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第三軍醫大學大坪醫院高血壓內分泌科閆振成、趙誌鋼、何洪波在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第十五次全國學術會議(CDS2011)上發表論文,旨在探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的危險性評估及綜合幹預策略,該文收錄在2011年11月第三卷《中華糖尿病雜誌》增刊上。
外周血管病,尤其下肢小血管彌漫性病變是糖尿病的主要並發症,也是糖尿病足下肢未端截肢的主要原因。重慶市第三軍醫大學大坪醫院高血壓內分泌科閆振成、趙誌鋼、何洪波在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第十五次全國學術會議(CDS2011)上發表論文,旨在探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的危險性評估及綜合幹預策略,該文收錄在2011年11月第三卷《中華糖尿病雜誌》增刊上。
糖尿病的外周血管病變有其特點,多涉及膝下小動脈,不適於支架,多用微球囊擴張、介入治療雖能很快緩解症狀,但長期療效尚需生活方式改善為基礎的多重危險因素控製。近年來,國內少數代謝內分泌科開展了糖尿病外周血管病介入治療,筆者於2007年開展了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強調膝下病變血管的介入治療和多重危險因素的綜合控製並重的措施。為此,采用多種方法進行術前評估,建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的危險性評估方法,並觀察糖尿病合並下肢血管病變患者介入治療及危險因素綜合控製的療效,初步探討代謝內分泌科從事外周血管病介入治療的前景與優勢。
糖尿病合並下肢血管病變患者進行術前心血管風險評估、症狀性評估、血管病變評估,85例患者行下肢支架植入和/或經皮球囊擴張術(PTA)治療,術後多重危險因素控製。觀察術前、術後1周、1個月、6個月、12個月、24個月下肢疼痛程度、踝臂指數(ABI)及血管超聲的變化。
研究結果顯示手術成功率達95%,並發症發生率僅6%。隨訪1-24月,平均隨訪10個月,顯示術後1周、1個月、6個月、12個月和24個月的通暢率分別為100%、 91.4%、 88.6%、77.1%和69%。ABI治療後1周、1個月、6個月、12個月和24個月ABI值分別為0.86±0.21、 0.83±0.23、 0.81±0.22、0.78±0.24和0.72±0.26,與治療前ABI值(0.58±0.23)比較均顯著提高(P<0.05或<0.01);6個月肢體存活率為100%,1年肢體存活率為85.2%。綜合幹預後血壓、血糖、LDL-C較治療前顯著下降。
研究認為,術前危險性評估、血管病變評估采取針對性的預防措施,術後予多重危險因素控製能顯著提高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的療效,減少致殘率,減少並發症的發生。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