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有醫院查過血常規的經曆,但大多數人對血常規報告單中幾項重要的檢測項目都知之甚少。這裏,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下血常規中的白細胞,它能吞噬異物產生抗體,在機體損傷治愈、抗禦病原的入侵和對疾病的免疫方麵起著重要的作用,被稱為機體的衛士。
許多人都有醫院查過血常規的經曆,但大多數人對血常規報告單中幾項重要的檢測項目都知之甚少。這裏,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下血常規中的白細胞,它能吞噬異物產生抗體,在機體損傷治愈、抗禦病原的入侵和對疾病的免疫方麵起著重要的作用,被稱為機體的衛士。
白細胞起源於骨髓祖細胞,祖細胞在骨髓內經過一係列的分化,一部分變成成熟的白細胞並儲存於骨髓內,在機體受到感染和其他應激反應時,可釋放進入循環血液。進入外周血的白細胞有一半隨血液而循環,(血常規中白細胞計數時所得的白細胞值就是這部分的白細胞數),另一半則粘附於血管壁,受到其他因素影響時(運動、感染、創傷等),這兩部分白細胞可一過性地從一方轉向另一方,這也是白細胞計數結果之所以呈較大幅度甚至成倍波動的原因。進入血液的白細胞約平均停留10小時候,就逸出血管壁而進入組織內或體腔,行使其防禦功能1~2天,一般不再返回血管。而衰老的白細胞被機體特定的係統破壞,一部分也可以從唾液腺、氣管、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排出。同時,骨髓釋放新生的白細胞補充周圍血而保持白細胞數量相對恒定。
正常人的白細胞數在4~10×10^9 個/升。白細胞總數高於10.0×10^9/L通常被認為是異常。其實這種升高既有生理性因素也有病理性因素,我們可以不必擔心生理性因素造成的暫時性升高,但是絕對不能忽視病理性增高。白細胞生理性增高往往有以下情況,如體力勞動、劇烈運動、冷熱水浴後、酷熱和嚴寒、紫外線照射、婦女月經期和排卵期、妊娠期(特別是妊娠20周後)、產後、吸煙者、情緒激動、刺激、兒童劇烈哭鬧等因素都可導致白細胞數量增高,另新生兒的白細胞較高,一般在15×10^9/,個別可高達30×10^9/。此外在安靜和放鬆狀態下較低、活動和餐後適當增高、下午較上午偏高,一天之內的變化甚至可相差一倍,因此查血常規時應盡量保持平靜,在相同的時間段內檢查,其結果才更具參考價值和可比性。
白細胞病理性增高非常重要,應該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進行分析判斷。白細胞升高往往意味著患者症狀因細菌性感染而導致身體各器官和組織的急性或慢性的感染、炎症和損傷等情況,這種細菌性感染程度往往與白細胞數量升高成正比。而白細胞不升高往往被看作是病毒入侵導致的感染。此外各種組織損傷、外傷、手術後、急性失血、中毒、惡性腫瘤等白細胞也會有明顯升高,但這要根據患者的情況和其他檢查手段進行判斷和分析。
白細胞升高最嚴重的問題是造血係統的惡性腫瘤,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白血病,其白細胞常會明顯升高,升高幅度可以是正常人的數倍或數十倍以上。此類患者不僅白細胞數量出現明顯改變,更重要的是其質量發生重要變化,大量幼稚細胞出現在外周血液中。白血病有許多類型,可分為急性與慢性,此時不僅僅要看白細胞數量,還需要做血塗片甚至骨髓穿刺檢查、流式細胞分析和分子生物學檢查才能確認。
當白細胞數量低於4×10^9/L時被稱為白細胞減少,但其臨界值往往設定為(2.5~4)×10^9/L,也就是說低於2.5時肯定考慮為異常。白細胞數量明顯減少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長期接觸放射線、各種理化因素導致的中毒、腫瘤的化療和放療、脾功能亢進、自身免疫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等都會導致白細胞特別是中性粒細胞減少,當然這些疾病的診斷還要依靠其他的檢查手段才能確定。應該注意的是,當白細胞數量明顯減少,特別是中性粒細胞低於1.0×10^9/L時,非常容易發生感染、反複感染,且疾病治愈較為緩慢,甚至可以引發敗血症,此時一定要引起患者本人和臨床醫師的高度重視。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