的38%,保健食品產業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中不可忽視的朝陽產業。

  但與產業快速發展並存的,是保健食品安全形勢嚴峻,市場亟待規範。

  “部分功能保健食品非法添加違禁物品問題較為嚴重。”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保健食品化妝品監管司監督處副處長郭海峰指出,不法企業利用人們希望快速見效的心理,擅自在保健食品中添加違禁物品,如在減肥功能產品中非法添加西布曲明、酚酞;在輔助降血糖功能產品中非法添加二甲雙胍、格列苯脲,在緩解體力疲勞功能產品中非法添加西地那非等,對消費者的健康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違法違規生產經營時有發生。一些企業誠信意識差,個別企業不按照批準的配方、工藝組織生產,委托加工行為很普遍。記者了解到,由於監管日益嚴格,新的保健食品企業要想拿到批準文號要在技術、資金、設備、人員等多方麵加大投入保證安全,不少企業就退而求其次,與較早拿到文號的企業簽訂委托加工協議,用他人文號生產保健食品。但委托加工不規範,委托雙方各自所負的責任不明確,多次委托、部分加工、異地加工等現象時有發生,產品質量難以保證。索證索票執行不力,產品來源難以追溯。

  保健食品虛假誇大宣傳問題突出。一些保健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為牟取暴利,利用報刊、電視等媒體的廣告大肆誇大產品功效,誤導消費者。產品說明書和標簽不按批準內容印製,擅自增加保健功能,擴大適用人群,變更食用方法和食用量。甚至故意混淆與藥品的界限,誤導消費者。

  保健食品市場魚目混珠。一些產品假冒保健食品批準文號和保健食品標誌;一些產品以食品批準文號、生產許可證號、消毒殺菌產品批準文號等假冒保健食品文號,違規聲稱保健功能;一些普通食品故意做成膠囊、片劑等形態,與保健食品產生混淆;有的甚至聲稱未經批準的特定保健功能比如提高智商等。

  “從整個保健食品產業發展來看,‘多、小、散、亂、低’特征明顯。”童敏說,生產企業數量多,規模小,大多為中小民營企業,產業集中度低;研發投入不足,技術含量偏低;品牌產品少,缺乏核心競爭力;各企業間素質極不平衡,差異很大,一些企業自律意識不強,誠信較差,甚至利用不法手段坑害消費者,缺乏基本職業道德和操守。

  同時,產業目錄和行業類別中都沒有保健食品,統計局的統計數據中也沒有保健食品,整個產業缺乏指導和政策扶持,發展粗放。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