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美國邀請了29個國家的356位心肺複蘇專家,耗時3年時間,對近年來發表的有關心肺複蘇文獻進行了全麵的、公正的評價、分析、辯論和討論後,於2010年10月份《循環》期刊發表《2010美國心髒協會心肺複蘇與心血管急救指南》。新指南是建立在2005年心肺複蘇指南的基礎之上,同時做了部分的更新。下麵是新指南中一些重要內容的更新。
2010心肺複蘇指南新觀點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急診科 蘇倩倩 李莉
【摘要】心肺複蘇術(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自1960年代發展以來,漸為全世界的醫務工作者所認同並廣泛使用。心肺複蘇術能夠廣泛推廣使用並不斷得以發展,製定標準、規範、係統、準確、易記、易用的心肺複蘇指南具有不可磨滅的貢獻。
2007年美國邀請了29個國家的356位心肺複蘇專家,耗時3年時間,對近年來發表的有關心肺複蘇文獻進行了全麵的、公正的評價、分析、辯論和討論後,於2010年10月份《循環》期刊發表《2010美國心髒協會心肺複蘇與心血管急救指南》。新指南是建立在2005年心肺複蘇指南的基礎之上,同時做了部分的更新。下麵是新指南中一些重要內容的更新。
一、心血管急救成人生存鏈:由原來的4個增加為5個
1〉立即識別心髒驟停並啟動急救係統;2〉盡早進行心肺複蘇,著重於胸外按壓;3〉快速除顫;4〉有效的高級生命支持;5〉綜合的心髒驟停後治療。
二、心肺複蘇
1〉繼續強調實施高質量的心肺複蘇,包括以足夠的速率和幅度進行按壓,保證每次按壓後胸廓回彈,盡可能減少按壓中斷並避免過度通氣。
2〉確認瀕死喘息
心髒驟停患者可能出現癲癇症狀或瀕死信息,並導致可能的施救者無法分辨。為幫助旁觀者識別心髒驟停,調度員應向其詢問成人患者的反應,確定患者是否有呼吸以及呼吸是否正常,以嚐試區分瀕死喘息的患者(即需要心肺複蘇的患者)以及可正常呼吸且不需要心肺複蘇的患者。應指導非專業施救者在患者“沒有呼吸或僅僅是喘息”的情況下開始心肺複蘇。應指導醫務人員在患者沒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即僅僅是喘息)的情況下開始心肺複蘇。所以,醫務人員檢查是否發生心髒驟停時應該快速檢查呼吸,然後啟動急救係統並找到 AED(或由其他人員尋找),再快速檢查脈搏(不應超過10秒)並開始進行心肺複蘇和使用 AED。
3〉取消“看、聽和感覺呼吸”
2010新指南已取消心肺複蘇程序中在開放氣道後“看、聽和感覺呼吸”以評估呼吸的環節。通過采用“首先進行胸外按壓”的新程序,會在成人患者無反應且不呼吸或無正常呼吸時實施心肺複蘇(即,無呼吸或僅僅是喘息)並開始按壓(C-A-B 程序)。所以,檢查是否發生心髒驟停時會同時快速檢查呼吸。進行第一輪胸外按壓後, 氣道已開放,施救者會進行 2 次人工呼吸。
4〉心肺複蘇程序的變化:C-A-B代替A-B-C
《2010 美國心髒協會心肺複蘇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的一處根本性的變更是建議在通氣之前開始胸外按壓,即建議將成人、兒童和嬰兒(不包括新生兒,新生兒心髒驟停基本都是窒息性驟停,所以保留 A-B-C 複蘇程序)的基礎生命支持程序從 A-B-C(開放氣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壓)更改為 C-A-B(胸外按壓、開放氣道、人工呼吸)。
雖然尚無人體或動物醫療證據證明實施心肺複蘇時先進行 30 次按壓而不是 2 次通氣可以提高存活率,但胸外按壓可以產生血流,而且對院外成人心髒驟停的研究表明,如果有旁觀者嚐試實施胸外按壓而不是不進行外按壓,則存活率可提高。動物數據證明,延誤或中斷胸外按壓會降低存活率,所以在整個複蘇過程中應盡可能避免延誤和中斷。
對於心髒驟停患者,胸外按壓幾乎可以立即開始進行,而確定頭部位置並實現密封以進行口對口或氣囊麵罩人工呼吸的過程則需要一定時間。如果有兩名施救者在場,可以減少開始按壓的延誤:第一名施救者開始胸外按壓,第二名施救者開放氣道並準備好在第一名施救者完成第一輪 30 次胸外按壓後立即進行人工呼吸。無論有一名還是多名施救者在場,從胸外按壓開始心肺複蘇都可以確保患者盡早得到這一關鍵處理。
同時,原程序的第一步是施救者認為最困難的步驟,即開放氣道並進行人工呼吸。如果先進行胸外按壓,可能會鼓勵更多施救者立即開始實施心肺複蘇。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