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性腺功能低下是指由於原發性性腺疾病或下丘腦-垂體疾病導致血睾酮生理水平降低和精子數量不足的一種臨床綜合征,易發生肥胖、糖尿病、腦卒中、胰島素抵抗、骨質疏鬆等。使用雄激素替代治療可以消除或緩解以上症狀,從整體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為患者帶來不少益處。然而,使用雄激素替代治療也可能存在著一定的風險。體內雄激素水平升高可能會增加痤瘡、男性乳房發育、前列腺癌、脂質代謝紊亂、心血管事件等。因此,中老年男性性腺功能低下患者使用雄激素替代治療目前存在比較大的爭議。目前,各種劑型的睾酮製劑為臨床上治療男性性腺功能低
5. 改善下尿道症狀
研究表明,在遲發型性腺功能低下(LOH)的男性患者中,睾酮替代治療除了可提高性功能以外,還可以通過增加膀胱容量、順應性,降低膀胱逼尿肌壓力,從而改善由於膀胱功能異常而導致的尿頻、尿急、尿失禁等下尿道症狀[17]。
6. 改善情緒、精力以及生活質量(QoL)
調查顯示,50歲以上的男性中,血遊離睾酮水平越低,其生活質量越差。性腺功能低下的男性患者常表現出無性欲、生活幸福感降低、情緒低落或煩躁不安、易疲勞以及易發怒,這些症狀可與抑鬱症的臨床表現相似。在中年男性患者中,血清生物活性的睾酮水平(而不是總睾酮水平)與抑鬱症評分呈顯著負相關,並不受年齡和體重的影響。在給予睾酮替代治療後,性腺功能低下患者(特別是老年人以及同時合並HIV/AIDS)抑鬱症狀可得到有效糾正,情緒、精力獲得改善,幸福感上升[18]。對於伴有重度抑鬱症(有/無惡劣心境)的性腺功能低下患者中,睾酮替代治療對抑鬱評分的改善等同於標準的抗抑鬱藥物療效。目前有關睾酮替代治療對患者情緒、生活質量(QoL)影響的研究結果尚不明確。在有/無慢性疾病的性腺功能低下男性患者中,進行了各種睾酮劑型替代治療的RCT研究,並沒有觀察到患者QoL(包括總體幸福感、疲勞感)得到明確的改善。導致研究結果不同的原因眾多,主要可能與雄激素受體基因多態性有關,具有某種基因型的患者易於發生抑鬱情緒,可能對睾酮替代治療產生不同的效果。
7. 改善認知功能
隨著年齡增加,體內生物活性睾酮水平逐漸降低,這種改變可預測年齡相關的視覺和口頭記憶能力的降低。有證據顯示,血清睾酮水平尤其是遊離睾酮水平與認知能力如空間識別、數學推理等之間存在密切聯係,這種關係在老年人群中更加明顯。在30~95歲男性中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即使在調整混雜因素如年齡、教育程度、心血管並發症後,具有較高生物活性睾酮或遊離睾酮水平的患者仍具有較好的記憶能力和認知功能。另一項研究發現,在34~70歲男性中給予睾酮透皮替代治療,可改善口頭記憶以及空間記憶能力。而在無性腺功能低下的具有輕度認知損害的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患者中,給予肌注睾酮替代治療可改善口頭記憶、空間記憶、構建能力。在年齡50~90歲健康男性中,給予單用睾酮肌注或與芳香化酶抑製劑阿那曲唑聯合治療均可改善空間記憶,而口頭記憶能力改善僅在單用睾酮肌注組人群,部分原因可能與外源性睾酮經體內芳香化酶作用轉化為雌激素有關。目前,在性腺功能低下的男性患者中,睾酮替代治療對認知功能的部分改善已獲得肯定[19]。不過,也有一些不一致的研究報道。如在男性前列腺癌患者中,給予外源激素治療,抑製了內源性睾酮的合成,封閉了雄激素受體,雖然對口頭記憶能力有益,但對空間識別能力卻造成損害,視覺運動時間放緩。由於多數研究樣本量較小,觀察時間較短,所以研究結果有待進一步證實。
8. 改善貧血
已知在哺乳動物中內源性雄激素可刺激骨髓紅細胞增生,增加網織紅細胞計數以及血紅蛋白水平,而去勢治療後上述效應降低。研究發現,睾酮缺乏可導致血紅蛋白濃度降低10%~20%。與年齡匹配對照組相比較,年輕的性腺功能低下患者外周血中紅細胞計數以及血紅蛋白水平較低,而健康的老年人與正常的年輕人相比,血紅蛋白水平也較低。因此,睾酮補充/ 替代治療可以改善貧血狀態。
睾酮替代治療的可能風險
