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分泌

肥胖是種病,應該如何診斷、如何分類?這篇綜述說透了!

作者:cookie 來源:醫學界內分泌頻道 日期:2020-04-17
導讀

世界衛生組織(WHO)2006 年就早早地提出了超重和肥胖的診斷標準,這一標準的主要著眼於體重指數(BMI),指出 BMI 過高會增加高血壓、糖尿病和血脂異常等並發症的風險。 而中國同樣提出了自己的超重和肥胖診斷標準,這套標準對於中國人更為實用,同時還加入了腰圍這一指標,以期能及時反映出腹部肥胖的情況[1]。

關鍵字: 肥胖

世界衛生組織(WHO)2006 年就早早地提出了超重和肥胖的診斷標準,這一標準的主要著眼於體重指數(BMI),指出 BMI 過高會增加高血壓、糖尿病和血脂異常等並發症的風險。

而中國同樣提出了自己的超重和肥胖診斷標準,這套標準對於中國人更為實用,同時還加入了腰圍這一指標,以期能及時反映出腹部肥胖的情況[1]。

肥胖具有明顯的體征和症狀,可能會引起潛在的生理功能障礙,導致其他的並發症甚至死亡風險,因此2012年美國內分泌學會(AACE)甚至提出:“肥胖是一種病!”[2]。美國醫學協會(AMA)等一係列的醫學專業學會和國家協會也是紛紛跟進[3-4]……

這屆分類標準不行,我們搞個新的!

這個診斷標準是挺方便的,可肥胖真的就隻是 BMI 高了而已嗎?

的確,降低 BMI 可以預防或治療包括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肥胖低通氣綜合征、哮喘及氣道反應性疾病、骨關節炎、壓力性尿失禁、胃食管反流、失能、糖尿病前期、代謝綜合征、血脂異常、高血壓、非酒精性脂肪肝、多囊卵巢綜合征、女性不孕、男性性腺功能低下等一係列的並發症。

可還有一部分疾病在減肥之後依然存在,這是怎麼回事?究竟哪些患者需要減肥?采取什麼樣的手段才更有效?

最近的綜述[5]認為,僅僅用 BMI ≥ 30 kg/m2來定義成年人的肥胖或者用體重超過 95%來定義兒童的肥胖遠遠不夠。

大家胖得百花齊放,你怎麼能用數字來簡單粗暴地定義肥胖?目前的第10版國際疾病分類(ICD-10)對於肥胖的分類也很簡單,包括攝入過多熱量所導致的肥胖、藥物所導致的肥胖、極度肥胖伴隨肺泡換氣不足、其他肥胖和一個用來兜底的未指定類型的肥胖。

綜述指出,這樣的分類就好像在指責病人說:“你就是吃太多把自己吃胖了”!

還有很多類似的描述,會讓肥胖看上去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問題,而不是一種疾病,自然人們也不會去尋求幫助——一些人感覺我沒病去什麼醫院,還有一些人感覺不舒服,卻不好意思去醫院。

因此,這一綜述提出了全新的疾病編碼體係,肥胖被稱作“肥胖為基礎的慢性疾病”(adiposity-based chronic disease, ABCD),編碼係統也分為ABCD四個方麵。

AB能更準確地反應由於脂肪組織的質量、分布和功能異常所導致的疾病自然史差異,更好地定義“我們正在治療的東西”;CD則為每種並發症製定了單獨的代碼並考慮到了並發症的嚴重程度,把減肥和治療的目標聯係在了一起,說明了“我們為什麼要治療”。

A組編碼主要關注肥胖的病理生理學機製,包括沒有明顯原因的肥胖、由單基因或綜合征引起的肥胖以及由其他原因引起或加重肥胖,如內分泌疾病、藥物或失能;同時,A組編碼還納入了病因的補充,表示能夠讓肥胖惡化的因素,包括社會和環境相關的因素,焦慮症、抑鬱症、暴食、夜食和精神疾病以及其他合並症。

B組編碼主要關注我們的老朋友 BMI,其針對東南亞人群的切點與中國標準稍有區別。

C組編碼主要關注了肥胖相關的並發症,包括沒有並發症的情況、與脂肪質量異常相關的並發症、與脂肪分布和功能異常相關的並發症、伴隨性激素和生育異常的並發症以及其他並發症。

D組編碼定義了並發症的嚴重程度,包括輕重度和重度。

綜述還給出了ABCD編碼體係的應用示例。

這一編碼體係反應了疾病背後的機製,涵蓋了疾病的病理生理學、BMI 分類、並發症及其嚴重性四個方麵,同時還將疾病相關的心理問題和社會因素納入了考慮,讓更為個性化的治療成為了可能。

同時發表的評論[6,7]肯定了對肥胖進行重新定義的必要性,應該去除肥胖給人帶來恥辱感,讓人們勇於治療。

然而,這一體係也並不是完美無缺,比如體重較低或正常的人如果出現體係中的並發症,綜述中建議將其定義為單獨的疾病,但實際上患者的疾病有可能是因為體內脂肪質量或分布異常所導致的並發症;把所有肥胖相關的疾病都當作肥胖的並發症可能也不合適,肥胖患者更容易得高血壓,但也有些肥胖者的高血壓其實和肥胖沒有關係,因此也無法從減肥中獲益。

後記:

ABCD分型的方法雖然更個體化,但也有很多人提出,這個標準過於複雜,下期文章中,我們將介紹另一個由梅奧診所的研究人員所開發的肥胖分型,作為ABCD分型的直觀補充,敬請期待!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