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心外科

主動脈縮窄矯治術後血管結構與功能的隨訪研究

作者:耿一博 整理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2012-11-21
導讀

         廣州醫學院附屬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心髒中心、廣州醫學院附屬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外科共同發表論文,旨在探討主動脈縮窄矯治術後近、中期血管結構與功能改變。研究指出,主動脈縮窄矯治術後患兒仍存在血管結構和內皮功能異常,提示手術糾治主動脈縮窄後血管損害持續存在,可能是主動脈縮窄矯治術後患兒心血管疾病發生率高於健康兒童的原因。該文章發表在2012年第28卷第7期《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誌》上。

  廣州醫學院附屬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心髒中心、廣州醫學院附屬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外科共同發表論文,旨在探討主動脈縮窄矯治術後近、中期血管結構與功能改變。研究指出,主動脈縮窄矯治術後患兒仍存在血管結構和內皮功能異常,提示手術糾治主動脈縮窄後血管損害持續存在,可能是主動脈縮窄矯治術後患兒心血管疾病發生率高於健康兒童的原因。該文章發表在2012年第28卷第7期《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誌》上。

  選取20例確診主動脈縮窄(CoA)並行手術矯治的患兒(CoA組),其中單純性主動脈縮窄6例,複合性主動脈縮窄(合並其他心內畸形)14例;同期20例單純室間隔缺損(VSD)患兒(VSD組)作對照,均於術前至術後1年監測血壓,超聲下頸總動脈內中膜厚度(IMT)和肱動脈血流介導的血管舒張功能(FMD)。20例健康兒童(健康組)進行1年的隨訪。

  結果顯示,術前、術後1個月、術後6個月、術後1年3組均無高血壓臨床表現。CoA組的頸總動脈IMT[(0.47±0.10)mm、(0.49±0.10)mm、(0.57±0.07)mm、(0.61±0.07)mm]均高於同期的VSD組[(0.41±0.11)mm,(0.43±0.11)mm,(0.51±0.08)mm,(0.55±0.08)mm]與健康組[(0.40±0,09)mm、(0.42±0.11)mm、(0.50±0.08)mm、(0.57±0.08)mm],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CoA組的肱動脈FMD[(5.46±1.51)%、(5.71±1.88)%、(5.42±1.69)%、(5.27±1.02)%]均明顯低於VSD組[(6.69±1.45)%、(6.66±1.21)%、(6.81±1.03)%、(6.43±1.34)%]和健康組[(6.59±1.84)%,(6.84±1.41)%、(6.91±1.31)%、(6.56±1.62)%],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上述兩個指標在VSD組與健康組之間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