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and博士承認,現有抗病毒藥物(神經氨酸酶抑製劑)治療獲益爭論頗多,特別是針對健康人群,其主要作用似乎僅為縮短一天的症狀。然而,一般情況下,人們對於藥片的懷疑要比疫苗少得多。當他們生病時,人們更願意接受風險治療,以防日後生病。他還指出,目前可用的抗病毒藥物絕對可以挽救生命, 但他們有著與抗生素類似的問題(雖然不是同一個數量級),當他們被廣泛使用時,我們麵臨著的疫苗發生變化導致有效性降低的選
Poland博士承認,現有抗病毒藥物(神經氨酸酶抑製劑)治療獲益爭論頗多,特別是針對健康人群,其主要作用似乎僅為縮短一天的症狀。然而,一般情況下,人們對於藥片的懷疑要比疫苗少得多。“當他們生病時,人們更願意接受風險治療,以防日後生病。”他還指出,目前可用的抗病毒藥物“絕對可以挽救生命”, “但他們有著與抗生素類似的問題(雖然不是同一個數量級),當他們被廣泛使用時,我們麵臨著的疫苗發生變化導致有效性降低的選擇性壓力。”
帕維亞博士認可該說法,“抗病毒治療更需深思熟慮,他們的成本不是小數目—在美國每劑約100美元,最新的注射藥物(帕拉米韋)每劑高達900美元。奧司他韋有較為良好的耐受性,但也會引起約10%的人嘔吐。與流感疫苗不同,在美國他們被稱為“雞湯原理”(換句話說,就是無害的),你需要理由使用抗生素藥物”他強調。他認為對抗病毒藥物的數據“相當不錯”,盡管湯姆.傑斐遜(詢證醫學研究所博士)、彼得.多希(英國醫學雜誌副主編)和馬裏蘭大學藥學院博士對此爭議很廣。
“對數據嚴格教條式的理解,使得虛假爭論應運而生。”帕維亞博士評論說,Cochrane協作網進行的基於意向性治療的分析數據中,僅有30%-40%的人患有禽流感。其主要發現是,以前健康而患有類似流感疾病的人(非實驗室確診的流感)去看醫生,對他們進行治療,平均不到一天就能降低症狀。這是一種購買後服藥的較小獲益。
單從患有流感人群(唯一受益的一組)的數據看,症狀改善和有能力重返工作崗位平均需要1.25-1.5天。另一項meta分析表明,在用抗生素治療下呼吸道感染的數量會減少。帕維亞博士指出了該試驗的主要缺點,臨床試驗未涉及使用抗病毒藥物且有患嚴重疾病的可能高危人群;未納入患有心髒疾病、糖尿病或其他高風險標準的大量臨床試驗;未專門針對2歲以下兒童或65歲以上成人的試驗。
“我們的觀察性研究很多都做的非常好,也有些不太好,甚至有些可怕。”帕維亞博士說。一些通過了嚴格方法論標準得出的meta分析數據,顯示出更為驕人的成績。在醫院治療的患者中,需要進入重症監護病房(ICU)和死亡的風險都有所降低。及早治療的高風險患者中,也減少了住院和患肺炎的風險。“這些都基於我參與的疾控中心(CDC)建議。”帕維亞博士說道。
“我們對於那些健康人群使用抗病毒藥物並不十分關心,這是一個自由的選擇。但對那些有高風險並發症的患者—有潛在疾病、老人和兒童、孕婦(非常重要的群體)、病情危重或患有流感需要住院的—這是我們談論的醫學受益者。這些才是我們應該應用藥物的對象,正如疾控中心(CDC)建議的那樣。”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