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中樞神經係統淋巴瘤(PCNSL)約占顱內腫瘤的7%,其中大多數腫瘤病理學類型為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經過放化療後中位生存期約為30~60個月。
原發性中樞神經係統淋巴瘤(PCNSL)約占顱內腫瘤的7%,其中大多數腫瘤病理學類型為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經過放化療後中位生存期約為30~60個月。原發於中樞神經係統的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MALT)極為少見,外文文獻均為個案報道,目前中文文獻鮮有報道,我院神經外科治療原發性中樞神經係統MALT1例,報告如下。
病例資料
患者女,27歲。主因陣發性頭痛1個月餘,左側肢體麻木10d入院。患者1個月餘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右額顳部陣發性針刺樣疼痛,伴視物成雙,10d前出現左側肢體麻木,乏力,並出現2次左上肢不自主抽搐。門診行頭顱CT示右額頂稍高密度占位性病變,MRI示右額頂等T1等T2占位性病變,可見明顯均勻增強(圖1),以右額頂腦膜瘤收入院。患者既往史無特殊。
入院後行右額頂開顱腫瘤切除術。術中見腫瘤灰紅色,質地韌,血供豐富,侵蝕蛛網膜及軟腦膜。腫瘤全切,術後病理顯示為彌漫浸潤的小淋巴細胞,免疫組織化學染色顯示CD20陽性,CD79a陽性,CDl0陽性,Ki-67局灶陽性約10%,CD3,CD38散在陽性(圖2)。病理診斷為邊緣帶B細胞淋巴瘤,考慮為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患者出院後行放療,隨訪1年未見腫瘤複發。
討論
MALT的概念最早由Isaacson和Wright在1983年提出,是一種原發於淋巴節外的B細胞淋巴瘤,常見的病理類型為邊緣帶B細胞淋巴瘤,多在有黏膜和腺體的組織中發生,如消化道,唾液腺及肺部等,文獻報道中少見的發病部位包括縱隔、甲狀腺、乳腺、前列腺及眼眶等。原發性中樞神經係統MALT(PCNS-MALT)極為少見,文獻報道多為個案報道,至目前報道約27例,中文文獻中目前還未見PCNS-MALT的報道。腫瘤部位多與硬膜相關,也有極少數報道腫瘤與脈絡叢相關。
由於顱內缺乏黏膜或淋巴組織,PCNS-MALT來源還不清楚。Kumar等認為腫瘤來源於蛛網膜及靜脈竇中腦膜上皮細胞細胞,這些細胞在胚胎來源上與黏膜上皮細胞相似。也有認為腦膜的慢性炎症是發生MALT的原因,在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中,由於淋巴係統的異常激活,導致MALT的發病率明顯高於正常人群。Itoh等報道1例患者同時合並有幹燥綜合征以及PCNS-MALT。
考慮到PCNS-MALT極為少見,術前做出診斷很困難。由於腫瘤與腦膜關係密切,多數術前被診斷為腦膜瘤。本例患者術前亦診斷為腦膜瘤,經術後病理才明確診斷。MALT與腦膜瘤相比,更容易通過顱底孔道侵犯顱外腔隙。當懷疑MALT時,可以考慮行立體定向活檢明確診斷後進行下一步治療。
中樞神經係統原發淋巴瘤(PCNSL)的最常見病理類型是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這是一種惡性程度較高的淋巴瘤,隻行手術切除後很快複發,患者中位生存期僅4個月,在接受放療及規範化高劑量甲氨喋啉化療後中位生存期可達60個月。相對於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MALT屬於低級別淋巴瘤的一種,預後明顯較好,因此需與之進行鑒別。MALT在光鏡下表現為小到中等大小的異型淋巴細胞彌漫浸潤,瘤細胞可呈現中心細胞樣細胞、單核細胞樣細胞或淋巴漿細胞形態,並有反應性濾泡間浸潤,與慢性炎症改變相似,部分腫瘤細胞可以進而浸潤周圍正常上皮組織。
由於PCNS-MALT極為少見,目前還未有標準治療方案。手術治療所起的作用也不清楚,沒有研究說明手術切除範圍對腫瘤預後有明顯影響,因此在文獻中外科治療手段從活檢到廣泛全切除腫瘤均有報道。在本例患者中我們進行了腫瘤全切除,術後患者接受了全腦放療,隨訪1年未見腫瘤複發,目前仍在隨訪中。文獻報道在胃腸道MALT中,腫瘤對放療非常敏感。局部20~40Gy的放療可以獲得95%以上的控製率,5年生存率可達90%。對於放療無效或複發考慮到腫瘤的惡性程度低於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且對放療非常敏感,其預後應好於其他PCNSL患者,但還需進一步觀察與總結。
PCNS-MALT是一種少見的顱內腫瘤,其組織來源還不清楚,臨床上需要和腦膜瘤等腫瘤相鑒別。與顱內常見的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相比,MALT惡性程度較低,對放療反應好,具有較好的預後。手術切除及化療在PCNS-MALT治療中的作用還需要進一步的臨床觀察。
(作者:曾春,王軍梅,高之憲.中華神經外科雜誌,2015年1期:89-91)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