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傑武教授很忙,即使在他事業的巔峰期,也很少查找到媒體報道他的新聞。這位曾經的美國匹茲堡大學高級訪問學者,回國後一直默默地躬身於無影燈下,他要把一切的精力全部聚焦於每一位患者身上。
一年的手術量超過一千例,國內甲狀腺外科領域鮮有出其右者。也正是因為患者的持續湧來,張傑武教授很忙,即使在他事業的巔峰期,也很少查找到媒體報道他的新聞。這位曾經的美國匹茲堡大學高級訪問學者,回國後一直默默地躬身於無影燈下,他要把一切的精力全部聚焦於每一位患者身上。
近日,在哈醫大三院外科樓一間辦公室,張傑武教授在出國前的一天,勉強擠出了一點兒時間接受了記者的采訪。在近兩個小時的“閑聊”中,這個年近五旬、成就卓著的醫學專家談的話題竟是始終圍繞著“職業榮譽”。
接診必答三個問題
兩個月前,哈市某高校大三學生小梅找到張傑武,說自己患了甲狀腺炎,醫生給治了兩年也沒好。那個醫生告訴她,甲狀腺疾病盡量別做手術,保守治療最安全。
經檢查,張傑武發現,這個女孩患的是甲狀腺惡性腫瘤,癌細胞已轉移到了淋巴結,目前神經也已受侵,已經侵犯到了食道表麵。如果再拖一段時間,女孩的生命難保。張傑武要來了女孩一年前的超聲檢查報告單,看完後他沒做聲,趕緊將其收治入院。
“那個超聲報告顯示,她一年前的病灶就是癌,為什麼不早點兒建議孩子做手術呢?”張傑武非常不解,女孩的病拖到今天,那個醫生有責任。
張傑武教授接診患者時,給自己定了一個硬性規定,即自己必須要明確地告訴對方三個問題:這個病到底是什麼性質?病情該不該做手術?如果該做,何時做最合適?
當前,我國甲狀腺疾病高發,尤其在女性中。由於甲狀腺癌早期隱蔽性強,幾乎沒有什麼症狀,即使是專科醫生,僅憑簡單問診查看很難發現它;可一旦被發現,往往就晚了。
我省的甲狀腺疾病發病狀況和全國其他地區以及世界大部分地區有類似的發病狀況。據統計,在世界範圍內甲狀腺癌是近十年發病率增加最快的惡性腫瘤;目前在女性十大惡性腫瘤中,甲狀腺癌已經是排名第五位最常見的惡性腫瘤。
正因為如此,張傑武多年來一直呼籲,甲狀腺檢查應該成體檢常規項目。“發現有結節,就應該警惕”,張傑武說。
盡管自己是外科醫生,但張傑武在超聲檢查方麵同樣是高手。“良性的有個正常的邊界,其包膜比較清楚;惡性的總是侵犯性地生長,其邊界並不清晰,這就是危險信號”,多年前,張傑武就對甲狀腺超聲檢查進行過深入研究。為了傳授經驗,他親自去超聲科給年輕的醫生做指導,甚至邀請他們來同台手術,以便讓醫生切身體驗超聲診斷與手術結果的差別。
“判斷不準,導致很多醫生對甲狀腺疾病異常畏懼,一味采取保守治療常常耽誤病情”,張傑武說。
練就“火眼金睛”
在手術台上,對腫瘤性質判斷的準確程度如何,直接關係到患者是否要遭受第二次手術的痛苦。張傑武好似有一雙“火眼金睛”,他對腫瘤的辨識精準得有時可以超過顯微鏡!
有一次,患者張某的微小病灶被張傑武取出,現場病理分析報出的結果是良性。“我認為是癌,希望你們重新詳細做!”他的口氣很堅定,因為他的手術刀在切開病灶時,發出了微弱清脆的“哢”的一聲。這個聲音總讓張傑武很敏感;這個聲音更是他的手從數千例手術中感觸出來的。
很快,病理醫生第二次報出檢驗結果,“張主任,的確是癌”,“在醫學上,個別檢查結果會出現不準,因為術中快速病理允許有誤差,但我們醫生必須做到盡量接近真實”,張傑武說,每年像這樣在手術台上由他糾偏的“診斷”能有30到50例,術後的大病理報告結果往往都證明他是正確的。
有這樣的本事,張傑武認為自己是現場病理檢驗的補充。其實,他的精準判斷決不簡單是經驗的積累,“如果沒有深厚的理論基礎作支撐,我的判斷隻能是‘偶然’”,張傑武說。當這種“偶然”每年多達數十例的時候,內中何嚐不包含必然呢?
