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兒童常用的麻醉方法有4種:基礎麻醉(指術前先用鎮靜藥,然後用局麻或神經叢阻滯麻醉)、部位麻醉、全身麻醉和低溫麻醉。相比於成人來說,兒童麻醉確實要風險高一些,有可能會出現呼吸抑止,或者其他器官功能的損害,如肝、腎功能。
從最早華佗的麻沸散開始,麻醉發展了上千年,已經成為了現代醫學的一種重要手段和工具,而兒童麻醉則一直是在爭議和激辯中發展,很多家長就擔心麻醉或者麻醉藥物會影響兒童的智力發育,但也有人認為這種擔心沒有必要,那麼到底兒童麻醉有沒有影響呢?
12月Science雜誌的生物醫學研究欄目發表題為“Researchers struggle to gauge risks of childhood anesthesia”的文章,探討了近期關於麻醉造成大腦損傷的動物實驗研究,並指出了這一調查分析領域混雜的多種影響因素,如缺乏資金,和倫理問題等。
近年來雖然關於兒童麻醉後大腦是否損傷的結論未定,但是不斷的有研究表明線蟲、斑馬魚、大鼠豚鼠、豬和猴子進行常規麻醉,會帶來發育上的損傷。在上個月美國FDA召開的關於兒童麻醉問題的會議上,FDA科學谘詢委員會聯席主席MariaFreire就表示,“從線蟲到非人靈長類動物,我開始擔心了。”
目前兒童常用的麻醉方法有4種:基礎麻醉(指術前先用鎮靜藥,然後用局麻或神經叢阻滯麻醉)、部位麻醉、全身麻醉和低溫麻醉。
其中基礎麻醉和部位麻醉隻阻礙神經纖維或神經幹的傳導,起到局部麻醉作用,麻醉過程中神誌是清楚的。因此智力不受影響。而全身麻醉是需要抑製大腦皮質,使小兒暫時失去知覺,在無痛覺安睡的情況下保證各種手術的完成,一般醫生認為這種方式通過機器控製呼吸供氧,而麻醉過後,兒童逐漸清醒,因此對智力也沒有影響。
但是相比於成人來說,兒童麻醉確實要風險高一些,有可能會出現呼吸抑止,或者其他器官功能的損害,如肝、腎功能。
而近年來一些研究顯示麻醉確實會造成學習障礙等大腦發育損傷,如去年美國的一項調查研究發現,如果兒童在3歲以前由於手術使用麻醉藥的次數達到兩次或者更多,那麼他們日後出現學習障礙的風險可能會比正常兒童高。
梅奧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對明尼蘇達州某縣共5357名兒童的學習成績和病曆進行研究,發現如果兒童在3歲前隻接受過一次手術麻醉,那麼他們在19歲前遇到學習障礙的風險不會高於常人。但如果手術麻醉達到兩次,他們今後遇到學習障礙的風險就會增加59%。一旦接受手術麻醉達到3次或者更多,那麼出現學習障礙的風險就會比普通同齡人高2.6倍。研究還發現,兒童被麻醉的時間越長,他們出現學習障礙的風險也越大。
此外在機製方麵,早在1999年,研究人員就發現常用的麻醉劑氯胺酮ketamine會阻礙大腦中NMDA受體,導致新生大鼠神經細胞死亡。其它一些實驗還發現這類藥物也會影響γ-氨基丁酸(GABA)受體,如七氟醚ketamine,這正是最常用的兒童麻醉藥。
2011年FDA領導的一項研究也發現出生6天的獼猴如果接觸某種麻醉劑,就會出現永久的認知功能障礙。
不過目前出現了另外一種稱為dexmedetomidine的鎮靜劑,針對與這種藥劑的一些動物實驗並未出現神經毒性,以及其它藥物所具有的傷害性作用。但是由於這種藥物還未進行廣泛兒童研究和試驗,因此還有待進一步分析。
總而言之,家長對兒童麻醉持謹慎態度並沒有錯,華盛頓兒童國立健康係統的兒科麻醉醫生LauraTosi就表示,“我們必須非常小心,目前公眾對麻醉存在恐懼心理”。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