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民營醫院想請公立醫院醫生多點執業都無法如願,更不可能從公立醫院挖人。記者曾作調查,我省開展多點執業試點5年,截至2015年10月31日,去民營醫院多點執業的醫生數為零。
曾幾何時,民營醫院想請公立醫院醫生多點執業都無法如願,更不可能從公立醫院挖人。記者曾作調查,我省開展多點執業試點5年,截至2015年10月31日,去民營醫院多點執業的醫生數為零。
然而昨日,一家高端耳鼻喉專科醫院在漢開業時,其專家團隊竟然全部來自知名三甲醫院,不少醫生正當壯年,竟齊齊離開“娘家”,辭職投奔民營醫院。
誰走了?
多位骨幹專家離開公立醫院
“我們一直是王奶奶的粉絲,跟著她從兒童醫院一直追到這裏。”昨日,在這家耳鼻喉專科醫院,一位帶孩子看病的家長這樣告訴記者。他口中的“王奶奶”,就是這家耳鼻喉專科醫院院長、武漢市兒童醫院耳鼻喉科原主任王智楠。
去年11月開始,有些家長就發現,掛不到王智楠的專家號了。“王醫生是退休了,還是出差了?不會是生病了吧?”在家長們忐忑猜測時,今年春節前,一則《王智楠:最令我牽掛的,還是孩子》的微信文章被公眾號發布,很快刷爆朋友圈。
“大家好!我是耳鼻喉科醫生王智楠。”敏感的家長發現,她沒有再用“武漢市兒童醫院”的頭銜。微信中她坦承:“掛號並不簡單,我的精力也並非無限,很多時候你們帶著寶寶專程來找我,最後卻不能如願,我真的感到非常抱歉。”所以,她夢想“構建一種新的醫療服務,讓患者朋友在任何時間都可以與醫生交流”。
2016年下半年,王智楠就離開兒童醫院,開始籌建自己的“理想國”——一家類似美國“美奧診所”的醫療機構,有好專家、好設備和足夠的時間,為患兒提供個性化服務,彌補公立醫院的不足。
此後,就有了這家耳鼻喉專科醫院。該院由國內一醫療基金領投,王智楠任院長,參與醫院的創辦和管理。不僅是王智楠,昨日的開業活動中記者看到,該院還彙集了多位來自三甲醫院的專家,如武漢協和醫院西院耳鼻喉科原主任郭長凱,擔任該院業務副院長;擔任這家耳鼻喉專科醫院耳鼻喉科主任的蔣代華,是中國人民解放軍161醫院耳鼻喉科原主任;此外還有武漢市第三醫院、武大口腔醫院等多位耳鼻喉科專家,均可謂原醫院的骨幹力量。
這些還並非全部,事實上,該院從公立醫院挖角的工作還遠未結束,這些醫生的離開隻是開始。
為啥走?
與政策及人事體製“鬆綁”有關
與過去一些民營醫院僅僅打專家“招牌”不同,上述專家都是離開原有單位,直接將醫師執照注冊在這家耳鼻喉專科醫院。而去年,記者曾在湖北省衛計委了解到,我省開展多點執業試點5年,截至2015年10月31日,168682位注冊醫師中,僅770人注冊了多點執業,占比僅0.46%。這些醫生多點執業的去向,主要是二級醫療機構和基層醫院。讓人驚訝的是,到民營醫院多點執業的醫生人數竟然為零。由於不符合大醫院利益,而且醫生晉升、科研等與單位“綁定”,所以曾經公立醫院醫生對民營醫院往往不屑一顧,然而這次卻有多人悄然投奔民營醫院,“喜結連理”。
為何曾經似乎是鐵板一塊的醫生流動體係,如今不僅破冰,還暗流湧動?
華中師範大學社會學院應用社會學教研室主任梅誌罡分析,這與國家政策的“鬆綁”,和醫生內心“衝動”的積累都有關係。
2016年11月,國務院法製辦發布國家衛計委《關於修改<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的決定(征求意見稿)》,明確將原文中不得申請設置醫療機構條件裏的“醫療機構在職、因病退職或者停薪留職的醫務人員”內容予以刪除,這意味著我國擬將在全國推行在職醫生辦診所的新製度。
他分析,以前醫生多點執業雖然遲遲不見成效,但其實有部分醫生是有“衝動”走出來的。這樣的民營醫院成立,如同一個契機,讓他們下定決心放棄“公家人”的身份,辭職辦醫,他們的專業技術和勞動價值,會得到更多社會認可和更為豐厚的經濟回報。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院院長方鵬騫教授則告訴記者,一批醫生的出走,實際上也是公立醫院人事製度發生變化的體現。過去將醫生死死捆綁在公立醫院科研、評選職稱、項目等問題上,如今國家對民營醫院這塊的待遇也漸漸趨同,醫生即便流動也不存在職業前景的擔憂。此外,公立醫院去行政化,事業單位編製也逐漸取消,人才的流動就有了可能性。最後,最實在的方麵是,高端民營醫院比公立醫院管理更靈活,不僅薪酬更高,工作時間也會更短,管理模式更傾向國際化的操作,更有效率。
這家耳鼻喉專科醫院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醫生告訴記者,未來3-5年,公立醫院將迎來改製潮,這對大醫院來說前途未卜,所以當前離開正是時候。
怎麼看?
數百元掛號費有些“水土不服”
正如專家所分析,醫生離開“娘家”,與自己在公立醫院長期不變的“定價”也有關。
在一般三甲醫院,一個主任醫師的號也就十幾元,有不少醫生調侃:“這隻夠過個早。”而這家耳鼻喉專科醫院的掛號費最高達500元(非會員),辦理會員後則為200元/次。但該院規定,每天每位名醫隻能接診12位病人,向病人詢問病情時不低於20分鍾,並為患者提供“量身定做”的精細診療方案。“盡管初次掛號費有點高,但接下來的兩次複診不用再掛號。”院方解釋,因為保障溝通時間,醫生可為患者開出相對精準的藥方,總體算下來,收費水平與武漢三甲醫院相當。
對於公立醫院醫生“投奔”民營醫院,患者怎麼看?願意花數百元看一次病嗎?記者隨機采訪了20位患者。對此,5人不認可,15人表示支持。市民王女士認為,現在幾乎所有產業都市場化了,但公立醫院一直壟斷醫療資源,專家參與開醫院,其實也是在平衡醫療資源。
對於掛號費,大多數人認為“價格偏貴”而抱觀望態度,但也有市民表示願意嚐試。4歲女孩的媽媽譚女士的觀點很具代表性:“如果遇到比較複雜的急症,我願意多花點錢帶孩子去這樣的醫院。但平時不太會考慮,畢竟兩百元的掛號費不便宜。”
9歲男孩的爸爸汪先生是一家公司的高層,他“舉雙手歡迎”:“每次帶孩子到公立醫院看專家號,都要排很久的隊,公司那邊電話一個接一個,我急得不行,可沒有更好的選擇。如果隻是掛號費貴一點,孩子能到了就看病,那實在太方便了。”
方鵬騫教授認為,隨著公立醫院改革的推進,私立醫院規模擴大、社會聲譽提升,公立醫院醫生向民營醫院的流動,將慢慢成為一種趨勢。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