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教育在探索中不斷發展

作者:北京大學第一醫院 郭曉蕙 來源: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 日期:2013-01-10
導讀

糖尿病起病隱匿、病程漫長,並且並發症較嚴重,給家庭、社會及醫療保障體係帶來了巨大負擔。由於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而且在其發生和發展過程中高熱量攝入和長期靜坐的不良生活方式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各個糖尿病權威指南中生活方式幹預均被推薦為貫穿糖尿病治療始終的基礎治療方式。我們知道,糖尿病患者正是生活方式存在嚴重問題的群體。因此,如何通過糖尿病教育讓對營養學知識不甚了解的患者學會計算熱量、合理分配營養素是擺在臨床醫師麵前的問題。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CDS)糖尿病教育與管理學組在2010年開展的一項覆蓋全國

關鍵字: 糖尿病 | 患者教育

糖尿病起病隱匿、病程漫長,並且並發症較嚴重,給家庭、社會及醫療保障體係帶來了巨大負擔。由於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而且在其發生和發展過程中高熱量攝入和長期靜坐的不良生活方式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各個糖尿病權威指南中生活方式幹預均被推薦為貫穿糖尿病治療始終的基礎治療方式。我們知道,糖尿病患者正是生活方式存在嚴重問題的群體。因此,如何通過糖尿病教育讓對營養學知識不甚了解的患者學會計算熱量、合理分配營養素是擺在臨床醫師麵前的問題。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CDS)糖尿病教育與管理學組在2010年開展的一項覆蓋全國的糖尿病教育現狀調查結果發現表示自己接受過糖尿病教育的患者達80%,但血糖控製仍不理想。可見即使患者接受了糖尿病相關知識教育,參加了學習,並不代表可以按照管理要求去做,一些固有的不良生活習慣難以改變。這與糖尿病患者教育方式和持續時間不無關係。除此以外,糖尿病藥物治療中如何正確服藥和胰島素注射技術以及為獲得良好血糖控製所必需的自我血糖監測無一不需要進行知識傳授或技術指導。

  正是由於糖尿病教育的必要性和複雜性以及教育效果的不確定性,其形式也呈多種多樣,從大課堂教育到小組教育、個體化教育、同伴支持教育和基於互聯網及手機短信平台的教育形式。國際上,以看圖對話為代表的形形色色的糖尿病教育工具也在不斷湧現。但是否一種教育形式或工具適合所有人群?或一種教育形式適應全部糖尿病自我管理的知識或技能傳授?哪種教育形式能夠持久地影響患者改變生活方式,又有哪種教育方式更有利於教授技能?新興現代化的高科技教育形式的效果一定是最好的嗎?回答並不是一致和肯定的。

  上世紀末有關糖尿病的兩項裏程碑式的研究:美國糖尿病學會糖尿病控製與並發症試驗(DCCT)和英國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結果發布後,在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CMB)資助下國內門診開始開展團隊式糖尿病強化治療管理的實踐。探討由醫生、糖尿病教育護士、營養師組成的團隊對隨機分入強化治療幹預的門診患者進行糖尿病教育和管理。經過一年的強化教育管理幹預的患者糖尿病知識合格率明顯高於對照組;在降糖藥物使用種類和劑量均無差別的情況下強化教育管理組的糖脂代謝及體重等指標均優於對照組。這是一項隨機對照研究,但僅是一項單中心的研究,其結果證據級別有限,僅能提示在門診由醫護人員及營養師組成的團隊可較好地進行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並能獲得良好控製血糖的結果。

  本期於文等醫生設計了有患者家屬參與的糖尿病教育模式與普通教育管理模式對照研究,發現有家屬參與的教育模式可獲得更為長期的自我血糖管理的依從性。本期另1項由邱山虎等醫生對國人運動治療糖尿病效果進行的係統分析,在20餘項研究彙總的結果證實,對糖尿病患者進行有規律的運動指導可獲得更好的血糖控製。正如作者提到的那樣,該薈萃分析納入的文獻中,僅2篇提及隨機方案,多數隨機對照研究(RCT)樣本量較小,這些均會影響研究質量,總體質量不高。另外,該研究涉及的5項結局指標中,僅血甘油三酯和總膽固醇指標在各項研究間不存在異質性;通過對運動持續時間及強度進行亞組分析,仍未能消除各項研究其餘指標之間的異質性;因此還需要良好設計的、更大樣本量的研究來證實在中國運動治療糖尿病的效果。《柳葉刀》(the Lancet)雜誌2011年發表的一項研究采用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的方式比較了普通幹預、強化飲食幹預以及強化飲食幹預加運動療法對新診斷糖尿病患者的療效,研究發現強化飲食幹預加運動治療並未優於單純飲食治療。在互聯網應用十分普遍的今天,不斷有人嚐試利用互聯網實施糖尿病患者自我教育和管理。Heinrich等的研究顯示通過互聯網可促進健康知識的掌握,但同時也發現僅不到一半的患者治療過程中實際使用自我管理工具。

   從這些研究結果可以看出,並非所有糖尿病教育的模式或幹預的模式都是行之有效的。因此,需要對糖尿病教育的內容、方式進行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這正是我們糖尿病臨床工作中所欠缺的。為了提高糖尿病教育管理水平,讓更多的患者能夠進行有效的自我管理,提高糖尿病防治效果,進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我們應該聯合起來,在全國範圍內開展高質量的多中心研究以尋找良好的分別針對不同患者群體的糖尿病教育模式,在探索中不斷提高我國糖尿病防治水平,造福廣大糖尿病患者,並減輕家庭及社會負擔。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