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發布預防性傳播寨卡病毒指導意見

新華社北京2月19日電 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道:基於目前性接觸傳播寨卡病毒的有限證據,世界衛生組織18日在日內瓦發布“預防潛在性傳播寨卡病毒的臨時指導意見”。

這份指導意見說,寨卡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為伊蚊叮咬,不過來自少數感染病例的證據表明,寨卡病毒可通過性接觸傳播。

2008年一名在塞內加爾感染寨卡病毒的男性患者返回美國4天後,他的妻子出現寨卡病毒感染症狀。考慮他的妻子此前一年中未曾離開美國,隻是在丈夫返美後與其發生性行為,表明寨卡病毒可由精液傳播。

今年2月2日,美國疾病控製與預防中心報告,得克薩斯州一名患者通過性接觸感染寨卡病毒。此外,法屬玻裏尼西亞曾於2013年12月暴發寨卡疫情,當時檢疫人員在一名男性患者精液中分離出寨卡病毒。

基於預防原則,世衛組織建議,要保證所有寨卡病毒感染者及其性夥伴(尤其是孕婦)都能了解性傳播寨卡病毒的潛在風險、避孕措施和安全性行為等相關信息,並在可行條件下為上述人群提供避孕套;孕婦的性夥伴如果是生活在或是來自於寨卡病毒傳播地區,應該在孕婦孕期采取安全性行為或禁欲;由於大多數寨卡病毒感染無症狀,生活在病毒傳播地區的人群應考慮采取安全性行為或禁欲,其他從疫情地區返回的人群也應考慮采取安全性行為或至少禁欲4周。

世衛組織同時表示,關於性接觸傳播寨卡病毒的現有證據仍十分有限,目前並不建議通過常規精液檢測來排查寨卡病毒。一旦發現新的證據,該指導意見將重新評估和更新。

此外,世界銀行18日在華盛頓宣布,為寨卡病毒肆虐最嚴重的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提供1.5億美元資金,用於抗擊寨卡病毒。

世界銀行當天發表聲明說,這1.5億美元的金額是根據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各國提出的資金需求確定的。如果這些國家有進一步的資金需求,世行隨時準備提高支持力度。

聲明表示,這些援助資金將支持一係列抗擊寨卡行動,包括蚊媒監測與控製,鑒定高危人群、尤其是孕婦及育齡女性,跟蹤並護理有神經係統並發症的新生兒,加強寨卡知識宣傳,等等。

世行預計,如果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能迅速且有協調地抗擊寨卡病毒,那麼2016年寨卡病毒對該地區造成的短期經濟損失將在35億美元左右,僅為其國內生產總值的0.06%。

不過,一些國家尤其是加勒比海國家嚴重依賴旅遊業,受到的經濟損失可能超過其國內生產總值的1%,需要國際社會更多的支持。(綜合新華社記者張淼、林小春、高攀報道)

FDA發布減少寨卡病毒血液傳播建議!

據Medscape網站2月16日報道,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當日就寨卡病毒潛在感染者應推遲獻血問題發布了指導建議。

FDA發布的指導建議相較2月5日美國紅十字會發布的建議更加全麵。美國紅十字會要求曾去過寨卡疫區旅遊的人員等待28天後再獻血。對此,FDA進行了補充。FDA建議,4周前曾提示出現過寨卡感染症狀的個體,以及3個月前曾與前往寨卡疫區旅居者發生過性行為的個體也應該推遲28天後再獻血。

FDA還建議,美國領土波多黎各、美屬維爾京群島和薩摩亞等寨卡病毒活躍區的醫療機構,從寨卡病毒非活躍區采集全血和血液成分。FDA稱,使用經其批準的消毒(病原體)設備的血液機構可以繼續采集和準備血小板和血漿。

FDA生物製品評價研究中心主任Peter Marks博士在FDA發布的相關新聞中稱,“根據所獲得的最佳證據,我們相信新建議將有助於減少從可能感染寨卡病毒的獻血者采集血液和血液成分的風險。”

據了解,盡管FDA目前還沒有接到寨卡病毒汙染美國血液供應及輸血相關感染的報告,但是隻有20%的寨卡病毒感染者會出現症狀這一事實,是FDA做出推遲獻血建議的另一原因。

此外,鑒於近期有報道稱寨卡病毒可經性傳播,FDA還將進一步發布指導建議,明確規定誰應該推遲捐獻細胞、組織及其製品。

專題報道:寨卡病毒疫情及其防控最新進展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詳細報告1例——寨卡病毒相關胎兒小頭症

圖A:B超可見胎兒腦內多處鈣化(箭頭所示)及側腦室枕角擴張(虛線標所示);圖B:B超可見多處胎盤鈣化;圖C:可見胎兒腦皮質和皮質下白質多處鈣化(黑色長箭頭所示),皮質完全無腦回,基底節已發育但不清晰(黑色星號所示),兩側大腦側裂全開放(黑色短箭頭所示),第三腦室未擴張(白色星號所示)。圖D:側腦室體部擴張(白色箭頭所示),左側已塌陷,側腦室顳角亦擴張(黑色短箭頭所示),丘腦(黑色星號所示)和左側海馬(白色星號所示)發育良好,對側因屍檢原因未觀察到。

