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

愛耳日專家提醒:科學用耳 保護聽力

作者: 南通市老年康複醫院耳鼻喉科 副主任醫師顧斌 通訊員淩燕 記者程守勤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2015-03-04
導讀

         根據江蘇省南通市老年康複醫院近兩年突聾患者的資料分析,大部分青壯年患者突發性耳聾的主要誘因為工作和生活壓力過大導致的過度勞累、生活不規律、精神長期緊張。詳見正文。

關鍵字:  愛耳日 | 聽力 

        年輕人:突發性耳聾

        隨著工作和生活節奏的日漸加快,我國的突聾發病率有上升的趨勢,而且發病年齡逐漸降低,據統計,我國每年大約有10萬突發性聾新增病例。

        根據江蘇省南通市老年康複醫院近兩年突聾患者的資料分析,大部分青壯年患者突發性耳聾的主要誘因為工作和生活壓力過大導致的過度勞累、生活不規律、精神長期緊張。首先,現代人普遍生活規律不正常,多數人存在過度疲勞,連續熬夜上網等,導致人體的免疫功能降低,而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年輕人對手機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一些年輕人戴耳機聽音樂一聽就是數小時,且聲音放得很大,無論在行走或做工作時都不取下,甚至在睡眠前也戴著,這些行為其實極易導致聽力損害。其次是都市“聲汙染”的增加,很多肉耳沒有注意的聲音,包括電腦和許多電子設備的低頻噪音,時時刻刻對人的聽力造成損傷。第三,精神壓力過重,例如學習、工作壓力等,很多高考學生甚至會和家長一起暴聾。再者心理因素刺激也不容忽視。

        友情提醒:當你連續熬夜或處在身心疲憊、精神緊張的時候,如出現耳鳴、眩暈、惡心、嘔吐等症狀,很可能是突發性耳聾的先兆,即便沒有感覺到耳聾也應到專科醫院及時就診,做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由於20至40歲是突發性耳聾的高發年齡,因此發生以上症狀時應引起高度重視。其次戴耳機聽音樂時間不應過長,聽力損害是無法恢複的,在使用耳機收聽過程中音量掌握在以能聽清楚為佳,時間每天最多不超過1小時,如果持續使用耳麥,應該每隔半小時拿掉耳麥,讓耳朵適當休息一下。發現有耳鳴和聽力下降的情況,應及時到醫院檢查,並停止使用耳機。此外,在持續勞累後,要保護耳朵不受酒吧等嘈雜環境的音響刺激。

        老年人:老年性耳聾

        聽力障礙是一種常見的老年疾病,也已成為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的慢性疾病之一。老年性聽力損失時間長了會給老年人帶來一係列心理和情緒困擾,例如壓抑感、孤獨感、焦慮、易怒等。據統計,老年性聽力損失發病率逐步上升主要與遺傳、環境噪聲、慢性病、心腦血管病、感染、濫用耳毒性藥物等因素有關。具體與以下5個方麵密切相關:

        一是老年人聽覺係統的衰老。聽覺係統的衰老和機體的衰老一樣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它是組織、細胞衰老的結果。

        二是心血管疾病與代謝疾病發病率的增加。如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等,這些慢性病使內耳血管硬化,氧氣交換減少,代謝障礙,導致內耳毛細胞受損,也易引起聽力損失,誘發老年性聾。

        三是遺傳因素在聽覺器官的衰老過程中有重要作用,常有家族性特征。

        四是環境因素的影響。包括各種噪聲損傷,耳毒性藥物及化學試劑引起的損害等。

        五是精神創傷對老年性耳聾也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友情提醒:

        1、積極治療高血壓、高血脂、腦動脈硬化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有這些疾病的老年人,內耳血運極易發生障礙而引起耳聾,治療這些疾病對防止微循環障礙、延緩老年人聽力減退有著重要作用。

        2、避免接觸噪聲及耳毒性藥物,要嚴格掌握藥物使用的適應症。

        3、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老年人要調整飲食結構,多食含鋅、鐵、鈣豐富的食物,有效地防止聽力減退,不可長期食用高鹽、高脂肪、低纖維素類食品,切忌暴飲暴食,同時要戒除煙酒。

        4、勞逸結合,保持心情舒暢,進行適當的體育活動,改善腦部及內耳的血液循環。

        5、定期進行耳健康谘詢和檢查,一旦出現耳部疾病,要及時到正規醫院的專業耳科進行診治。

        兒童:中耳炎

        兒童容易感染中耳炎,這與其耳部結構特征有關。3歲以下的幼兒,耳部結構尚未發育完善,當孩子感冒時,致病菌非常容易通過咽鼓管進入中耳,引起中耳炎。判斷孩子是否得了中耳炎,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來分辨:一是患耳附近頭部劇痛,不肯吃東西、哭鬧,不願入睡;二是發燒,中耳炎往往會伴隨突然發燒,體溫可升至37.8℃至40℃;三是看有無化膿,耳朵中是否會流出黃色、白色或者含有血跡的液體;四是觀察孩子是否出現聽力障礙,具體表現為可能會把電視機的音量放得比平時更大,或者經常會要求家長重複剛剛講過的話等。所以中耳炎患者最好及時就診,以免延誤病情。此外,積極預防感冒,或盡可能縮短感冒周期,也是避免兒童患中耳炎的最佳措施。(通訊員淩燕 記者程守勤 整理)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