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印度是全球兩個糖尿病大國,這兩個國家又恰巧都位於亞洲。與其他地區人群相比,為何糖尿病“偏愛”亞洲人群?亞洲人群的生活方式和亞洲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與糖尿病流行之間有何關聯?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翁建平教授以中國人群為例,針對上述問題予以詳細解答。
中國和印度是全球兩個糖尿病大國,這兩個國家又恰巧都位於亞洲。與其他地區人群相比,為何糖尿病“偏愛”亞洲人群?亞洲人群的生活方式和亞洲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與糖尿病流行之間有何關聯?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翁建平教授以中國人群為例,針對上述問題予以詳細解答。
社會經濟發展促使人們生活方式發生劇變
翁教授回顧了近十多年來中國糖尿病患病率和國內生產總值(GDP)的變化情況,指出兩者之間存在相似的變化規律,即隨著社會經濟發展(GDP升高),糖尿病患病率不斷攀升。經濟發展促使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日益西化,以西式快餐的代表肯德基為例,其在中國的門店數量已在2010年增至3000家。
此外,隨著代步工具汽車進入千家萬戶,中國人的日常活動量也有所減少,逐漸變為以靜坐為主的生活方式。
西方的生活方式促進超重和肥胖在中國日益流行,按照中國標準[超重為體質指數(BMI)處於24~28 kg/m2,肥胖為BMI大於28 kg/m2]定義的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已從1992年的16.4%和3.3%攀升至2008年的29.3%和10.8%。
飲食結構差異增加糖尿病風險
與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質和高脂肪的西方飲食結構不同,中國人群主要從碳水化合物(56%)中獲取能量,而大米(41%)和小麥(49%)又占據了其中絕對重要的地位,看似健康的中式飲食其實暗藏危險,正如2012年3月發表於《英國醫學雜誌》(BMJ)的一項薈萃分析顯示,進食白米會顯著增加2型糖尿病風險(相對風險為1.27),這一風險增加在亞洲人群中尤其顯著(相對風險為1.55),且白米攝入量與2型糖尿病風險呈劑量-效應關係。
糖尿病臨床特征中西有別
與西方2型糖尿病患者(以高加索人為例)相比,亞洲患者的疾病特征有許多不同之處。
血糖異常的分布情況 亞洲患者孤立性餐後血糖升高更常見(45%對35%),其在中國研究中也得到證實(圖2)。
糖尿病發病年齡 中國人發病相對年輕,中年人(45~64歲)糖尿病患病率明顯高於美國。
2型糖尿病患者的BMI 中國(25.6 kg/m2)和日本(23.1 kg/m2)2型糖尿病患者的BMI與美國(33 kg/m2)和英國(28 kg/m2)患者有較大差距。
口服葡萄糖負荷後的胰島素反應 無論處於糖耐量正常、糖耐量受損(IGT)還是糖尿病狀態,日本人的血清胰島素水平均低於高加索人(圖3),這提示不同種族人群β細胞功能有差異。
翁教授認為,遏製亞洲人群糖尿病流行形勢的關鍵在於早期診斷、危險分層和血糖達標治療,唯有遵循上述綜合防治模式,才能讓亞洲人群遠離糖尿病困擾。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