2015年寨卡病毒(Zikavirus,ZIKV)在南美洲、中美洲以及加勒比地區出現廣泛流行,其中孕婦感染ZIKV後胎兒小頭症發病率顯著上升的問題令人關注。2月10日,《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 EnglJ Med)在線發表一篇簡報(brief report),對一例孕婦感染ZIKV後所致的胎兒小頭症病例進行了詳細描述。

■病例摘要

此孕婦來自歐洲,既往健康,自2013年12月起於巴西北裏奧格蘭德州首府納塔爾生活和工作,2015年2月底懷孕。在妊娠13周時,出現高熱、嚴重的骨骼肌及眼球後疼痛、瘙癢以及全身性斑狀丘疹。由於其生活地屬ZIKV流行區,遂懷疑其為ZIKV感染,但並未進行相關病毒學檢測。其妊娠14周及20周的B超顯示胎兒生長及解剖學結構正常。

患者後於妊娠28周時返回歐洲,其妊娠29周時的B超檢查首次顯示出胎兒異常的征象,且患者自覺胎動減少。妊娠32周時的B超檢查確認胎兒宮內發育遲緩,羊水正常,胎盤厚3.5cm(正常),可見多處鈣化;胎兒頭圍低於該孕齡第二百分位數(小頭症),中度腦室增寬,小腦直徑低於該孕齡第二百分位數,腦結構模糊,且可見多部位腦組織鈣化。胎兒其餘結構未見異常,胎兒、臍帶及子宮血流均正常。

根據上述表現,胎兒病毒感染可能性升高;且由於其存在嚴重腦疾病及小腦症,判斷其生後預後不良。後依據孕婦要求及國家和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於妊娠32周予以終止妊娠,娩出的胎兒僅存在顯著的小頭畸形。孕母無相關遺傳性綜合征或疾病。

對小頭畸形胎兒進行屍檢後發現,其腦皮質和皮質下白質幾乎完全無腦回,且存在腦積水和多灶性營養不良性鈣化,造成腦皮質移位和輕度局灶性炎症。通過逆轉錄聚合酶鏈式反應(RT-PCR)分析在胎兒腦組織中發現ZIKV,電鏡下亦可見ZIKV顆粒;並由胎兒腦組織中獲取了ZIKV的完整基因組。

■同期述評

來自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魯賓(Eric J.Rubin)教授及麻省總醫院婦產科的格林(Michael F.Greene)教授等在同期述評中指出,上述病例雖並未提供ZIKV感染導致胎兒小頭症的確鑿證據,但所提供的各種證據加強了二者之間的關聯性。ZIKV感染與小頭症之間可能存在的顯著高風險,使得世界衛生組織在2月1日發布了ZIKV全球公共衛生警報。

假定ZIKV與小頭症之間存在確切關聯,但我們並不知道妊娠期內孕婦感染的時間對於胎兒畸形的風險是否有影響,亦不清楚此風險的程度。由於目前PCR僅能在患者出現病毒血症的短暫時間內檢測到病毒RNA,尚需一種快速、可推廣的診斷性檢測手段。此外,現有血清學檢測方法與暴發地局部的其他蟲媒病毒間存在很大程度的交叉反應,且ZIKV的特異性血清學檢測不易獲得,很難回顧性分析某位女性是否曾感染過ZIKV;在登革熱病毒或其他可引起與ZIKV感染相似症狀的病原的流行區,此問題更為顯著。在上述病例中,B超在妊娠晚期才發現嚴重胎兒畸形征象,而對於更多病例,終止妊娠為時已晚。所以,亟待更敏感的檢查手段能夠盡快實施。

羅馬天主教皇:寨卡病毒暴發期間可考慮人工避孕

美聯社報道稱,羅馬天主教教皇方濟各(Pope Francis)周四向記者提議,寨卡暴發期間,婦女可以通過人工避孕的方法避孕。不過,天主教會可能並不允許流產,他說。美國寨卡病毒感染的增加同時也伴隨著小頭畸形病例的增加。

據《新英格蘭醫學雜誌•雜誌觀察》(NEJM Journal Watch) 2月19日報道。

更多內容詳見:Pope suggests contraception can be condoned in Zika crisis

專題報道:寨卡病毒疫情及其防控最新進展

世衛發布寨卡戰略應對框架及聯合行動計劃

新華社日內瓦2月17日電(記者張淼)世界衛生組織17日在日內瓦發布“寨卡戰略應對框架及聯合行動計劃”,為應對寨卡病毒傳播及相關疾病提供指導。

根據這一計劃,世衛組織將動員和協調合作夥伴、專家及各方資源,幫助相關國家提升對寨卡病毒及相關疾病的監測能力,改善病媒控製,對相關風險、指導意見和防控措施進行有效溝通,為受病毒影響的人群提供醫療護理,推動疫苗、檢測及治療手段的快速研發。

