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三類食用油換著吃最好

作者: 來源:京華時報 日期:2012-09-04
導讀

          近日,中儲糧踢爆目前市場上食用調和油隨意勾兌、冠名混亂的行業潛規則,讓消費者重新把注意力集中到了調和油的比例上。專家指出,企業有責任將調和油的成分比例標注清楚,好讓消費者消費得明白。

關鍵字:  食用油 | 油脂 | 比例 | 勾兌 

  近日,中儲糧踢爆目前市場上食用調和油隨意勾兌、冠名混亂的行業潛規則,讓消費者重新把注意力集中到了調和油的比例上。專家指出,企業有責任將調和油的成分比例標注清楚,好讓消費者消費得明白。

  配料油脂比例標注不清

  市場上的調和油品種多種多樣,橄欖調和油、花生調和油、玉米調和油、葵花籽調和油……不過,近日中儲糧油脂有限公司揭露當前調和油行業存在的“潛規則”:用低價食用油作主要成分,卻用高價油品來為調和油命名。

  記者走訪市場後發現,食用調和油隻標明配料表卻沒有配料占比的做法是一種普遍現象。如某品牌堅果食用調和油配料表裏標注了菜籽油、葵花仁油、花生油、山茶籽油等,但沒有標注各種油料的具體比例。另一品牌食用調和油標明了配料有菜籽油、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花生油、芝麻油、亞麻籽油、紅花籽油,但也沒有標注出各種油具體的比例。某品牌橄欖調和油配料表裏有橄欖油、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等,同樣沒有標明各種食用油的比例。

  至於價格,以橄欖調和油為例,某品牌橄欖調和油1.8L售價49.9元,而另一品牌初榨橄欖油700ml售價就需81.9元。

  那麼,作為很多調和油熱衷添加的大豆油價格如何呢?記者看到,1.8L裝的規格,某品牌一級大豆油才賣25元。

  調和油國標遲遲未出台

  據了解,食用調和油隨意勾兌、標識混亂等亂象已經存在多年,原因是國家一直沒有出台相關標準。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秘書長董金獅表示,我國早在2008年就曾經對《食用植物調和油國家標準》公開征求意見,但是至今仍沒有正式出台,這導致目前市場上食用調和油隨意勾兌、冠名,非常混亂,無標可依。

  中國糧油學會常務副會長王瑞元也公開表示:“比如橄欖調和油、芝麻調和油,其實橄欖油、芝麻油在其中的占比還不到1%,而是加入了大量廉價的棕櫚油,市場售價卻不菲。”

  據王瑞元透露,我國的大豆油、花生油等八大食用油的國家標準早在2004年就施行了,當時,調和油市場的隨意勾兌、名稱繁雜等問題便引起了有關部門的注意,因此調和油的國標製定工作也被提上了日程,但由於企業對調和油的命名規則存在爭議,直到現在該標準也未能出台。

  董金獅指出:“企業應該對調和油的名稱和各種油脂的含量進行明示,如果不明示的話,消費者可能就不知道裏邊是什麼跟什麼調和在一起的,因為油的價格是不一樣的。”他認為,雖然國標遲遲未出台,但企業應該走在國標的前麵,“因為這是涉及企業誠信的問題,而且,企業明示以後,可以讓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

  幾種油搭配吃最健康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係副教授範誌紅指出,油脂的主要差別,除了風味之外,主要是脂肪酸種類和比例之間的差異,大概可以分為四類。

  第一類是多不飽和脂肪酸特別高,亞油酸特別豐富,難以凝固,耐熱性較差,主要有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小麥胚芽油等。這類油適合做燉、煮菜,用來炒菜的話盡量別把油燒到冒煙才下菜。

  第二類是各類脂肪酸比較平衡,其中油酸最豐富,低溫下會渾濁,耐熱性較好,有花生油、米糠油、芝麻油等。這類油脂適合用來炒菜,但不適合用於爆炒或油炸。

  第三類是單不飽和脂肪酸特別多,油酸特別豐富,放冰箱裏不凝固,耐熱性較好,主要有橄欖油和茶籽油。

  第四類是飽和脂肪酸相當多,稍涼一點就會凝固,耐熱性最好,主要有棕櫚油、豬油、牛油、黃油等。食用這類油要注意,最好是選冷榨法的產品,食用時不要高溫加熱,可以用來涼拌或塗麵包片等,以便最大限度地保持其健康作用。

  範誌紅提醒,各種油最好換著吃,而且最好是在一、二、三類的不同類別中替換,否則所得到的脂肪酸基本一樣,起不到替換的健康作用。對於飽和脂肪酸太高的第四類油脂,除了運動量很大的人之外,不建議多數人經常食用。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