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是由糖尿病引起的高血糖導致。隨時間推移,血液中過多的葡萄糖會損害包括視網膜在內的全身血管,嚴重者可致盲!
有30多年糖尿病病程的患者,
確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已有20年,
曾每月注射抗VEGF藥物,病情仍舊反複。
經濟、身心壓力重重,
後偶然就診於中醫,
每周兩次針灸,搭配中藥調理,
三個月基本康複,
且隨訪未反複。
這不是故事,這是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眼科主任劉靜教授的親身經曆。不是傳奇,是中醫藥發揮的點點光芒!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是由糖尿病引起的高血糖導致。隨時間推移,血液中過多的葡萄糖會損害包括視網膜在內的全身血管,嚴重者可致盲!
DR發病率與糖尿病的病程呈正比,據國內文獻報道,DR在5年以下糖尿病病程的患者中發病率約28%;5年~10年發病率增長至36%左右;隨著病程延長到10年~15年,發病率將近60%,這意味著一半以上的糖尿病人群會發生DR;病程在15年以上的發病率能夠達到70%以上!
01
▼
並發症可怕甚於糖尿病
糖尿病血糖偏高本身這種情況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的並發症。其中主要以血管病變為主,眼底微血管少、細,是糖尿病並發症的高發區。在糖尿病的病程中,大部分眼組織可受累,從而引起眼部各組織的特征及其病理改變。
糖尿病對人體的損傷主要在於眼部和腎部,其並發症比較複雜。常見有視網膜病變,會導致視力損傷;糖尿病腎病,會使腎功能衰退。劉靜教授表示,對此一定要積極預防,努力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
劉靜教授強調,患有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等基礎病的患者,體內血管的正常循環容易受影響,隨病情進展,很大程度上可能發生DR;除此以外,內分泌功能存在障礙的人群也是DR發病的高危因素。
因此,這部分人群需要規律生活,隨時監測身體各項指標,有任何異常症狀及時就醫,以防發生不可挽救的事故!
02
▼
DR症狀及分型
DR患者眼部症狀與其眼底病變的部位、嚴重程度密切相關。
通常情況下早期眼部可以無自覺症狀,隨病情進展可有以下症狀:
v眼前有陰影漂浮物;
v視物模糊,看東西霧蒙蒙的;
v視力下降,尤其夜間;
v看東西有重影。
國際上將DR分為兩種類型,增殖性和非增殖性。
增殖性視網膜病變
視網膜損害刺激新生血管生長,可引起纖維增生,有時還可導致視網膜脫離,長入玻璃體也可引起玻璃體出血。
非增殖性視網膜病變
非增殖性視網膜病變也稱單純型視網膜病變,沒有視網膜新生血管形成。
二者相比,增殖性視網膜病變對視力的危害性更大,可導致視力嚴重下降甚至完全失明。
03
▼
DR治療進展
隨著糖尿病病程的進展,DR發病率增高。所以在5~7年病程的時候,多數沒有症狀,西醫一般不做任何治療,但中醫會給予幹預性治療。
中醫認為,病程在5年以內或者5~7年的發病率較低的情況下,屬於氣陰兩虛,可以使用藥物進行幹預。
伴隨出血或者出現新生血管的患者,西醫主要以激光治療為主,激光治療可以阻斷新生血管的生存,但作為一項手術,有一定的破壞性,可能會對視野造成一定損傷,並且激光手術有一定的臨床指征,眼底熒光造影顯示無灌注區大於4個PD,可以進行激光手術。
對於玻璃體出血,西醫目前采用玻璃體切割手術進行治療,患者很快複明,但部分患者血糖控製不好、反複出血,此時,采用中醫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療效果明顯。
另外,對於黃斑水腫的患者,國際最先進的方法是使用抗VEGF藥物在玻璃體腔內注射,其缺點是隨病情的進一步發展和藥物作用的逐漸消失,患者需反複進行注射。臨床上,很多患者甚至反複注射20次、30次,很可能在反複做腔內注射的時候引發並發症,很難控製。
這種情況可以中西醫結合,腔內注射的同時,采用中醫的針灸中藥。有科研數據顯示,中西醫結合能夠降低複發率,減少腔內注射的次數。
04
▼
DR治愈後是否伴隨後遺症
劉靜教授主張,對於DR的治療要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這時候是沒有什麼後遺症的;一旦疾病發展到晚期,隨著激光次數的增多,視野會出現不可逆的缺損,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另外,玻璃體腔內注射,也可能引起繼發青光眼。
糖尿病的主要危害在眼底的脈絡膜,脈絡膜沒有痛覺神經,很容易被忽略。而當出現感覺的時候,很大程度上已經引起了不可逆的病變,例如黃斑水腫、出血,玻璃體出血等。
劉靜教授建議,當已經確診為2型糖尿病後,建議大家積極去做眼底檢查,否則可能耽誤治療最好的時機。
劉靜 教授
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
全國中醫眼科知名專家
北京中醫師承知名專家
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主任醫師
北京中醫藥大學眼科臨床學係副主任
中華中醫藥學會眼科分會副主任委員
中華醫學會眼科分會委員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眼科專業委員會副會長
中國中西醫學會眼科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中國中藥協會眼保健中醫藥技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國際中醫藥臨床標準委員會常務理事
海峽兩岸醫藥交流協會眼科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華醫學會眼科分會眼底病學組委員
來源:醫學論壇網
編輯:韓雪靜
審校:Catherine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