世衛組織表示,落實這一計劃共需5600萬美元,其中2500萬美元將用於世衛組織的應對工作,3100萬美元用於幫助其他重要合作夥伴開展工作。在過渡期間,世衛組織將首先抽調埃博拉疫情後設立的突發衛生事件應急基金,以支持初始工作。

此外,作為世衛組織最新突發衛生事件應對方案,世衛組織總部已啟動“事件管理係統”監督全球應對疫情,利用世衛組織的專長解決寨卡病毒的相關問題。

本月1日,世衛組織宣布巴西密集出現的新生兒小頭症病例和其他神經係統病變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這些病例的出現可能與寨卡病毒流行存在密切關係。目前,美洲已有26個國家和地區出現寨卡病毒的本地傳播病例。

應用轉基因和絕育蚊遏製寨卡病毒蔓延?WHO將展開評估

寨卡病毒迅速蔓延,世界衛生組織(WHO)正考慮對新型控蚊技術進行評估。其中一種潛在的方法是通過釋放轉基因蚊子來減少埃及伊蚊數量。已知埃及伊蚊可以傳播寨卡病毒,此前開曼群島也已開展相關試驗。目前,WHO谘詢小組建議在大麵積釋放轉基因蚊子前進行更廣泛的試驗和風險評估。

WHO也在考察釋放絕育雄蚊和攜帶天然沃爾巴克菌的雄蚊。在這兩種情況下,當雌蚊和受影響的雄蚊交配時,其所產卵並不能孵化幼蚊。WHO稱,大範圍的沃爾巴克菌試驗有望迅速啟動。

WHO在聲明中總結道,“鑒於寨卡危機的嚴重程度,WHO鼓勵受影響的國家及其合作夥伴應用新老蚊控方法作為最直接的防線。”

據《新英格蘭醫學雜誌•雜誌觀察》(NEJM Journal Watch)2月17日報道。

相關鏈接:Mosquito control: can it stop Zika at source?

專題報道:寨卡病毒疫情及其防控最新進展

我國大陸暫不會出現本土寨卡病例

2月15日,國家衛生計生委發布消息稱,廣東省發現1例輸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至此,我國大陸已發現2例輸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不排除未來出現更多輸入性病例的可能。”2月16日,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副主任高福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我國與南美國家往來頻繁,委內瑞拉就有大量我國務工人員。

“很多在南美工作的人都在春節前歸國,與家人共度新春,此時出現輸入性病例不足為奇。”高福說,正月十五以後,很多人將返回南美繼續工作,屆時歸國人員數量也將減少。“雖然不排除輸入性病例繼續增加的可能,但大幅增加的可能性很小。”

目前發現的2例病例均為委內瑞拉歸國人員。高福認為,海關邊檢人員有必要重點對從該國入境人員進行健康檢查,除了測量體溫,還應詢問歸國前一周是否有發熱症狀等。這是因為寨卡病毒感染者的症狀較輕,不像埃博拉出血熱那樣有高熱症狀。例如,我國大陸發現的首名寨卡病毒感染病人,入關時體溫還不到37攝氏度,所以未被發現。

如果輸入性病例繼續增加,會不會導致本土感染病例的出現?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副主任馮子健認為,目前暫無可能。因為本土病例的出現需要兩個條件:能夠傳播病毒的蚊蟲和輸入性病例。“隻有當我國本土的埃及伊蚊或白紋伊蚊叮咬了輸入性病例後感染寨卡病毒,並在人群中傳播,才會導致本土感染病例的出現。”馮子健說。今年,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常年偏低,低溫對控製蚊蟲密度幫助很大。當地醫療機構已對2例輸入性病例采取了隔離措施,避免蚊蟲叮咬。

中國大陸確診第2例輸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原標題:質檢總局:中國確診第二例輸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圖)

中新網2月15日電 據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網站消息,日前,質檢總局直屬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從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口岸現場的入境人員中發現一例自委內瑞拉歸國的發熱人員,經廣東檢驗檢疫局實驗室檢測結果均顯示寨卡病毒核酸陽性,2月15日,經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中國CDC)確認,該病例為中國第二例輸入性、口岸檢出的首例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2月12日,廣東檢驗檢疫局白雲機場口岸衛生檢疫人員對俄羅斯飛來廣州的SU220航班入境旅客進行檢疫查驗時,現場紅外測溫儀報警,衛生檢疫人員馬上根據紅外圖像找出發熱旅客。在按規範做好個人防護的前提下,將其帶入醫學排查室作進一步流調和排查。

