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分泌

研究發現肥胖的流行主要歸因於飲食

作者:佚名 來源:生物穀 日期:2019-07-28
導讀

近日發表的一項大規模研究顯示,全球成年人肥胖率自1975年以來增長了3倍,主要原因是飲食習慣的改變和缺乏鍛煉,但基因也發揮了一定作用。研究人員在《BMJ》上發表報告稱,對於那些天生腰圍較大的人來說,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劇了這一問題,導致體重增加的比例更高。

關鍵字: 肥胖 | 飲食

近日發表的一項大規模研究顯示,全球成年人肥胖率自1975年以來增長了3倍,主要原因是飲食習慣的改變和缺乏鍛煉,但基因也發揮了一定作用。研究人員在《BMJ》上發表報告稱,對於那些天生腰圍較大的人來說,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劇了這一問題,導致體重增加的比例更高。

肥胖的標準測量方法--身體質量指數(BMI)--是根據體重和身高計算的。體重指數在25到30之間意味著一個人超重。對30歲及以上的人而言,肥胖是心髒病、中風、糖尿病和某些癌症的主要危險因素。

上世紀70年代中期,約有4%的成年人的BMI指數在30或更高。根據WHO的數據,到2016年,這一比例已升至13%(男性為11%,女性為15%)。目前大約有20億18歲及以上的人(占所有成年人的39%)的身體質量指數超過了"超重"閾值25,其中7億人在臨床上屬於肥胖。在兒童中,超重的患病率上升得更為顯著,從1975年的4%上升到2016年的18%以上。

為了梳理出環境和基因對肥胖的相對影響,挪威科技大學的Maria Brandkvist領導的科學家們梳理了挪威近12萬人的數據,這些人的身高和體重在1963年至2008年間被定期測量。他們發現,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成年人的體重開始明顯增加。1970年以後出生的人在年輕時的身體質量指數要比前幾代人高得多。

"致胖"環境

一半被監測的人根據他們對肥胖的遺傳易感性被分成五組。例如,研究人員將兩組處於極端情況的人進行了比較,發現在上世紀60年代中期,擁有已知有利於體重增加的基因變異的35歲男性,已經比沒有這些導致肥胖的基因的同齡男性更重。40年後,即使肥胖率在全球範圍內都在上升,這一差距也幾乎翻了一番。女性也表現出同樣的趨勢,盡管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增幅略小。

Brandkvist解釋說:"在20世紀60年代,一個平均身高3.9公斤的35歲男性的遺傳傾向會使他比那些受基因保護的同齡人重3.9公斤。在今天的挪威,他脆弱的基因會讓他重逾6.8公斤。此外,僅僅因為生活在'致肥'的環境中,他就會增加7.1公斤。這名男子13.9公斤的超重主要是由當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造成的,但也與他的基因如何與環境相互作用有關。"

作者警告說,雖然基因圖譜和肥胖程度之間的相關性很強,但這項研究本身並不能確定兩者之間的直接因果關係。隻有臨床試驗才能突出因果關係,但對許多感興趣的領域來說,由於實踐和倫理上的原因,在人類身上做這樣的實驗是不可能的。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