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醫師協會兒科醫師分會統計數據顯示,我國0~14歲兒童占總人口的22%,兒科醫療資源及服務卻明顯不足。宋紅梅:最大原因是兒科醫生流失嚴重,醫學院校畢業生也不願做兒科,造成目前嚴重短缺。
宋紅梅,北京協和醫院兒科主任
據中國醫師協會兒科醫師分會統計數據顯示,我國0~14歲兒童占總人口的22%,兒科醫療資源及服務卻明顯不足。兒科醫師僅占總醫師數的3.7%,兒科床位數僅占總床位數的6.4%。每1萬名兒童僅有2.6名兒科醫師,按1∶1000的比例估算,兒科專業醫師缺口逾20萬人。兒科醫生緊缺的同時,兒童藥品匱乏問題也在困擾我國兒童醫療的發展。
當前兒童醫療為何出現“缺醫少藥”的局麵?該如何解決這樣的難題?近日,北京協和醫院兒科主任宋紅梅,接受了記者專訪。
兒科醫生流失是阻礙兒科發展的主要問題
記者:為什麼兒科醫生有這麼大的缺口?
宋紅梅:最大原因是兒科醫生流失嚴重,醫學院校畢業生也不願做兒科,造成目前嚴重短缺。
記者:兒科醫生因為什麼流失?
宋紅梅:首先是兒科醫生的待遇比較低。兒童病種相對單純,輔助檢查少、用藥量比較小;兒科收費也比較低,過去沒考慮到兒科醫護工作的特殊性,僅按照較成人收費相對減少的原則定價,而且幾十年沒變;再有兒科需要的醫生護士較多,人力成本高。所以如果醫院按照科室經濟收入來進行績效考核的話,兒科的獎金肯定低於其他科室。
其次是兒科醫生和護士的工作壓力非常大。現在大部分孩子是獨生子女,家長對孩子百般嗬護,也對醫生和護士的工作有更高要求。比如,給成年人輸液一針沒成可以再來,而小孩血管較細,本來就不好紮,如果一針沒紮好,小孩哭鬧不配合會給護士很大壓力,家長再不理解護士就更難做好。兒科醫護人員的流失,無疑又加大了現有醫護人員的工作量和壓力,使他們感到身心疲憊,就更容易流失,形成惡性循環。
第三是兒科的學科地位低。兒科在很多醫院不受重視,人們總是一語雙關地說“小兒科”。年輕醫生更看重職業發展前景,他們看到其他科室醫生的風光,對比兒科耗時耗力又不賺錢的現實,難免思變。
記者:有不少人反映,身邊的綜合醫院和基層醫院沒有兒科,小孩看病很不方便。
宋紅梅:確實前些年有一些綜合醫院,因為收入低等原因取消了兒科,有的是全部取消,有的是取消病房保留門診。由於專業人士和群眾一直反映兒童看病難問題,現在衛生行政管理部門要求二級以上綜合醫院都要恢複兒科,這更凸顯了目前兒科醫生短缺的問題。因為床位、設備等硬件好重建,但醫生從哪兒來呢?兒科發展的關鍵,還是人的問題。
現在很多時候,孩子一生病,家長就帶著去兒童醫院,這導致了基層醫院兒科“吃不飽”,兒童醫院又“人滿為患”。所以必須加強基層醫院的兒科建設,建立完善的分級轉診製度,使兒童常見病在基層醫院甚至社區醫院就能得到診治,這樣也能使三甲級的兒童醫院或大型綜合醫院的兒科,能集中精力處理疑難危重患者。另外要培訓基層醫師識別疑難重症疾病的能力,同時向公眾宣傳和普及相關醫學知識,使疑難重症患者能夠正確及時地得到轉診,既節省了醫療資源,又能緩解兒童看病難的問題。
首要問題是提高兒科醫生的待遇
記者:兒科醫生的培養有什麼困難?
宋紅梅:兒科被稱為“啞巴科學”,小孩很難說清楚自己的病痛,兒科醫生的經驗判斷非常重要,所以兒科醫生的培養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經驗積累。兒科醫生的培養主要是畢業後教育,國外一名醫學畢業生在兒科經過3年住院醫師培養後,可以做普通的兒科醫生,如果要想做兒童心髒、腎病等亞專科的兒科醫生,還要再經過3年培訓。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都基本完善了普通兒科住院醫師的培養,但對於亞專科醫師的培養才剛剛開始,有待於建立更係統的培訓體係。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