經流行病學調查,該旅客自述有發熱、咽痛症狀1天,未服用藥物治療。該旅客在委內瑞拉工作3年多,於當地時間2月9日從委內瑞拉加拉加斯機場乘坐飛機,中轉荷蘭、俄羅斯返回廣州,發病前12天曾與在委內瑞拉居住的朋友接觸,該朋友在1月份曾患有蚊媒傳染性疾病,否認性接觸和輸血史。經查,腋溫38.5℃,頭麵部、胸背部可見紅色斑丘疹。

鑒於患者來自寨卡病毒疫情發生國家委內瑞拉,臨床表現為發熱,伴有咽痛、皮疹等症狀,依據質檢總局和國家衛計委相關方案和技術指南,現場專業人員初步判定為寨卡病毒病疑似病例。廣東檢驗檢疫局立即將相關情況逐級報告至質檢總局和廣東省衛計委,按照相關文件規定進行處置,並立即聯係廣州市政府指定傳染病定點收治醫院,使用專用救護車輛轉運患者到醫院進一步隔離診治。

同時,廣東檢驗檢疫局加強對同航班入境人員的排查,在未發現其他有症狀者後,按照相關處置程序,對同航班人員進行了健康教育,登記密切接觸者信息,將信息整理存檔,並對航空器和口岸相關場所進行嚴格的衛生處理。

2月12-13日,經實驗室檢測及複核,該疑似病例血液和尿液樣本的寨卡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陽性。廣東檢驗檢疫局立即組織專家組根據患者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測結果等情況進行研判,判定該病例為“高度疑似”寨卡病毒感染病例。2月15日,經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進行複核檢測,確認該病例為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質檢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疫情發展,質檢總局將繼續按照寨卡病毒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機製有關要求,進一步加強聯防聯控和宣傳教育,控製口岸蚊蟲密度,嚴防蚊蟲傳入,密切關注疫情和調整落實防控措施,嚴控寨卡病毒感染疫情從口岸傳入。

同時,質檢總局建議出境人員在出境前,應到當地檢驗檢疫機構了解目的地寨卡疫情流行情況,提高自我防護意識並做好個人防護,並特別提示孕期婦女盡量避免前往寨卡病毒流行國家或地區。

相關報道:通報!中國大陸現首例輸入性寨卡病例

WHO報告:寨卡病毒已蔓延全球34個國家

人民網2月16日電 綜合消息,近期在中、南美洲流行的寨卡病毒又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據台灣“中央社”報道,世界衛生組織(WHO)14 日公布有關全球感染寨卡病毒的最新報告指出,已證實在 34 個國家境內有確診病例,其中 27 個國家在拉丁美洲。

據報道,自 2007 年以來,全球已有 46 個國家記錄至少一宗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在疫情的重災區巴西,政府已派遣20萬軍人宣傳寨卡病毒的防疫;哥倫比亞感染寨卡病毒案例已超過 3 萬例,是目前寨卡病毒疫情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但當地政府最擔心的並非導致初生嬰兒腦發育不正常的小腦症,而是神經性病變吉蘭-巴雷氏症候群案例激增。報道稱,政府稱有5000名孕婦被病毒感染,寨卡已在哥倫比亞社會造成恐慌。

2月15日,中國國家衛計委官網通報,廣東省確診一例輸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該病例是中國發現的第2例寨卡病毒感染者。今年2月9日,一名在廣東工作的江西籍男子被確診為首例寨卡病毒感染者。2月14日,我國首例輸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患者痊愈出院。目前,第二例寨卡病毒感染者正接受隔離治療。

北京存在輸入性寨卡病毒病例風險

  京華時報訊(記者馬金鳳)昨日,記者從北京市衛計委獲悉,目前,北京尚未出現寨卡疫情,但是麵對近期國際上出現的寨卡病毒疫情,已全麵做好應對輸入性疫情準備工作。

已全麵做好應對準備

  市衛計委表示,節日期間,市區兩級疾控中心共處理疑似食物中毒1起。我市未接到鼠疫、SARS、霍亂、人感染H7N9禽流感、埃博拉、中東呼吸綜合征等重大傳染病疫情的報告,也未收到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報告。

  北京市疾控中心此前研判稱,作為國際化大都市,北京市存在輸入病例的風險。對此,市衛計委表示,麵對近期國際上出現的寨卡病毒疫情,市衛生計生委及時轉發了國家寨卡病毒疫情防控工作方案並提出了工作要求,組織全市各級疾控機構進行了培訓,全麵做好了應對輸入性疫情準備工作。專業技術人員每日關注國內外疫情動態,並與國家疾控中心建立了樣本檢驗快速通道機製,隨時準備應對中東呼吸綜合征、埃博拉病毒等疫情輸入本市。