張傑武對甲狀腺腫瘤良惡性的判斷有個“沙粒學說”。“良性的,像塊小石頭,一摸很硬;惡性的,像有層沙粒粘到了石頭上,一摸也硬,但用刀一切,有沙粒感,這就是癌”,張傑武把自己的這個學說稱為“大體”病理,事後總有事實證明張傑武是對的。這樣的“理論”是獨到的,在別人口裏聽不到。
直麵“亂攤子”
“甲狀腺外科最能反映一個外科醫生的想象力、理解力、藝術性和技術能力,”這句話是一位著名的英國外科專家說的,張傑武非常有同感。
甲狀腺是一個內分泌的腺體,用以合成甲狀腺激素,調節機體代謝;它的後麵有甲狀旁腺4枚左右及喉返神經,血供豐富。一旦有腫瘤生成,手術切除幾乎是唯一方法。然而,病灶的徹底切除則意味著甲狀腺功能保護的難度加大。而甲狀腺外科最核心的問題就是甲狀旁腺的功能保護問題。畢竟,患者術後嚴重低鈣讓病人和醫生都很難承受。張傑武特別強調,應該盡量保護甲狀腺血管,尤其是上動脈。甲狀旁腺功能保護技術,國內掌握的人不多,而張傑武卻很早就嫻熟在胸。
萬分精準,或許難以概括對甲狀腺外科手術的極端要求。張傑武或許天生就是做外科醫生的料。他很小的時候,自己就能修理自行車,雙手擺弄器械靈巧異常。大學畢業從事外科後,他的這個“天賦”發揮到了極致。“你手術切得多一點、少一點,都不行,否則術後的功能障礙會立刻顯示出來,要麼患者啞了、要麼總是抽搐,而且做不好,病情還會複發”,張傑武說,與其它器官組織切除相比,“甲狀腺手術必須精準,幾乎沒有回旋餘地”。
正是手術要求標準之高,也給張傑武帶來不盡的煩惱。當那些被其他醫生沒做“利索”的手術患者重新找到張傑武的時候,他不得不捏著鼻子收拾“亂攤子”。通常,看到極有可能砸手藝的手術,很多人都委婉地予以拒絕,但身為醫者的張傑武總是不忍麵對患者和家屬那一雙雙對生命渴求的雙眼。
據統計,張傑武接下的甲狀腺腫瘤二次手術成功率達到了95%以上,“其餘的是無力回天者,術前解釋患者和家屬也都充分理解”。
對“走穴”說不
醫生“走穴”是業內公開的秘密。有人通過“走穴”走出千萬身家,名利雙收者也不乏其人。在甲狀腺外科領域,張傑武被公認是國內權威,但他對院外商業性手術一直說“不”。
“我現在的手術量,整天都做不過來,哪還有時間去外地做掙錢的?”張傑武說,每個周末,隻要沒有學術活動,他必須“休養生息”,為的是保證下周的手術自己能有充沛的精力。
沒有時間是張傑武推掉同道邀請他做“周末專家”的托辭。事實上,這個理由的確不是借口。每天,他早上7點半來到病房,至全天手術結束,通常要到晚上8點半,一天工作12小時是常態。
有時,張傑武也遇有推不掉的院外手術,但這些是有交流指導性質的。此時,在手術台上,他要一邊小心地操作術式,一邊對身邊同道細細講解。他經常用“職業榮譽”來平靜自己的心態,這四個字也是他經常跟他的研究生談起的,他要和自己的學生“一起珍惜”。
張傑武簡曆
1962年出生,醫學博士,教授,主任醫師,學科帶頭人。哈醫大三院甲狀腺外科主任,頭頸外科主任,教研室主任。2005年至2006年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訪問學者。省抗癌協會頭頸外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抗癌協會頭頸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省抗癌協會理事。
他提出並實踐了具有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的甲狀腺腫瘤外科技術理論,建立了新的臨床治療理論和技術規範,使甲狀腺腫瘤性疾病及甲狀腺癌的治療規範標準化。
他所帶領的團隊近五年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0餘篇,其中SCI(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編輯出版的引文索引類刊物)收錄7篇,最高單篇影響因子6.2,獲得中國腫瘤學術大會和省廳級新技術成果獎和科技進步獎多項,現正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省科技攻關科研項目等科研課題。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