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利司那肽+基礎胰島素vs預混胰島素,何去何從?

作者:伊文 來源:醫學界內分泌頻道 日期:2019-06-17
導讀

          預混胰島素是當前應用口服降糖藥(OAD)或基礎胰島素控製不佳患者常用的胰島素治療方案,但存在低血糖和體重增加等安全性問題。 胰高血糖素樣肽受體激動劑 (GLP-1RA,如利司那肽)+基礎胰島素聯合方案機製互補,全麵覆蓋空腹血糖(FPG)和餐後血糖(PPG),低血糖風險低且不增加體重,優化了胰島素治療的安全性,相比預混胰島素方案,具有良好的成本效益,且方案靈活方便,是中國2型糖尿病管理(T2DM)的佳選。

        預混胰島素是當前應用口服降糖藥(OAD)或基礎胰島素控製不佳患者常用的胰島素治療方案,但存在低血糖和體重增加等安全性問題。

        胰高血糖素樣肽受體激動劑 (GLP-1RA,如利司那肽)+基礎胰島素聯合方案機製互補,全麵覆蓋空腹血糖(FPG)和餐後血糖(PPG),低血糖風險低且不增加體重,優化了胰島素治療的安全性,相比預混胰島素方案,具有良好的成本效益,且方案靈活方便,是中國2型糖尿病管理(T2DM)的佳選。

        預混胰島素治療:

        未滿足中國T2DM患者的臨床需求

        胰島素治療是控製高血糖和減少並發症的重要手段,隨著病程延長,β細胞功能的進行性減退,大部分T2DM需要補充外源性胰島素進行治療。中國T2DM患者餐後高血糖比例較大,控製餐後血糖有利於整體血糖達標[1],降低大血管和微血管並發症風險[2-3]。預混胰島素常作為OAD或基礎胰島素控製不佳患者的治療方案。

        由紀立農教授牽頭的3B研究顯示[4],我國約有1/3的T2DM患者接受胰島素治療,在使用胰島素的治療患者中,預混胰島素約占2/3,盡管胰島素使用比例較大,但是僅有26%的患者糖化血紅蛋白達標[糖化血紅蛋白(HbA1c)<7%]。

        達標率欠佳的原因眾多,其中,胰島素治療所帶來的低血糖事件和體重增加是造成達標率低的重要原因,由於擔憂低血糖和體重增加,使醫生和患者不敢積極調整劑量,從而影響降糖療效。因此,需要尋找更為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

        利司那肽+基礎胰島素:

        契合中國患者血糖管理需求

        利司那肽是一種獨特的,一天一次降低三餐後血糖的GLP-1RA,其低血糖風險低且顯著減重,有效彌補基礎胰島素的不足,與基礎胰島素聯合治療機製互補,全麵覆蓋血糖譜,優化了胰島素治療的安全性,具有成本效益,靈活性高,契合中國T2DM患者血糖管理需求,2018ADA-EASD共識[5]已將GLP-1RA聯合基礎胰島素作為優先於預混胰島素和基礎-餐時胰島素的治療方案。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