流感樣病例有所增加

  市衛計委表示,由於今年流感流行季較去年同期後移,因此流感病例及流感樣病例數都較去年同期有所升高,節日期間,全市421家一級以上醫院累計監測門、急診就診人數372286人,流感樣病例的人數為16353人,流感樣病例百分比為4.39%(高於去年同期水平,1.06%)。全市144家二級以上醫院累計監測門、急診就診人數298295人,流感樣病例的人數為15269人(高於去年同期水平,9265人),流感樣病例百分比為5.12%(高於去年同期水平,1.31%)。

  此外,全市共報告法定傳染病1623例,無死亡病例。其中:甲類傳染病無病例報告;乙類傳染病共報告114例,較去年同期下降了71.79%。

>>相關

我國首例輸入性寨卡患者痊愈

  京華時報訊(記者馬金鳳)據江西省衛生計生委通報,昨日,我國首例輸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患者痊愈出院。

  該患者於2月6日收入江西省贛縣人民醫院隔離治療,經過省、市、縣三級醫療專家精心會診治療,患者發熱、腹瀉、眼痛、皮疹、眼結膜炎等臨床症狀全部消失。江西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對患者血清、尿液、唾液進行了寨卡病毒核酸檢測,結果轉為陰性。省專家組綜合評估判定,該患者痊愈出院。(原標題:北京尚未出現寨卡疫情)

寨卡疫情持續蔓延 今年裏約奧運會受影響嗎?

寨卡病毒持續擴散,目前已擴散到30多個國家。其中,處於寨卡疫情傳染中心的巴西的疑似和確診寨卡病例就達4000餘例。預定於今年8月在巴西裏約舉行的奧運會是否會因此受到影響備受關注。1月12日,來自美國紐約大學Langone醫學中心醫學倫理學係主任Arthur Caplan教授,從公共衛生學的角度,在Medscape網站通過視頻發出呼籲,建議將裏約奧運會推遲6~9個月舉行。

Caplany認為,目前巴西正在奮力抗擊寨卡疫情,倘若在8月舉行奧運會,百萬人齊聚裏約將增加寨卡病毒傳播風險,其中包括寨卡病毒經伊蚊叮咬傳播、性傳播和血液傳播的風險。而巴西和哥倫比亞出現的寨卡病毒感染可能與小頭畸形等嚴重出生缺陷有關。

在Caplan看來,巴西當務之急是考慮如何對抗寨卡疫情,舉辦奧運會一事可以暫緩。巴西目前仍有大量工作需要開展,而且預算有限。延期舉行,將使巴西有足夠能力備戰奧運會,其中包括修築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保證水上比賽項目水質安全、殺滅寨卡傳播媒介——伊蚊、進行公眾健康教育等。

Caplan認為,倘若裏約奧運會延期6~9個月舉行,首先可能獲得更好的診斷性檢測方法,從而篩選出感染寨卡病毒的獻血者,保證整個血源的安全;其次,可以了解寨卡病毒滯留於體內的時間,明確何時發生性行為是安全的;再次,可能獲得抗擊寨卡病毒的疫苗……

“所有這些都值得等待!” Caplan說。

對於Caplan的應該延期舉辦裏約奧運會的觀點,相關人士在Medscape發表了評論。

持讚同觀點的注冊護士Joann Peterson認為,鑒於當前寨卡病毒感染率上升,應該優先考慮抗擊寨卡疫情。此外,許多將參加裏約奧運會的運動員也正值育齡期,按期舉行奧運會能否保證他們將來不出現生育方麵的並發症令人擔憂。目前,寨卡疫苗正在研製中,全球頂尖醫學專家也在致力於解決寨卡病毒感染問題,倘若能夠更多地了解寨卡病毒作用機製,將能夠更好地治療寨卡病毒病。

持反對觀點的醫護人員Henry Niman則認為,巴西處於南半球,對於其大部分管轄地,8月正處於冬季,是伊蚊相對較少的季節。

同樣持反對觀點的放射科醫生Rogerio Silva則認為,延期6~9個月舉行,意味著裏約奧運會將推遲到夏季舉行,那時正值伊蚊活躍、登革熱疫情達高峰時期。而且從其個人觀點而言,即便有新的寨卡病毒診斷方法和防疫疫苗問世,對於防控寨卡疫情也不太湊效。反之,為了籌辦此次奧運會,巴西已投入了大量資金,開展了大量工作,因此,裏約奧運會終將成功舉辦。

對於寨卡病毒疫情是否會影響裏約奧運的舉辦?巴西總統羅塞夫和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也發表了觀點。羅塞夫表示寨卡疫情不會危害到今年8月的裏約奧運。她說,她有信心消滅蚊子的防疫工作會在奧運舉行之前取得重大的成功。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巴西派遣了20多萬軍人到全國各地宣導民眾寨卡病毒防疫工作。

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12日在利勒哈默爾出席第二屆冬季青年奧運會開幕前的新聞發布會時也表示,人們無需過度擔心寨卡疫情對裏約奧運會的影響。

