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醫學

1984—2011年寧夏小腸結腸炎耶爾森菌變異變遷分析

作者:小田 整理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2012-10-18
導讀

         寧夏地區小腸結腸炎耶爾森菌分離菌株的血清型在不同時期具有不同的優勢菌型,且生物型隨著血清型的改變亦發生動態變化。分離自不同年代致病性小腸結腸炎耶爾森菌的變異較大。

  發表於2012年第10期《中華預防醫學雜誌》研究報道了寧夏地區1984—2011年小腸結腸炎耶爾森菌菌型變遷情況及遺傳進化特征,發現寧夏地區小腸結腸炎耶爾森菌分離菌株的血清型在不同時期具有不同的優勢菌型,且生物型隨著血清型的改變亦發生動態變化。分離自不同年代致病性小腸結腸炎耶爾森菌的變異較大。

  研究在對1984—2011年由腹瀉患者、豬、鼠類、羊和犬標本中分離的296株小腸結腸炎耶爾森菌進行血清分型、生物分型及黏附侵襲位點基因(ail)、腸毒素基因A( ystA)、ystB、黏附素基因A(yadA)、毒力因子基因F(virF)等毒力基因檢測,同時對O:3和O:9血清型菌株進行PFGE分型,並進行聚類分析。

      結果顯示296株小腸結腸炎耶爾森菌中,豬是最主要的宿主,占菌株分離總數65.20%,其次是鼠類,占32.43%。血清型和生物型在不同時期均具有各自的優勢型別,1984—1985年共分離2株O:3和3株O:9血清型菌株,均為生物3型,菌株較少,優勢型別不明顯;1997—1999年分離到177株O: 9血清型菌株,為這一時期的優勢型別,生物2型分離株有178株;2007—2011年分離到54株O:3血清型菌株,為此時期的優勢型別,其次為O:5血清型,分離到26株,生物型以1A和3型為主,分別為44、59株。PCR檢測將分離到的248株小腸結腸炎耶爾森菌毒力攜帶情況分為4型,其中致病性菌株均為Ⅰ型(ail+、ystA+、ystB-、yadA+、virF+);采用PFGE分型將O:3血清型菌株分為12 個型別,K6GN11C30021、K6GN11C30012為主要帶型,占所有分型菌株的63.64%;O:9血清型分為14個型別,K6GN11C90010、K6GN11C90008、K6GN11C30018、K6GN11C90003為主要型別,占所有分型菌株的89.01%。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