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淑敏說,外遇是一種心理病,和人格有關;是一種遺傳病,和家族有關;是一種傳染病,與社會有關。科學家認為,我們麵對壓力時采取哪種激素減壓——情緒激素,還是依附激素——決定了我們的親密關係的走向。
性:隻是下半身作怪?
性,是逃避內心衝突最好的安慰劑。發生性關係的時候,我們體內會產生大量的天然鎮痛劑,這些鎮痛劑會讓我們感覺愉悅,忘記所有的煩惱。心理學家費雪博士發現,當人們陷入激情和在忠誠中所體會的是兩種不同的感受,前者(情緒激素)是一種"苯乙胺"和"多巴胺"的物質充滿了人的大腦,在科學家眼中,這兩種物質加起來等於愛情;但當你進入"依附之愛"後,"後葉加壓素"(依附激素)和"後葉催產素"開始成為大腦中的主宰,愉悅而非刺激的愛開始在男人和女人之間蔓延——聯結男女之間的主要是"友伴"式的情感。情緒激素有效期是3年之內,而依附激素的有效期可以延續終生。
科學家認為,我們麵對壓力時采取哪種激素減壓——情緒激素,還是依附激素——決定了我們的親密關係的走向。
邦尼·韋依博士在心理谘詢實踐中發現,當她進一步和出軌的男女進行深入探索的時候,發現同樣是"性歡愉",背後有著非常不同的需要。
張遠和妻子有著常年的"無性婚姻",朋友看到他帶著那些妖豔女子,都覺得他自貶身價。為什麼他總去找那些"放蕩女子"?如果你看到他對妻子的種種關愛行為,會很難理解他會背叛妻子,他甚至在妻子麵前"綿軟無力",卻在別的女子麵前"生機勃勃"。"我心中女人就分兩類,一種是聖女,一種是蕩婦。"前者讓他感覺到安全,後者讓他感覺釋放。但同時他在家的時候,會感覺到後者的罪惡,而在後者那裏又會感覺到對前者的憤怒。
對很多人來說,性隻是幌子,後麵是種種分裂的、無法整合的需要。當張遠在谘詢室裏說起小時候父母離婚後,自己寄人籬下的生活時,他痛哭流涕。也許從那時開始,他就對婚姻和親密關係有了一種莫名的恐懼。
沉湎於婚外戀的人,許多都有這樣的特質:他們對親密關係的深度感到恐懼,因而采取了用親密關係的廣度來代替,這種試圖用"量"取代"質"、用碎片式的"拚圖之愛"取代"整合之愛"的方式,往往會引發更大衝突。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