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USPSTF)發布最新血糖異常篩查指南,推薦40-70歲的超重或肥胖人群將血糖異常篩查作為心血管危險評估的一部分,並建議這一人群加強行為幹預,以促進他們的健康飲食和體育鍛煉。同時,指南還對醫師如何向患者提供建議作出了指導。
10月26日,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USPSTF)發布最新血糖異常篩查指南,推薦40-70歲的超重或肥胖人群將血糖異常篩查作為心血管危險評估的一部分,並建議這一人群加強行為幹預,以促進他們的健康飲食和體育鍛煉。同時,指南還對醫師如何向患者提供建議作出了指導。
指南在線發表於《內科學年鑒》(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雜誌,推薦級別為B級,獲益證據為中度。
本指南的製定基於有益或有害證據,但未考慮花費。由USPSTF的16位專家合作完成,曾於2014年10月公示草稿進行公眾評論。
篩查方法包含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或口服葡萄糖耐量檢測,血糖正常者也需每隔3年進行一次隨訪檢測。
對空腹血糖異常或糖耐量異常患者,臨床醫師需建議其強化行為谘詢幹預,從而促進健康飲食和體育鍛煉。
表 2型糖尿病、糖耐量異常、空腹血糖異常、正常血糖值
行為幹預好於藥物幹預
2008年,USPSTF曾推薦無症狀高血壓(BP>135/80mmHg)患者篩查血糖,至今,已有6項最新臨床研究表明,強化生活方式調整連續不斷的產生了獲益,阻止或延遲糖尿病進展,長期隨訪顯示臨床結局也得到改善。
華盛頓大學家庭醫學係榮譽教授,USPSTF專家組成員William R Phillips解釋說,生活方式調整作為指南的一部分是非常關鍵的,實際上,專家組成員並未找到篩查本身獲益的直接證據,但專家組從行為幹預較多的人群看到了獲益的證據。2008版指南確實已促進了行為幹預項目的效果,如具有裏程碑意義的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糖尿病預防計劃,對廣大受眾進行長期健康飲食和體育鍛煉谘詢。
專家組成員綜合分析後認為,還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對空腹血糖或糖耐量異常檢測後無糖尿病者服用藥物與行為幹預由相同的獲益,但行為幹預較藥物幹預有更強、更可靠的獲益證據。
年輕群體血糖篩查項目,包括糖尿病家族史、妊娠糖尿病、多囊卵巢綜合征和特定種族人群。
血脂和血壓篩查的推薦有所提及,主要涵蓋在USPSTF製定的相關指南中,目前還在修訂中。
專業協會對USPSTF指南的反饋,存在缺陷
美國糖尿病學會(ADA)主席Robert Ratner教授指出,最新USPSTF指南僅限定於心血管疾病評估和特定年齡篩查糖尿病,會錯失一些人群的篩查。
指南忽略了糖尿病本身相關的並發症和死亡率,而是單獨地聚焦於心血管疾病風險,如糖尿病作為失明、截肢的主要誘因和終末期腎病的唯一原因,卻未提及。同時,糖尿病篩查不應該僅僅是心血管疾病評估的一部分。
年齡限製在40-70歲人群,嚴重忽略了糖尿病預防計劃(DPP)得到的證據——25歲的高危個體進行生活方式幹預也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風險。DPP試驗年齡也無上限,老年人甚至會有更高的成功率。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妊娠糖尿病女性是2型糖尿病高危患者,5年內發生糖尿病的概率為50%,40歲開始篩查,不能覆蓋這一人群。
Zachary T Bloomgarden教授代表美國臨床內分泌醫師協會(AACE)評論到,AACE支持超重或肥胖、以及有其他危險因素人群進行糖尿病篩查。
糖尿病預防可以延遲糖尿病發病,並能降低疾病暴露和較少並發症。因此,糖尿病預防花費可以與較少的患者年平衡,降低並發症和住院需求。
與此同時,AACE強烈支持推薦生活方式幹預,有些飲食和鍛煉都沒有問題,但血糖異常不斷惡化的病例,臨床醫師會考慮給予二甲雙胍和阿卡波糖治療,且已證明可以獲益,如果臨床需要還可能會考慮使用噻唑烷二酮類和腸促胰島素治療。
另外,AACE不同意將糖化血紅蛋白特定值作為診斷目的,因其隨血糖水平會發生變異,特別在某些種族群體,結果應該通過血糖測量再次確認。
3年篩查間隔過長,應該縮短篩查間隔時間。事實上,Phillips教授也對這一問題作出了解釋,目前,幾乎沒有間隔時間的推薦證據,也無研究證明哪種間隔時間更好。所以,專家組成員認為3年時間是合理的,是非常主觀的選擇。
美國家庭醫學醫師學會(AAFP)發表聲明稱,USPSTF推薦公布後,AAFP預防服務委員會將會審核證據和推薦,然後再決定是否同意這份推薦。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