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偉平教授介紹,體重、高甘油三脂血症、糖尿病家族史、年齡>45歲、生活方式改變後的運動減少、進食過多,都是2型糖尿病的傳統風險因素。而血糖、血壓、血脂的控製情況則對糖尿病微血管及大血管並發症有預測作用。多項國際大型研究提示,糖化血紅蛋白(HbA1c)降至7%可使微血管並發症風險降低50%、大血管並發症風險降低20%~30%。傳統臨床指標預測糖尿病及其並發症的時間可能需要10~15年,從疾病的早防、早治角度預測周期太長。基於此,我們開始探索能更早預測糖尿病及其並發症發生的生物標誌物。
賈偉平教授
賈偉平教授介紹,體重、高甘油三脂血症、糖尿病家族史、年齡>45歲、生活方式改變後的運動減少、進食過多,都是2型糖尿病的傳統風險因素。而血糖、血壓、血脂的控製情況則對糖尿病微血管及大血管並發症有預測作用。多項國際大型研究提示,糖化血紅蛋白(HbA1c)降至7%可使微血管並發症風險降低50%、大血管並發症風險降低20%~30%。傳統臨床指標預測糖尿病及其並發症的時間可能需要10~15年,從疾病的早防、早治角度預測周期太長。基於此,我們開始探索能更早預測糖尿病及其並發症發生的生物標誌物。
脂肪肝患者是糖尿病高風險人群,約50%糖尿病患者發生脂肪肝,而脂肪肝患者的糖尿病發生風險也比正常人高2~3倍。賈教授指出,超聲診斷脂肪肝並不難,但隻能診斷中晚期患者(即肝髒脂肪含量達到30%以上),早期脂肪肝也會對糖脂代謝產生不良影響,超聲無法診斷。早期脂肪肝能不能預測糖尿病發生?這是一個有趣的科學話題。對於輕度脂肪肝患者,肝髒會分泌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21(FGF21),它能比超聲更早預測相關疾病的發生。
C-反應蛋白(CRP)也是臨床上預測心血管病變的指標,但預測周期為3~5年。賈教授團隊的研究還發現了預測糖尿病大血管病變及心血管事件的分子脂籠蛋白2(Lipocalin-2),與CRP相比可以提前1~2年預測心血管事件。所以,賈教授認為,生物標誌物能更早發現糖尿病及其慢性並發症,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早期預測,可以達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另外還有血清的脂質譜、氨基酸譜等也可以更早預測糖尿病甚至肥胖。今天上午的全體大會上賈教授將就這個話題做深入講解。
賈教授還就JohnBuse教授將在全體大會上做報告的“糖尿病領域心血管臨床終點研究的利弊”這一話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賈教授認為,盡管目前循證醫學是規範臨床治療行為的重要方法,但是我們在進行臨床藥物試驗或臨床研究時,大都會設定年齡、血糖水平、肝腎功能等“門檻”,從某種程度上並不能反映實際診療中所有患者的情況。在臨床實踐中要注意循證醫學中的優點是什麼,存在哪些缺陷,還有無其他更佳的方法彌補,關注臨床應用試驗的優化。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