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是幾乎每位女性都會經曆的一個非常特殊的生理過程,期間出現的任何異常都會讓“準媽媽”們焦慮恐慌。其中,妊娠期甲狀腺疾病由於可能影響後代神經係統發育,其臨床關注度與日俱增。5月第4周適逢“國際甲狀腺知識宣傳周”,本報特邀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科單忠豔教授組稿,詳細闡述妊娠與甲狀腺疾病的“恩恩怨怨”。
妊娠T1期的血清TSH水平降低源於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增加。血清hCG濃度在受孕後第1周就開始增加,3個月內達到高峰,然後下降。hCG和TSH有相同的α亞單位、相似的β亞單位和受體亞單位,所以hCG對甲狀腺細胞TSH受體有輕度的刺激作用。因此,血清FT4妊娠期間呈現先輕微上升、後輕微下降、最後穩定的變化趨勢,全過程波動在15%左右。妊娠早期在hCG刺激下FT4升高,導致垂體TSH的抑製,血清hCG與TSH呈鏡像關係(圖3)。血清hCG每增加10000IU/L,血清T4增加0.6pmol/L,同時血清TSH濃度減少0.1mIU/L。如果血清hCG達到50000~70000IU/L,並維持一段時間,或可導致妊娠一過性甲狀腺毒症。
綜上所述,妊娠甲狀腺疾病的診斷不能采用普通人群的診斷標準,應采用妊娠期特異的參考範圍。
胎盤Ⅱ型、Ⅲ型脫碘酶活性增加
人體存在3種甲狀腺激素脫碘酶。Ⅰ型5’脫碘酶主要存在於肝、腎、甲狀腺等組織,妊娠時無變化。
胎盤中存在Ⅱ型5’脫碘酶和Ⅲ型3’5’脫碘酶。Ⅱ型5’脫碘酶可使胎盤局部的T4脫碘形成T3。
在妊娠後半期,胎盤的Ⅲ型3’5’脫碘酶含量顯著增加,可使T4脫碘成為反三碘甲狀腺原氨酸(rT3),此種特有作用導致了胎兒低T3、高rT3的甲狀腺激素構成特點,但其生理意義尚不清楚。母體對碘的需求量增加妊娠期間碘需求量增加的原因有3點:一是妊娠期間腎小球濾過率增加,腎髒對碘的清除率增加,導致碘過量丟失;二是妊娠引起的TBG濃度增加導致細胞外液碘池容量增大;三是胎兒自妊娠10周始甲狀腺已具有攝碘能力,12周後即具有合成甲狀腺激素的能力,需要碘原料。所以,育齡婦女的碘攝入量為150μg/d,妊娠和哺乳期婦女則需增至250μg/d。邊緣性缺碘地區的婦女在妊娠期間會因碘缺乏出現甲狀腺腫大,甚至在碘充足的美國,女性的甲狀腺體積在妊娠期間亦會增大10%~20%。
血清甲狀腺自身抗體濃度減低
妊娠是母體對胎兒免疫排斥的一種平衡機製的體現,因胎兒攜帶了父母雙方的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MHC),母體必然對其發生免疫排斥。為保護胎兒,母體的免疫係統做出妥協,采取了一種適度的免疫抑製。因此,所有自身免疫病(包括自身免疫甲狀腺炎、係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結節性大動脈炎等)在妊娠時都出現病情緩解、分娩後免疫反跳又使自身免疫疾病加重的現象,相關自身抗體也表現為相同趨勢。
甲狀腺自身抗體包括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TPOAb)和甲狀腺球蛋白抗體(TgAb),二者在妊娠後滴度減低,分娩後反跳性增高。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妊娠婦女TPOAb和TgAb的滴度均隨妊娠周數的增加而降低。妊娠20周與妊娠8周比較,滴度可下降50%以上,提示母體的免疫抑製在妊娠早期就開始,妊娠前半期可能最強,20周後逐漸達到平台期,直到妊娠結束。TPOAb和TgAb在產後會出現“反跳”,導致產後甲狀腺炎或毒性彌漫性甲狀腺腫(Graves病)複發等。高於參考範圍上限。根據以上分析,其血清TSH可以偏低,TT4應該為參考範圍的1.5倍才為升高。建議該婦女測定TSH和FT4以明確是否為甲亢。
更多精彩內容點擊:第七屆國際甲狀腺知識宣傳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