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外科

當前觀點:脊髓電刺激治療神經源性疼痛

作者:雲鬆 編譯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2015-06-13
導讀

         【 2015.6.13日訊】神經源性疼痛是慢性疼痛中的一種,此類患者的疼痛負擔比傷害性疼痛更為嚴重,常受失眠、焦慮和抑鬱的困擾。此外,鎮痛藥物對神經源性疼痛的效果並不顯著。迄今為止,作為鎮痛療法之一的脊髓電刺激療法(SCS),尚未得到充分應用。在過去的10-15年中,SCS取得了較大進展。本研究係統闡述了SCS療法的現狀和當前進展情況,諸如高頻SCS和外周神經領域的電刺激情況。(J Pain Res. 2014; 7: 651–663. )

       【 2015.6.13日訊】神經源性疼痛是慢性疼痛中的一種,此類患者的疼痛負擔比傷害性疼痛更為嚴重,常受失眠、焦慮和抑鬱的困擾。此外,鎮痛藥物對神經源性疼痛的效果並不顯著。迄今為止,作為鎮痛療法之一的脊髓電刺激療法(SCS),尚未得到充分應用。在過去的10-15年中,SCS取得了較大進展。本研究係統闡述了SCS療法的現狀和當前進展情況,諸如高頻SCS和外周神經領域的電刺激情況。(J Pain Res. 2014; 7: 651–663. )

圖一:SCS頸椎植入x-線示意

        在1967年,最早應用SCS療法。在20世紀80年代,SCS療法成為一些醫院疼痛治療的標準療法。盡管如此,依然還未達到大麵積普及的程度。今天,SCS不僅應用於鎮痛領域,還適用於癲癇、精神類疾病、運動類疾病、胃腸疾病及泌尿疾病。

        SCS的發展是Melzack 與 Wall二人的閘門控製理論結果。他們利用皮膚、肌群、關節、內髒器官的疼痛受體記錄體內與體外的疼痛刺激,將脊髓突觸二次神經元通路轉換為疼痛信號。

圖二:腰椎SCS植入x-線示意

        Shealy等人在1967年首次將SCS應用於動物模型,當時該技術稱為“背柱刺激”。他們發現,對貓行背柱刺激和脊髓小腦束刺激後,抑製了貓爪對疼痛的收縮。同年,他們利用該技術對一位支氣管上皮癌晚期患者進行疼痛治療,胸骨椎板切除術後在TH2/3處植入電極。刺激開始後,對止疼藥物耐受的疼痛感顯著降低。6日後,患者死於未察覺的細菌性心內膜炎。1970年,Shealy等人發表了SCS治療6例疼痛患者的情況,其中3例療效顯著。

        1972年,Nashold 與 Friedman 發表了SCS首次大麵積研究結果。在他們的研究中發現,SCS治療神經源性疼痛的效果優於骨痛、關節痛和盤源性疼痛。同年,Hosobuchi等人提出,SCS可分兩次手術進行,一次試植入,若效果良好,再進行二次永久植入。1974年納入的50例患者分析結果為,SCS對幻肢痛的療效優於外周神經病變。在1980年以前,硬膜下電極植入較為常用,但引發嚴重並發症,例如脊柱內出血或脊髓損傷。因此,參考這些治療結果時需要格外注意。

        對於不同種類的患者,SCS療效不同。長久以來,人們熟知並非所有疼痛均對其有效。因此,自20世紀70年代伊始,手術分兩次進行令患者受益良多,17%-20%的患者效果不佳,未接受永久移植。此外,一些患者在刺激器永久植入後,止疼效果出現衰減的情況。該類報告在不同文獻中各有闡述。一些文獻稱,植入2年後的效果會衰減25%-50%,也有一些研究顯示,2年後療效幾乎無改變。失效原因常由電極移位或斷裂引起,而患者的心理因素也對療效產生不容忽視的影響。

        關鍵詞:脊髓電刺激; SCS;神經源性疼痛

        點擊圖片,查看文獻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