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教育

防癌體檢也應行“年檢”製度

作者: 來源:39健康網 日期:2012-08-13
導讀

         指導專家:廖振爾,主任醫師,教授,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腫瘤醫院)常務副主任、常務副院長、中華醫院管理協會副理事長、中華醫學會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副會長。最關鍵的是,防癌體檢由具有豐富經驗的腫瘤專科醫生進行操作,他們的職業敏感與豐富經驗是及時發現早期腫瘤的重要保證。

關鍵字:  防癌 | 年檢 | 鼻咽鏡 

  指導專家:廖振爾主任醫師,教授,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腫瘤醫院)常務副主任、常務副院長、中華醫院管理協會副理事長、中華醫學會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副會長。主攻學科與特長:防癌體檢、健康體檢、預防保健計劃、消化係統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與治療、醫療衛生事業管理。其主持的研究項目《腫瘤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和行為幹預的研究》獲得了廣州市科信局的基金資助,並先後舉辦廣東省及國家級的腫瘤早診繼續教育研討班。主編醫學專著1本、參與編寫醫學專著1本、發表專業論文40餘篇。

  年年體檢正常為何還患癌?

  ——常規健康多無癌症篩查項目 檢測率低

  【案例】司機張師傅,40歲出頭,1年前參加健康體檢,結果正常。最近,他突然咯血及頭痛,到醫院做CT檢查,竟然發現是小細胞肺癌晚期,腦轉移。某公司高管李某,1年前也參加了健康體檢,結果正常。可最近,他不明原因乏力3個月,麵色發黃1周,醫院檢查後確診為胰腺癌晚期。

  隨著大眾健康意識的提高,體檢已成為很多人每年必做的功課。不少人相信,體檢過關了,就代表健康沒問題,起碼一年內都可以高枕無憂。而實際上,罹患癌症的悲劇照樣在發生。據媒體報道,我國有八成的早期癌症患者在體檢中沒被發現,有相當比例的乳腺癌患者被發現時已經到了中晚期,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期。人們不禁納悶,為何年年體檢正常還患癌?

  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常務副院長廖振爾教授指出,健康體檢不等於癌症篩查,“常規健康體檢的側重點主要在體格檢查、心腦血管疾病、慢性肝病和糖尿病等方麵,而沒有放在癌症篩查方麵。”

  此外,健康體檢的常規設備難以發現早期腫瘤。人體腫瘤從一個正常的組織細胞演變成一個直徑0.5~1厘米左右的實體瘤,大概需要8~10年,在這個過程中,早期難以被B超、X光所看到。廖振爾舉例說,體檢中人人要拍X線胸片,但事實上,一個隻有芝麻大小的肺癌,通過X線胸片是看不到的。

  當然,我們不能忽視常規體檢的防癌作用,以鼻咽癌為例,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是全國接收鼻咽癌患者最多的醫院,在臨床收治的鼻咽癌患者中I期患者隻有5%,II期有15%,盡管早期發現的數量很少,但其中幾乎都是從體檢中發現的。

  防癌體檢真的有用嗎?

  ——防癌體檢有針對性、更專業

  【案例】王某,50歲的政府高幹,近期她由於全身乏力、沒精神時常請病假,同事們暗地裏笑她更年期到了,可沒想到一檢查,她居然得了鼻咽癌,而且還是中晚期。她不解地問腫瘤科醫生,前幾年體檢也沒查出什麼異常,怎麼說中就中了呢?醫生查看了他的體檢報告發現,其實早些年前,癌症就已經在他的體檢報告裏“露出了馬腳”。醫生說,如果王某八年前做的是防癌體檢,體檢報告有經腫瘤專科醫師專業分析,那麼就不會錯過發現早期癌症的機會了。

  為適應大眾對健康的需求,彌補健康體檢在腫瘤篩查中的不足,近年來各種體檢機構紛紛推出防癌體檢套餐,這種體檢方式究竟與常規體檢有何區別?真的有用嗎?

  廖振爾告訴39健康網,防癌體檢是由腫瘤專科醫師利用專業的技術手段和方法,針對癌症高危人群、健康人群的全麵腫瘤篩查,和普通體檢相比最突出的特點是針對性強,可發現常規體檢檢查不到的或疏漏的的鼻咽、肺、食道、胃、腸、肝、宮頸、卵巢、前列腺、乳腺等器官常見腫瘤的“蛛絲馬跡”。據廖振爾介紹,防癌體檢的防癌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首先,防癌體檢是“量身定做”而不是“統一打包”。檢查前,醫生會通過詢問或調查問卷的方式了解被檢查者的身體狀況、家族遺傳史、既往病史等,針對性地為其搭配體檢項目。以廣東省為例,西江流域高發鼻咽癌,潮汕地區高發食管癌,而且癌症是一種具有明顯家族遺傳傾向的疾病,因此,搭配防癌項目時首先要考慮地域特征與家族遺傳,向人們推薦相應的檢查。