巴赫說:“裏約奧運會將於8月進行,正值南半球的冬天,溫度、環境都和現在很不同,不利於蚊蟲滋生。而國際奧委會也始終與世界衛生組織、裏約奧組委和巴西政府就寨卡疫情保持著密切的聯係。”

“以巴西政府已經做出的努力,在國際組織的幫助下,我們有十足的信心,讓選手和觀眾們都能在裏約享受一屆精彩的奧運會,”他補充說。

就目前形勢看,寨卡病毒的擴散還可能呈不斷上升趨勢。在30多個受侵國家中,27個國家位於拉丁美洲,其中哥倫比亞境內發現的寨卡病毒感染病例達3.1萬餘例,包括5000餘例孕婦感染病例。盡管大多數寨卡病例症狀輕微,恢複較快,寨卡病毒感染是否與小頭症相關也還在調查中,但已確定成人感染寨卡出現致命並發症的個案存在。而據世界衛生組織消息,寨卡病毒疫苗的問世至少還需18個月。那麼,最終寨卡疫情將如何發展?今年裏約奧運會是否如期舉行?我們將持續關注,及時為大家報道最新進展!

(醫學論壇網綜合編譯整理報道)

鄭大一附院成功開發寨卡病毒核酸快速檢測技術

  正當中國人民喜氣洋洋歡度丙申猴年春節之際,在地球另一端的南美洲人民卻處在大麵積寨卡病毒(Zika virus)疫情爆發的威脅之下。在全球化背景下,區域性病毒感染爆發也帶來了全球蔓延的威脅。2月3日,國家衛計委出台了《寨卡病毒病診療方案(2016年第1版)》。為應對輸入性寨卡病毒對我省的威脅,我院遺傳與產前診斷中心團隊在孔祥東教授的帶領下,在春節假期加班加點,成功自主研發了寨卡病毒核酸快速檢測技術,並可麵向社會提供檢測服務。

  寨卡病毒在生物學分類上屬黃病毒科(Flaviviridae)黃病毒屬(Flavivirus),該屬病毒為單正鏈RNA病毒,基因組長度約11 kb,各成員間基因結構具有較高相似性,因而產生的抗體具有交叉反應性。寨卡病毒於1947年首次在烏幹達寨卡森林獼猴中分離,目前已知具有西非、東非和亞洲三個亞型。寨卡病毒主要通過伊蚊叮咬傳播,並可通過胎盤垂直傳播給胎兒,目前也有通過性傳播和血液傳播的病例報道。近十年來,寨卡病毒感染在太平洋島國和南美洲數次爆發,疫情日見嚴重,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其列為全球緊急公共衛生事件。

  大部分寨卡病毒感染者無明顯臨床症狀,隻有約1/5感染者發生自限性寨卡熱,病程4-7天,其臨床表現無特異性,類似中度登革熱,包括輕微發熱、皮疹、關節痛、肌肉痛、頭痛、結膜炎、眼後痛和嘔吐等,也可感染神經係統導致格林-巴利綜合征,重症病例較少見,目前尚無死亡病例報道。寨卡病毒感染危害最大的是孕婦及胎兒,目前被懷疑是胎兒及新生兒小頭畸形的罪魁禍首。寨卡病毒感染可幹擾胎兒神經係統發育,導致胎兒流產、新生兒小頭畸形甚至死亡,目前已在小頭症胎兒羊水和腦組織中分離出寨卡病毒。

  快速而準確地檢測出感染者,對於采取措施防止病毒擴散、預防小頭畸形具有重大意義。寨卡病毒感染潛伏期3-12天,病毒分離是診斷寨卡病毒感染的金標準,但該方法耗時費力,而且成功率低下。感染3天後檢測寨卡病毒抗體(IgM)反應即呈陽性,但同時血清登革熱病毒抗體也可呈陽性,因而血清學檢測極易引起誤診,因此,針對寨卡病毒與其他黃病毒屬成員的差異,開發高靈敏度高特異性診斷技術成為早期診斷寨卡病毒感染的迫切要求。

  對此,孔祥東教授帶領以陳義兵博士為首的研發團隊在春節期間比對了寨卡病毒核酸序列與其他黃病毒屬成員的差異,並分析了寨卡病毒不同亞型、不同毒株間保守序列的差異性,在此基礎上開發出了寨卡病毒熒光定量PCR檢測技術,目前該技術原理性實驗已取得成功。據孔祥東主任介紹,該技術具有耗時短、靈性度高、特異性強等優點,可檢測目前已知所有寨卡毒株,並且與其他黃病毒屬成員無交叉,並可在早期診斷寨卡病毒感染。對於具有疫區旅遊、居住史的育齡婦女,利用這一技術篩查寨卡病毒感染可有效預防新生兒小頭畸形。

