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成都鹽道街中學規定學生異性交往距離為0.8米~1米,低於50厘米算親密交往,老師會對學生提出批評,情節嚴重的還要處分。美國心理學家卡爾E皮克哈特稱,戀愛的青少年希望花所有時間和對方在一起,把其他朋友都晾在一邊。
現象:成都鹽道街中學規定學生異性交往距離為0.8米~1米,低於50厘米算親密交往,老師會對學生提出批評,情節嚴重的還要處分。
★專家認為“早戀”並非科學的概念,令青少年備受壓力
★失戀對孩子可造成毀滅性打擊,容易出現自殺和報複
★青少年性濫交影響學習,很多女孩的性行為並非自願
愛的感覺,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普遍體驗,青澀歲月的愛情將成為他們一生的回憶。現在人們受教育的時間延長,結婚越來越晚,但青春期卻不斷提早,令愛與性的初體驗日益豐富。然而“早戀”是很多家長忌諱的話題,性愛更是禁區中的禁區。事情一旦發生,卻是誰也無法否認的現實。家長一竿子打死的態度隻會失去對子女的影響力,專家建議不如在愛與性的問題上加以引導,讓孩子的感情生活更加安全。
初戀:敏感而純真的幻想
在廣州越秀區讀小學六年級的靜文當年隻有11歲,同桌小雷長得斯斯文文的,成績又不錯,但在女生麵前很嚴肅拘謹。兩人雖說坐在一起,但除了學習上會偶爾交流一下,其餘時間完全沒話說。那一年《泰坦尼克號》在內地上映,班裏有女生想捉弄小雷,就硬拉他去跟靜文模仿傑克和露絲“YoujumpIjump”的經典片斷,沒想到他居然答應了。靜文說:“雖然知道隻是在玩,但當時我的臉都紅了,有那麼一刻我真的覺得他像傑克。”
小學結束聚會上,同學們在教室手拉手唱《泰坦尼克號》的主題曲《MyHeartWillGoOn》。正當大家唱得陶醉之時,小雷悄悄地在靜文的耳邊說:“下個禮拜,我要跟爸媽去美國了,我覺得……舍不得……你!”聽罷,靜文的眼淚不由自主流了下來。
14年一晃而過,靜文至今沒聯係上小雷。靜文如今已經為人婦,把這段記憶告訴丈夫,丈夫不但沒有吃醋,反而說:“這也算是一種寶貴的感情。”
少男少女產生的愛多數以同伴為對象,也可以是成年人,例如老師、朋友的父母、年長的名人。在感情的驅動下,他們把老師、舅舅、電影明星等年長者高度理想化成完美的對象,然後長時間做白日夢。
美國臨床心理學家瑪麗C拉米亞博士認為,孩子的愛是一種迷戀——他們會花很多時間來想對方,希望對方對自己也有相同的感覺。與成熟的愛相比,迷戀是淺層次的吸引,喜歡的是對方的外貌,或者以為對方能給自己提供什麼好處。
美國心理學家卡爾E皮克哈特稱,戀愛的青少年希望花所有時間和對方在一起,把其他朋友都晾在一邊。兩人不在一起的時候,他們感覺自己是不完整的。當彼此關係出現風吹草動,兩人就十分警惕,很容易為一些小事情而傷心,出現周期性的沮喪,原因是害怕失去對方——這是戀愛的代價。
大多數青少年的戀愛關係沒能持續,很少有人與初戀情人結婚,因為青少年談戀愛不是為了擇偶,而是為了快樂。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心理學退休名譽教授南希卡利什博士調查了1600名年齡從18歲到92歲的人,發現其中56%不願意重拾初戀。盡管如此,愛的初體驗對於一些人來說是一生中唯一的真愛。盡管他們後來找到滿意的伴侶,但在婚姻中總感覺缺少了什麼,仍然思念著初戀情人。他們說,如果年輕時與初戀結婚,婚姻才算美滿。
“早戀”:家長的反對無效
Amy(化名)是廣州市第25中學的初中生,不但人長得漂亮,學習成績也很好,還是音樂代表。她從小學三年級就開始戀愛,上初一後與前男友分開,然後與另一個班的蘇同學相戀。媽媽一直反對她戀愛,要求她把心思放在學習和考試上,令她心情抑鬱,把QQ簽名改成“死亡的墳墓”,還寫了一封遺書給前男友。2009年1月5日,Amy和蘇同學在街上拍拖被媽媽發現,媽媽當著多個熟人的麵強行拉女兒回家。當天夜裏,母女倆發生激烈爭吵,萬念俱灰的Amy從自家所在的第8層樓縱身一躍……
有的父母沒有把子女情竇初開當回事,貶之為“早戀”——“小孩子懂得什麼是愛?”然而,他們卻樂於聽見子女說“爸爸媽媽我愛你”。卡利什稱,如果愛父母是真愛,那麼少男少女之間的愛難道是假的?
孩子戀愛,更多的父母十分關心甚至擔心。他們不希望孩子太早涉及人生大事,怕孩子遇人不淑,擔心有不軌的行為發生,特別是性的方麵。因此,他們不同意子女戀愛,甚至嚴格禁止。
華中師範大學等人認為,“早戀”不是科學的概念,卻幾乎成了不正常、不良學生的代名詞,被貼上“早戀”標簽的學生承受了嚴重壓力,建議用“親密同伴關係”、“異性友誼”等詞語代替。性生理和性心理發育成熟的中學生相互喜歡、傾慕並帶有獨占性和性訴求的情感是理性、成熟和負責任的,與成人之間的戀愛是沒有不同。
皮克哈特稱,這些父母沒有認識到“早戀”也有積極的一麵:小情侶長時間黏在一起,就不會濫交、參加狂野派對等,少惹了許多是非;他們在社交上會比其他孩子更成熟;他們從戀愛中學習如何戀愛,為未來的親密關係做好準備。
最起碼,戀愛中的孩子情緒高漲,第一次有機會愛一個父母以外的人,增強了獨立性。
皮克哈特認為父母的反對反而強化孩子的愛情。在大多數情況下,父母如果支持和包容子女的戀情,例如歡迎對方來家裏做客,在他們感情遇到波折時願意傾聽、給予同情,在性行為方麵提供指導,那麼孩子會聽父母的話。如果盲目反對,父母連施加影響的機會都沒有。
搖籃觀點:
【導讀】“一年級的小偷二年級的賊,三年級的美女沒人追,四年級的帥哥一大堆,五年級的情書滿天飛,六年級的夫妻一對對。”麵對小學生自創的打油詩,與近日媒體報道說,調查稱兩成小學生承認早戀,對此很多網友開始不淡定了……其實,我們口中所謂的小學生“早戀”,到底是懵懂情感的表現?還是被我們大人思想“妖魔化”了?本期搖籃說小編和大家一起來探討
相關閱讀:
【導讀】目前,因為教育者在性觀念和教育方法上不夠統一,對早戀的界定常有擴大化的趨勢,青春期健康的異性交往也常常被扣上早戀的帽子,所以也帶來教育上的困難。例如,中學生自發的小組和集體活動是青春期集群性的表現。
【導讀】麵對有早戀傾向的學生,教育者最應該做的是耐心細致的教育、引導,對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當“曖昧紙條”遭遇“粗暴教育”——急功近利的教育,如此這般,教育者何時才能讓耐心、愛心布滿校園?學生們何時才能在耐心、愛心的慰藉下健康成長?
論壇熱議: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