  其次,腫瘤標誌物篩查應該是“定量檢查”而不是“定性檢查”。所謂的定性檢查,即告訴你結果陽性還是陰性,而專業的防癌體檢由於選擇的特異性強、敏感度高項目的定量,因此不僅能告訴你是陽是陰,還能從數據中分析出深層次原因。比如鼻咽癌初篩過程中,VCA-IGA、EA-IGA兩項呈陽性,專業腫瘤醫師就會從細微數據中分析出這是普通炎症、良性腫瘤,還是癌引起的。

  此外,防癌體檢的選擇設備不同。如一般健康體檢會用X線胸片篩查肺癌,而防癌體檢會采用低劑量的CT檢查;一般體檢耳鼻喉檢查用的是普通鼻咽鏡,而專業防癌體檢采用的是電子鼻咽內窺鏡。

  最關鍵的是,防癌體檢由具有豐富經驗的腫瘤專科醫生進行操作,他們的職業敏感與豐富經驗是及時發現早期腫瘤的重要保證。

  防癌體檢應該怎麼做?

  ——健康人每年一次 高危人群半年一次

  案例52歲的雷先生是一家公司高管,這幾年,周圍幾個朋友都被確診為癌症,想著自己的生活習慣不靠譜,也擔心出問題,兩年內,他三次做高端防癌體檢PET/CT,花費近三萬元,看到每次檢查結果都正常,他才放心。“花錢買安心,有的醫院還不願意連續做,我是換了兩家醫院、沒說實情才做成了。”雷先生說。雷先生不僅自己做,還拉家人、朋友一起做。

  當前國內的體檢機構數量眾多,防癌體檢也是五花八門。但是防癌體檢是不是每個人都必須做?是不是越貴越好?是不是做越頻繁越好?

  廖振爾認為,防癌體檢覆蓋麵越廣越有保障,且無年齡限製。健康人群特別是35歲~40歲以上人群,最好每年做一次常規體檢後再加一次防癌體檢;有家族史、有吸煙等不良嗜好的高危人群還應每半年做一個特定腫瘤項目的篩查。

  據了解,除常用的檢測設備外,近年來,PET-CT檢查也成為了防癌體檢的“新寵”,盡管其價格昂貴,每次檢查至少需八九千元,但仍有不少人視其如“生命雷達”,頻繁選用這種高端的檢查設備來篩查癌症。是否最貴的檢查就是最好的?做一次PET-CT就可以保證篩查完全?

  廖振爾指出,PET-CT並非最好,也非唯一,支持人們選擇,但不建議作為常規項目,“與常規防癌體檢相比,PET-CT能通過一次性掃描了解全身的狀況,早期發現病灶,更全麵、更深層、更精確,但它仍需要配合血液檢查才能保證篩查的全麵性。其次PET-CT對人體輻射作用大,所有接受PET/CT檢查的人都要注射一種放射性藥物,以全身掃描為例,做一次PET/CT的劑量是20~30毫西弗。由此可見,做一次PET/CT檢查所帶來的輻射超過了醫院放射科工作人員一年的規定接受限量,建議最好隔三至五年再做第二次。”

  防癌體檢是不是一種資源的浪費?

  ——防癌體檢物有所值可選擇定期單項篩查

  有經濟能力選擇PET-CT檢查的畢竟是少數人,但相較於常規健康體檢,普通防癌體檢的價格往往也要高出兩三倍,較全麵的腫瘤篩查通常都要1千元以上,這對很多人來說仍是一件奢侈的事。有些人就認為,健康人檢查出癌症的概率很低,花上千塊錢做個體檢實在是一種資源的浪費。

  但廖振爾認為,防癌體檢是一種“物有所值”的堅持。“由於早期癌症的治愈率遠比晚期癌症高,若為了省錢不做針對性的檢查,等到病情發展到晚期再做治療,那不僅造成治療困難,其造成的經濟損失會遠遠比這幾千元錢大。放大來看,一年三五千的體檢費用對比國家、家庭培養一個成年人所需的費用以及其創造的社會價值,這個數字就顯得微乎其微了。相反,不珍愛自身健康才是一種社會資源的浪費。比較癌症的數十萬的治療費用和奪去生命的代價,孰輕孰重大家心中自有權衡。”

  專家提醒,若因經濟條件限製無法承擔全麵的癌症篩查,也有必要每年選擇有家族遺傳傾向或地域高發的腫瘤項目進行單項篩查,利用最有限的經費做好防癌檢查,建議選擇正規的腫瘤專科醫院。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