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十年的研究結果顯示:具有同情心的觀察者跟親曆者之間的大腦活動、心率和皮膚電導率均相互合拍。” 迄今為止,這項研究一直得到了熱情的回饋,部分原因在於這是第一次由病人對醫生進行同情心評價,而非醫生自測。
“我們正處在醫學發展史的一個特殊位置上,”她說:“神經生理學的有效應用可以幫醫學重建科學與藝術之平衡。”
因好奇心趨勢,我親自試驗了一下寫這篇專欄時從同情心課程裏學到的一些方法,看看是否真能奏效。第二天上班時,我特意麵朝患者坐著,而不像以往總盯著電腦;觀察患者的表情變化,留心課上教過的一些不易察覺的手勢和音調變化。剛開始還挺困難,我的大腦在處理這些額外信息的同時,已然塞滿了各種可能的診斷與治療方案。不過後來就嚐到樂趣了,回歸這種專注的一對一交流能夠將我帶回到醫學最初的本質。
一位患者在離開前把我拉到一邊說:“謝謝你醫生,從來沒有人這麼認真地聽我說話。”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