世衛:寨卡病毒疫苗問世至少還需18個月

  中新網2月13日電 據聯合國網站消息,世界衛生組織的專家12日表示,寨卡病毒的傳播和與之相關的小頭畸形病症依然牽動著整個世界的注意力,但預防寨卡病毒的疫苗的麵世至少還需要18個月的時間。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該組織已在物色寨卡病毒可能的疫苗製造商。迄今為止,該組織發現大約有15個藥品製造商或診療機構正在試圖攻克寨卡病毒疫苗這一難關。其中美國和印度的兩家機構在這一領域的工作似乎處於領先位置。

  衛生組織官員基爾尼表示,疫苗真正麵世還需要等待很長的一段時間。她指出,目前實驗階段還處在一個非常基本的水平,在進入下一階段之前,在擴大生產、毒性實驗、效力和免疫原性水平方麵還有許多工作要做。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估計最快大規模檢驗功效的時間還要等待差不多18個月的時間。

  寨卡病毒疫苗可以分為兩種:一是所謂的“減毒活疫苗”二是“滅活疫苗”,第二種疫苗最有可能投入使用,因為後者對於懷孕婦女構成的風險最小。

  世衛組織表示,目前該組織所從事的另一項主要任務是找到診斷是否感染寨卡病毒的方法。而這一工作所需要的時間則相對較短,大概需要幾個星期的時間。

  與此同時,世界衛生組織12日就旅行者在防範寨卡病毒方麵提出建議。建議指出,旅行者應當不斷了解寨卡病毒和其它蚊媒疾病情況,如存有疑慮,請向當地衛生和旅行部門問詢。為避免罹患寨卡病毒和其它蚊媒疾病,人人都應采取預防措施。孕婦或者計劃懷孕的婦女應當遵循建議,若前往已經出現寨卡病毒疫情的地區旅行,也可向其居住地衛生部門問詢。

  世衛組織表示,作為一項預防性措施,有些國家政府可能會根據自己對已有證據和當地危險因素的評判,對其本國民眾提出公共衛生和旅行建議。但根據現有證據,世衛組織並不建議針對寨卡病毒病采取任何旅行或貿易限製措施。(原標題:世衛組織:寨卡病毒疫苗問世至少還需18個月時間)

中國大陸首例輸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患者痊愈出院

  據新華社電(記者高皓亮)江西省衛計委通報,2月14日,我國首例輸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患者痊愈出院。

  這名患者於2月6日收入江西省贛縣人民醫院隔離治療,經過醫療專家精心會診治療,患者發熱、腹瀉、眼痛、皮疹、眼結膜炎等臨床症狀全部消失。江西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對患者血清、尿液、唾液進行了寨卡病毒核酸檢測,結果轉為陰性。省專家組綜合評估判定,這名患者痊愈出院。

相關鏈接:通報!中國大陸現首例輸入性寨卡病例

最新發現|寨卡病毒可長期存活在精液中

中新網2月14日電 據外媒14日報道,研究人員發現,寨卡病毒會潛伏在人體中,一名英國男子在感染寨卡病毒兩個多月後,其精液中仍能驗出寨卡病毒。

專家指出,這說明寨卡病毒顯然比科學界所知的更難消滅。

雖然寨卡病毒(Zika virus)造成的症狀往往比較溫和,而且會在一周左右消失,但是,據美國疾病控製和預防中心發布的報告,這名英國病人在感染病毒後第27天和第62天接受的精液測試中都發現了病毒。

這顯示,即使病人已不再出現寨卡病毒的症狀,病毒仍可在其精液中長時間存活。但科學家並沒有確定,精液中的病毒是否還具有傳染性。

報告說:“雖然我們並沒有從精液中培養傳染性病毒,我們的數據可能表明,病毒長期存活在精液中,這也說明了它具有通過性交傳播的長期潛力。”

美國專家也指出,寨卡病毒可能擅長於把自己隱藏在不受免疫係統攻擊的地方,這意味著要消滅它更不容易,病毒傳播的時間也有所拉長。

哥倫比亞確認3萬餘起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女性超6成

【環球網報道 實習記者 趙怡蓁】據法國《費加羅報》2月13日報道,哥倫比亞當地時間2月13日,哥倫比亞發布的官方數據顯示,該國已確認超過3.1萬起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其中女性感染者超過半數。

根據報道,哥倫比亞國家衛生研究所在一份聲明中確認,截至目前,哥倫比亞境內已發現超過3.1萬起寨卡病毒感染病例,66.1%的感染者為女性,其中包括5013名孕婦。哥倫比亞政府預計2016年將有逾60萬人感染寨卡病毒,其中包括約500名孕婦。

據悉,孕婦感染寨卡病毒或導致胎兒出現嚴重的先天畸形,即小頭症。因此,在當前疫情嚴重時期,哥倫比亞政府曾建議女性推遲6至8個月懷孕。

寨卡病毒被證實可引致命並發症

  巴西衛生部11日宣布,感染寨卡病毒會引發致命的並發症,並證實2015年巴西有3名成年人死於這種並發症。

  巴西衛生部說,這3名成年人分別於去年4月、6月和10月死亡,在他們的遺體中均檢測出寨卡病毒。其中一人死於寨卡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另兩人死於寨卡病毒引起的其他並發症。

