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二甲雙胍聯合胰島素治療的時機與獲益

作者: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內分泌科 許雯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2012-11-08
導讀

          患者男性,57歲,因“口幹、多飲、多食1個月,加重1周”入院。查體:體質指數(BMI)25.2 kg/m2。實驗室檢查:空腹血糖(FPG)16.5 mmol/L,糖化血紅蛋白(HbA1c)9.0%,餐後2 h血糖28.2 mmol/L,總膽固醇(TC)5.6 mmol/L,甘油三酯(TG)3.1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3.5 mmol/L。

  病曆摘要 患者男性,57歲,因“口幹、多飲、多食1個月,加重1周”入院。查體:體質指數(BMI)25.2 kg/m2。實驗室檢查:空腹血糖(FPG)16.5 mmol/L,糖化血紅蛋白(HbA1c)9.0%,餐後2 h血糖28.2 mmol/L,總膽固醇(TC)5.6 mmol/L,甘油三酯(TG)3.1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3.5 mmol/L。

  治療經過 在生活方式幹預基礎上聯合胰島素強化治療2周,後改用二甲雙胍(格華止®,0.5 g,每日3次)聯合甘精胰島素(20 U)。3個月後FPG 6.0 mmol/L,餐後血糖7.8 mmol/L,HbA1c 6.5%,LDL-C 2.5 mmol/L,TC 4.8 mmol/L,TG 1.8 mmol/L,隨訪期間無低血糖發生。

  病例分析 美國糖尿病學會、歐洲糖尿病研究學會及國內臨床指南一致肯定了二甲雙胍作為降糖基石藥物的地位,其對FPG和餐後血糖均有較好的控製效果,改善外周胰島素抵抗,單獨使用不升高低血糖風險,可降低HbA1c 1%~2%。二甲雙胍還可帶來降低心血管並發症風險等諸多益處。二甲雙胍使用方式靈活,可與多種藥物聯合使用。此外,二甲雙胍最常見的胃腸道反應通常是輕微、短暫的,並具有自限性特點。

  前述新診斷2型糖尿病(T2DM)患者起病時血糖升高明顯,故給予胰島素強化治療解除糖毒性。考慮到患者接受程度及用藥便利性,更改方案為二甲雙胍聯合基礎胰島素治療,患者血糖及時、平穩達標,血脂譜改善。

  病例小結 ①盡早啟用胰島素可及時解除糖毒性,“挽救”殘存的胰島功能,但胰島素方案及用量需要個體化處理;②二甲雙胍降糖效果顯著,安全性良好,是降糖治療基石,患者一經診斷為T2DM,如無禁忌證,應立即接受二甲雙胍治療;③二甲雙胍除降糖外,還可全麵幹預代謝危險因素,帶來改善心血管結局等額外臨床益處;④二甲雙胍與胰島素機製互補,二者聯用能改善胰島素抵抗和血管內皮功能,在全麵控製血糖的同時減少胰島素用量,降低低血糖及大血管並發症風險,最終降低患者死亡率。

  二甲雙胍用於治療老年T2DM患者

  解放軍總醫院海南分院內分泌科 龐萍 解放軍總醫院內分泌科 楊國慶

  病曆摘要 患者女性,62歲,近1年自覺視物模糊,視力下降。患者5年前診斷為T2DM,合並冠心病、高血壓、腔隙性腦梗死。既往FPG波動於7~8 mmol/L,餐後血糖波動於10~12 mmol/L。查體:體型中等,臥位血壓159/83 mmHg,立位血壓151/97 mmHg。實驗室檢查:FPG 7.2 mmol/L,餐後血糖10.9 mmol/L,HbA1c 7.0%,TC 4.8 mmol/L,TG 1.8 mmol/L,LDL-C 3.25 mmol/L。血管超聲顯示頸動脈及下肢動脈粥樣硬化伴斑塊形成。

  治療經過 在生活方式幹預基礎上進行降壓、調脂等對症治療。給予二甲雙胍(格華止,0.5 g,每日3次)治療。治療3個月後FPG 5.6 mmol/L,餐後血糖6.9 mmol/L,HbA1c 5.6%,TC 4.6 mmol/L,TG 1.4 mmol/L,LDL-C 2.0 mmol/L。隨訪期間偶有胃腸道反應。

  病例分析 國內外臨床指南不斷肯定二甲雙胍作為降糖基石藥物的地位。二甲雙胍改善外周胰島素抵抗,全麵控製血糖,安全性良好,服用簡便,可與胰島素等多種藥物聯用。二甲雙胍還可帶來心血管保護等臨床益處,有效降低T2DM患者心血管事件發生風險。患者如無禁忌證,二甲雙胍是T2DM患者的唯一首選起始用藥,並應貫穿疾病全程使用。老年患者應用二甲雙胍是否會升高乳酸酸中毒風險?實際上,除非老年患者腎功能嚴重受損,否則二甲雙胍在體內代謝不會受到較大影響。2006年科克倫薈萃分析表明,現無證據證明二甲雙胍與升高乳酸酸中毒風險相關。二甲雙胍最常見的胃腸道反應通常具有自限性特點。臨床可通過調整藥物劑量或服藥時間來改善。

  病例小結 ①二甲雙胍降糖效果顯著,安全性良好,T2DM患者如無禁忌證,應全程接受二甲雙胍治療;②二甲雙胍並不加重老年T2DM患者的腎髒負擔,乳酸酸中毒風險也不高;③二甲雙胍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胃腸道反應,具有自限性特點,通常患者可耐受,臨床可通過調整藥物劑量或服藥時間來改善症狀。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