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技術操作規範
拔罐技術源於古代“角法”,是中醫經絡理論體係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拔罐是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燒、抽吸、蒸汽等方法造成罐內負壓,使罐吸附於腧穴或體表的一定部位,以產生良性刺激,達到調整機體功能、防治疾病目的的外治方法。西醫認為,拔罐具有調節血管舒縮功能和血管的通透性從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的作用。根據材質的不同,可分為竹罐、陶瓷罐、玻璃罐等;根據操作方法的不同,可分為火罐、水罐、抽氣罐等。根據國家標準GB/T21709.5-2008《針灸技術操作規範第5部分:拔罐》的主要內容,並結合北京地區臨床情況,現將使用頻次最高的火罐拔罐技術操作規範闡述如下。
適應證
火罐操作步驟與要求
操作前準備
準備材料選擇大小合適、罐口光滑的罐具(以透明玻璃罐為佳)、鑷子或止血鉗一把、95%酒精、棉花球、打火機。
操作前檢查檢查病情,明確診斷,是否符合適應證;檢查拔罐的部位和患者體位是否合適;檢查罐口是否光滑、有無殘角破口。
選擇部位根據病情,可在肩、胸、背、腰、臀、肋窩以及頸椎、足踝、腓腸肌等肌肉豐厚、皮膚平滑、血管較少、沒有毛發的部位拔罐,安排患者合適坐位或臥位,暴露局部皮膚,取穴定位。
施術方法
留罐用止血鉗或鑷子夾住略蘸乙醇的棉球,將棉球點燃後立即伸入罐內搖晃數圈隨即退出,迅速將罐子扣住在皮膚上。
走罐在拔罐前,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膚或罐口上塗上一層凡士林或板油等潤滑油做為介質,再將罐吸拔於所選部位的皮膚上,然後,醫者以右手握住罐子,以左手扶住並拉緊皮膚,向上、下或左、右往返推動、至所拔部位的皮膚紅潤、充血,甚至瘀血時,將罐起下。操作時要求動作緩慢,用力均勻,要求罐口有一定的傾斜度,即後半邊著力,前半邊略提起。
①吸力大小。酒精多,火力大則吸拔力大;酒精少,火力小則吸拔力小;罐子扣得快則吸力大;扣得慢則吸力小。吸力大小根據患者情況決定。拔罐後,罐內皮膚被負壓吸收突起約3mm左右為輕吸;罐內皮膚約吸收突起4mm左右為重吸。
②強度刺激。一般以重吸、快走、較長時間、膚色出現深紅或微紫程度為強刺激,適用於實證病例,或背腰、四肢部位的走罐;以輕吸、緩走、較短時間、膚色出現淡紅或紅色為輕刺激,可用於虛證病例,或胸、腹部位的走罐。
治療時間安排根據患者身體強弱及淺層毛細血管滲出血液情況,可以留罐3到10分鍾。慢性病或病情緩和的一般間隔3天左右治療一次。急性病可隔日一次,或每日異位另選穴位再行治療,但留罐時間不可過長。療程一般以5次為一療程,如果病情需要,休息2周後可再進行下一個療程治療。
施術後處理左手輕按罐子,向左傾斜,右手食、中二指按準傾斜對方罐口的肌肉處,輕輕下按,使罐口漏出空隙,透入空氣,吸力消失,罐子自然脫落。
注意事項
①操作過程中應詢問患者感覺怎麼樣,若有發熱、發緊、涼氣外出、溫暖舒適的感覺都屬於正常反應;若患者感覺過緊、灼痛難受、頭暈、胸悶、惡心欲嘔、肢體發軟、冷汗淋漓甚者瞬間意識喪失等現象,應立即起罐,使患者呈頭低腳高臥位,必要時可飲用溫開水或溫糖水,或掐水溝穴等,操作時應密切注意患者血壓、心率變化。
②起罐後如果出現水泡輕者隻須防止擦破,待其自然吸收即可;若水泡過大,可用一次性消毒針從泡底刺破,放出水液後,再用消毒敷料覆蓋;若出血應用消毒棉球拭淨;若皮膚破損,應常規消毒,並用無菌敷料覆蓋其上。
③應叮囑患者罐子拔上後不要移動體位。在使用多拔罐療法時,拔罐與拔罐之間應保留一定距離,不宜排列過近。
④起罐時應保持室內溫暖,避開風口,防止受涼。起罐後,局部潮紅瘙癢不可以亂抓,經幾小時或數日後,可消散。
⑤操作時棉花蘸酒精不要太多,以防酒精滴下燒傷皮膚,棉球送入罐底,棉球經過罐口時動作要快,避免罐口反複加熱以致燙傷皮膚,操作者應隨時掌握罐體溫度,如果感覺罐體過熱,可更換另一個罐繼續操作。拔罐過程中如果出現拔罐局部疼痛,或不慎出現燒燙傷,按外科燒燙傷常規處理。
禁忌證
心髒病、血友病、全身浮腫、急性外傷性骨折、極度衰弱、消瘦、皮膚失去彈力者,高熱不退、抽搐、痙攣、活動性肺結核、精神分裂症、抽搐、高度神經質及不合作者,婦女妊娠期間、6歲以下兒童等不宜拔罐。心尖區、體表大動脈搏動、靜脈曲張部、瘰鬁、疝氣、全身皮膚病或局部皮損(例如皮膚過敏或潰瘍破裂處)等部位不宜拔罐。
病例分享
患者女性,32歲,公司文員,2015年12月21日就診。
主訴
左側頸部疼痛伴活動不利1天。
現病史
患者近1個月來因加班勞累,頸項持續酸痛不舒。今日晨起後自覺頸部疼痛,以左側為甚,疼痛可向左肩部、項背部放射,頸部活動不利,偶有頭痛。
查體
頸椎生理弧度消失,頸肩部左側斜方肌、肩胛提肌痙攣,觸之呈條索狀,痙攣部位壓之疼痛明顯,頸部被動活動受限製。
影像學檢查
X線示頸椎弧度消失,輕度反弓伴左側彎,頸椎骨質增生,左側C3-4椎間孔變窄。
治療
采用落枕病推拿手法治療,配合左側斜方肌刺絡拔罐,以活血化瘀,疏經通絡。推拿手法一天一治,三次為一療程,手法要輕柔。拔罐則先施以走罐,以斜方肌、肩胛提肌、背闊肌等頸肩部肌肉為主,而後在局部痙攣處,刺絡放血,後留罐5分鍾,2天1次,治療3次。治療期間每天做3遍自我鍛煉操。患者治療後立刻症狀緩解,頸部功能活動正常。3天後疼痛消失。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