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教育

九成患者都誤把直腸癌當痔瘡

作者: 來源:39健康網 日期:2012-08-29
導讀

         小小的痔瘡很多時候掩蓋了直腸癌發生後的症狀,有專家指出,大約有九成直腸癌在發病初期被誤診為“痔瘡”。痔瘡患者一般不會有大變化;腸癌患者常出現排稀爛便,大便變細或有溝槽痕跡的情況也較多見。

關鍵字:  直腸癌 | 痔瘡 | 慢性腹瀉 

  小小的痔瘡很多時候掩蓋了直腸癌發生後的症狀,有專家指出,大約有九成直腸癌在發病初期被誤診為“痔瘡”。與痔瘡的症狀類似,早期直腸癌的表現往往也隻是大便後出血;另外,直腸癌容易壓迫直腸靜脈,使直腸靜脈血液回流受阻而引發痔瘡,讓身體表現出痔瘡的症狀,而直腸癌卻也同時存在。專家提醒大家,如果有便後出血的症狀或痔瘡長期治療效果不明顯的患者,就應該到專業的肛腸病醫院做直腸指檢或腸鏡排除腸道癌變情況發生。

  痔瘡反複發作最好到醫院檢查

  痔瘡一般不會發生癌變,但痔瘡容易造成直腸癌疾病的誤診。據介紹,臨床上發現不少患者的直腸癌在痔瘡的“掩護”下,不斷“生長”,直至發生明顯梗阻症才會被確診,但此時已錯過了直腸癌的最佳治療時間。

  很多人一出現便血,多以為是患上“痔瘡”,加上現代人熬夜上火、吸煙嗜酒等不良生活習慣較多,出現症狀更容易自圓其說,即使便血次數多了,上醫院谘詢,在患者的誤導下,有些醫生也會先入為主,對患者進行“痔瘡”治療。

  所以,痔瘡病人及家屬一定要提高防癌保健意識,痔瘡反複發作,多次治療沒能治愈的情況一定要當心,千萬別讓症狀相似的痔瘡掩蓋了直腸癌。

  “臨床上有患者普遍對痔瘡問題都不夠重視,在長期出血,按‘痔瘡’治療後病情仍沒好轉甚至還加重才引起警惕的。”專家指出,即使不是直腸癌,痔瘡引發的長期出血很容易讓身體出現貧血,身體越來越差,青少年長期如此會影響身體發育。女性痔瘡疾病對身體造成的傷害更大,痔瘡不僅會加重女性的便秘症狀,引發女性缺鐵性貧血,痔瘡出血或發炎往往會導致病菌大量繁殖進而引發婦科疾病。如果有痔瘡久治不愈的患者最好能夠及時到專科醫院檢查,以排除直腸癌疾病。

  做個有心人仔細觀察早發現

  有專家表示,直腸癌出現便血等症狀跟痔瘡有些相似,但隻要用心觀察,這兩種病症還是有很大差別。

  痔瘡造成的便血顏色鮮紅,便紙粘血,或排便時(便前、便時、便後)滴血、噴血;因腸道腫瘤出血主要是大便摩擦所致,所以多數粘在大便表麵,或混在大便裏,血色暗紅,並含有黏液,呈黏液狀血便,有時僅為大便表麵粘血跡,但便血的現象並不一定每次都發生。

  痔瘡患者一般不會有大變化;腸癌患者常出現排稀爛便,大便變細或有溝槽痕跡的情況也較多見。

  痔瘡患者一般排便習慣不會發生很大的變化;腸癌患者大便次數明顯增多,而且時間拉長,實際上是由於腸道受腫瘤脫落物的刺激,令患者老有便意感,老覺得未排盡所致。

  針對性檢查排除疾病的好方法

  “針對性檢查是排除疾病的好方法,如果已多次出現便血問題,就應該提高警惕,及早到醫院做腸道的相關檢查。”專家稱,臨床上最常用且最為簡單易行的直腸指檢往往就能檢查出直腸癌。醫生戴上指套,幫患者探查6-8厘米範圍內的低位直腸是否存在腫塊,根據腫塊位置、大小以及指套上是否粘有血跡等情況,就可以獲得相關信息。

  專家建議,對於長期不明原因的便血、貧血,或是排便習慣改變(長期慢性腹瀉或便秘),以及腹部有腫塊和有家族性腸癌遺傳病史、結腸息肉病史等人群,最好做腸鏡查個清楚。40歲以上的普通人群,也應每隔三、五年做一次腸鏡以及時排查相關病變,腸鏡前端有電子攝像頭,伸入體內後能將經過的腸道相關信息拍攝下來,醫生可進一步觀察和分析腸道內部的變化進行診斷。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