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在2012倫敦奧運會110米欄預賽中,劉翔因摔倒致跟腱斷裂不得不退出比賽。對於運動員來說,運動損傷是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傷痛;對於體育愛好者來說,運動損傷會給生活帶來不便。那麼如何科學健康鍛煉?如何預防運動損傷?急性損傷又如何處理?在這,醫學論壇網編輯就運動損傷的預防和治療做了一些彙總整理,以饗讀者。

焦點新聞

劉翔跟腱術在英成功實施

北京時間8月10日消息,在2012倫敦奧運會110米欄預賽中摔倒而跟腱斷裂的劉翔,已經在英國完成跟腱手術,他將在住院兩天之後返回上海。而他的運動生涯也將會繼續下去。據他的醫生介紹,劉翔完全有可能出現在2016奧運會上。 [詳細]

劉翔術後安慰父母 或重返賽場

北京時間8月10日消息,在2012倫敦奧運會110米欄預賽中摔倒而跟腱斷裂的劉翔,已經在英國完成跟腱手術,他將在住院兩天之後返回上海。而他的運動生涯也將會繼續下去。據他的醫生介紹,劉翔完全有可能出現在2016奧運會上。劉翔手術之後,劉翔身邊最親近的人他的父母和教練孫海平(微博)都在第一時間做出反應。 [詳細]

劉翔手術時間比預計長

據央視報道,中國跨欄名將劉翔的足部手術於倫敦當地時間下午3時開始,預計將進行一個半小時。除了接好劉翔斷裂的跟腱,還將取出4年前手術時殘留的一些鈣化物。這位醫生介紹說,此次手術,除了接好劉翔斷裂的跟腱,還將取出4年前手術時殘留的一些鈣化物。 [詳細]
更多>> 運動員受傷案例
更多>> 運動項目損傷
更多>> 運動損傷預防

運動受傷先冷敷後熱敷

在遭到挫傷、關節韌帶扭傷、早期肌肉拉傷等急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時,通過這種方法可以使血管收縮,減輕局部充血,抑製感覺神經,緩解症狀。熱敷法適用於急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的中期、後期和慢性損傷。 [詳細]

如何防止運動損傷

1.熱身運動時,除了常規的從頭至腳的徒手熱身方式外,身體各部位的關節、韌帶、肌肉也要進行充分的活動。譬如,肩、腰部練習結束時,做單杠懸垂、提膝或前後擺動等放鬆練習,可迅速減輕肩腰部關節、韌帶和肌肉的壓力和酸痛,促進肌體恢複  [詳細]

鍛煉要熱身 防損傷

正值倫敦奧運會,公眾也積極參與鍛煉。但是,由於運動前熱身準備不足,不少市民出現肌肉拉傷、關節扭傷等運動損傷,還有人打羽毛球打到跟腱斷裂。據記者調查,杭城70多人因為打羽毛球入院。最嚴重的一個跟腱斷裂 [詳細]

跟腱損傷自檢方法

跟腱損傷發生在很多運動項目中,尤其是在跑、跳類項目中。跟腱斷裂一般發生在小腿中下三分之一交界處,此處是肌腱和肌腹的交界處,最容易發生跟腱損傷。重度的跟腱斷裂性損傷需要手術治療。在自我檢查的時候會發現在小腿肚的中下三分之一的部位有凹陷感。跟腱斷裂一般發生在小腿中下三分之一交界處,此處是肌腱和肌腹的交界處,最容易發生跟腱損傷。 [詳細]

運動常見損傷及處理

肌痙攣,俗稱抽筋,為肌肉不由自主的強直收縮,可發生於一塊或一組肌肉。最常見的為小腿腓腸肌。主要原因1、疲勞:運動時身體疲勞可以影響肌肉肌痙攣俗稱抽筋,為肌肉不由自主的強直收縮,可發生於一塊或一組肌肉。最常見的為小腿腓腸肌。2、寒冷刺激:在寒冷的環境中運動,若未做準備活動或做的不充分 [詳細]

網球肘肌腱損傷部位

網球肘(肱骨外上髁炎)是指手肘外側肌腱發炎疼痛。疼痛的產生是由於負責手腕及手指背向伸展的肌肉重複用力而引起的。患者會在用力抓握或提舉物體時感到患部疼痛。網球肘是過勞性綜合征的典型例子。研究顯示,手腕伸展肌,特別是橈側腕短伸肌,在進行手腕伸直及向橈側用力時,張力十分大,容易出現肌肉筋骨連接處的部分纖維過度拉伸,形成輕微撕裂。 [詳細]
更多>> 手術治療運動損傷

跟腱斷裂宜選擇微創吻合術

上海長征醫院骨科和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骨科的一項聯合研究表明, 傳統切開跟腱吻合術、經皮微創跟腱吻合術以及應用跟腱吻合器有限切開術,這3 種手術方式均能有效治療新鮮跟腱斷裂,有限切開或經皮微創手術方法創傷小,傷口愈合好,住院時間少,術後腱旁組織並發症少,但跟腱再斷裂風險增加。該論文發表在2012年第7期《中國修複重建外科雜誌》。 [詳細]

錨定法修複網球肘獲得更好療效

2012年5月25日,在德國柏林召開的第13屆EFFORT大會上,來自楠塔基特診療所、本研究的負責人Raymond R. Monto博士報告了錨釘法修複網球肘的臨床療效。使用小的錨釘拉緊肘部撕裂肌腱並固定在上肢骨,這種手術尤其使嚴重的網球肘綜合征患者獲得良好轉歸。 [詳細]

腓骨遠端“Z”字延長增加踝關節穩定

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骨科、全軍矯形外科中心的一項研究表明,腓骨短縮是踝關節骨折後踝穴增寬主要原因;腓骨遠端“Z”字延長可有效縮小踝穴寬度,增加踝關節穩定性,降低並發症發生率。該論文發表在2012年第7期《中國修複重建外科雜誌》。 [詳細]
更多>> 醫學美圖
相關專題
主頁| 廣告條款 |法律顧問|聯係我們|版權聲明|關於我們| 誠聘英才|
copyright©中國醫學論壇報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040853號
互聯網醫療保健信息服務審核同意書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