盡管睾酮替代治療可以給性腺功能低下患者帶來眾多益處,但近年來臨床醫生越來越關注長期治療給患者帶來的可能風險和不良反應。包括痤瘡/油性皮膚、男性斑禿的加重、男性乳房發育、促發或加重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促進前列腺增生、加重下尿道症狀、加速已有的前列腺癌、乳腺癌進展和促進前列腺轉移癌的生長、抑製精子生成、導致紅細胞增多症、肝毒性、脂代謝紊亂以及誘發心血管事件等。
1. 紅細胞增多症
睾酮可通過多種機製促進紅細胞增生,既可通過促進腎髒中促紅細胞生成素的生成,也可對祖紅細胞增殖產生直接影響,而後一種途徑在青春期男孩中可升高血紅蛋白濃度達5%~20%。多項研究發現睾酮對血紅蛋白和紅細胞壓積的影響呈劑量-效應依賴關係,尤其在老年男性患者中表現更加顯著。薈萃分析發現[20],與安慰劑相比,睾酮替代治療可使男性患者紅細胞壓積>50%的風險增加近4倍,血紅蛋白平均增高0.80g/dl。而紅細胞壓積的增高可導致血黏度增加和血流量的降低,可能會帶來動脈硬化、卒中、冠心病發病風險以及死亡風險的增加。不過,對男性患者(特別是老年患者)給予雄激素補充/替代治療的RCT研究的薈萃分析卻沒有發現增高的紅細胞壓積為卒中或任何心血管事件發病的危險因素。顯然,在密切監測患者血紅蛋白以及紅細胞壓積水平,及時調整睾酮劑量的情況下,睾酮替代治療所帶來的紅細胞增多症的風險是可以有效管控的。
2. 下尿道症狀和前列腺疾病
長期以來一直認為前列腺增生與雄激素關係密切,雄激素替代治療可能會加重前列腺增生的症狀和體征。但是近年來,在多個隨訪研究中均沒有發現前列腺增生的進展與睾酮治療之間存在相關關係,由前列腺增生所導致的排尿不適症狀以及尿瀦留發生率並沒有因為接受睾酮的治療而明顯加重或增多。盡管在接受睾酮治療的前6個月內前列腺體積略有增加,但仍在正常範圍之內,同時前列腺體積變化與尿頻、尿急等症狀以及尿流率之間沒有相關性。不過對於合並有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患者,在接受睾酮治療時,仍需要密切監測前列腺大小以及排尿異常症狀的變化。
有關睾酮治療與前列腺癌發病風險間的關係目前尚無完全定論。有些研究發現,老年男性患者接受睾酮治療可增加前列腺癌的發病風險。然而,另外一些研究結果並不支持這種觀點,這些研究雖采用不同研究設計和睾酮劑型,治療時間跨度從數月到15年不等,患者年齡範圍也很廣泛,但均沒有發現睾酮替代治療中血清前列腺相關抗原(PSA)明顯改變及前列腺癌發生風險顯著增加。文獻曾報道一例84歲性腺功能低下的老年男性患者,經活檢明確診斷為前列腺癌,未予任何抗癌治療措施,在給予睾酮凝膠治療2年後,血清前列腺相關抗原(PSA)水平卻降低。2005年發表的一項薈萃分析結果顯示,接受睾酮治療老年男性患者,盡管治療過程中前列腺活檢的頻率高於安慰劑對照組,但並沒有發現前列腺癌檢出率顯著高於對照組。
Kaufman等[20]報道在17例前列腺癌患者接受根治性前列腺手術後,給予睾酮替代治療並沒有發現血清前列腺相關抗原(PSA)再升高;Sarosdy等發現31例早期前列腺癌患者接受近距離放射治療後,應用睾酮替代治療糾正合並的性腺功能低下症,隨訪近5年並沒有發現前列腺癌的複發。2010年發表的一項薈萃分析也顯示,長期睾酮替代治療並沒有增加前列腺癌的發病風險。實際上許多研究已發現睾酮可能不是前列腺癌的主要致病因素,睾酮水平在年齡、肥胖程度等方麵匹配的男性前列腺癌和非癌受試者間沒有顯著差異。目前也沒有證據表明睾酮治療可能會促進亞臨床前列腺腫瘤的進展或轉移。
Morgentaler等[21]對此現象的解釋是前列腺癌細胞在睾酮濃度較低時,對睾酮水平的改變非常敏感,而在睾酮濃度較高時,由於雄激素激素受體的飽和狀態,導致癌細胞對睾酮的敏感性降低。由於存在睾酮可促進現患前列腺癌生長的擔憂,所以未治療的前列腺癌應為睾酮替代治療的禁忌證。目前普遍認為治療後無複發征象的前列腺癌患者,接受生理劑量的睾酮替代治療可以明顯獲益。不過仍需要更多的長期安全性研究來證實,據估計至少需要5000名男性接受3~5年睾酮隨訪治療才能充分評價睾酮替代治療對前列腺癌患者的潛在風險[22]。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