  巴西衛生部說,目前可以確定的是,寨卡病毒不僅可能導致新生兒小頭症,而且對成年人也會引發致命的並發症。

  巴西衛生部長馬塞洛·卡斯特羅當天表示,巴西將用一年時間開發出預防寨卡病毒的疫苗,但疫苗普遍應用可能再需要兩年時間。

  巴西衛生部4日公布的通報顯示,截至1月30日,巴西共收到新生兒小頭症疑似病例4783例,已確診404例,其中76個新生兒死亡。

通報!中國大陸現首例輸入性寨卡病例

國家衛生計生委9日通報,我國確診一例輸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患者為一名江西籍男子,發病前有委內瑞拉旅行史,目前已被隔離治療,體溫正常、皮疹消退,病情已明顯好轉。

患者從香港入境 經深圳回到贛州

據通報,患者,男,34歲,江西省贛州市贛縣人,為廣東省東莞市某公司工作人員,發病前有委內瑞拉旅行史(委內瑞拉為寨卡病毒疫情發生國)。患者於1月28日在委內瑞拉出現發熱伴頭暈、頭痛症狀,曾在當地醫院接受門診治療,後於2月2日從委內瑞拉出發,途經我國香港特區、廣東省深圳市,於2月5日抵達江西省贛州市贛縣,6日收入贛縣人民醫院感染性疾病科接受隔離治療。2月8日,江西省衛生計生部門結合患者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及當地實驗室檢測結果,判定該病例為疑似塞卡病毒感染病例並上報國家衛計委,同時於當晚將標本送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進行複核檢測。2月9日,國家衛計委組織的專家組根據患者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和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對患者標本複核檢測結果,確診該病例為我國首例輸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目前,患者仍在贛縣人民醫院接受隔離治療,體溫正常、皮疹消退,病情已明顯好轉。

輸入病例引發傳播擴散風險極低

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和江西省衛生計生部門分別組織專家對輸入病例帶來的傳播風險進行了評估。專家們認為,寨卡病毒病屬於蚊媒傳播疾病,主要是通過伊蚊叮咬感染;江西省不屬於伊蚊主要分布地區,目前正值冬末春初,尚未發現蚊媒活動,廣東省近期氣溫較低,尚未進入伊蚊活躍期。因此,此次輸入病例引發傳播並進一步擴散的風險極低。

目前,國家衛生計生委正積極指導江西、廣東等省份衛生計生委按照相關診療方案和防控要求,落實各項防治措施,嚴防疫情傳播擴散。江西省和贛州市衛生計生部門正按照我委要求,繼續落實病例治療、流行病學調查,蚊媒應急監測、愛國衛生運動、健康教育等措施。廣東等省份衛生計生部門正在繼續開展當地疫情監測和防範工作。

該病例有關情況已及時向世界衛生組織、我國香港特區等通報。

提示:去疫情發生國家旅行需做好個人防護

專家提示,公眾如近期到寨卡病毒疫情發生國家和地區旅行,要注意做好個人防護,一旦出現發熱、皮疹、肌肉關節疼痛等症狀,應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並主動告知醫務人員相關旅行史。

新聞多看點

NEWS MORE

寨卡病毒致新生兒小頭症病例激增

寨卡病毒感染者通常出現輕微發熱、皮疹和結膜炎等溫和症狀,這些症狀通常持續2至7天,一般不需要特別處理。不過,越來越多證據顯示,寨卡病毒與新生兒小頭症之間存有關聯。

△ 巴西累西腓市民丹尼爾·費雷拉與自己患有小頭症的孩子胡安·佩德羅在醫院做檢查。

“小頭症”是一種腦神經失調病症,病患的腦部發育不全,終身不能自理生活。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表示,某些地區寨卡病毒的出現與新生兒小頭症病例數量激增存在關係。世衛組織對寨卡疫情的快速發展表示“嚴重關切”。

什麼是寨卡病毒?

1947年,寨卡病毒首次在非洲國家烏幹達的寨卡森林裏的獼猴體內被發現,因此得名寨卡。寨卡病毒屬於黃病毒的一種,1947年從烏幹達恒河猴體內分離出來後,1952年在烏幹達和坦桑尼亞的人體中分離出,1968年在尼日利亞的人類標本中檢測到,2007年在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的雅蒲島暴發群聚疫情。基因型別分為“亞洲型”和“非洲型”兩種,目前在中非、東南亞和印度等都有發現的記錄。

寨卡病毒如何傳染?

寨卡病毒主要通過被感染的蚊子叮咬傳播給人類,3至12天的潛伏期後,開始發病,孕婦可能在懷孕或生產過程中傳染給胎兒,另外,也曾有案例報告顯示寨卡病毒存在通過性行為和感染的血液傳染的可能。

誰有感染風險?

前往或居住在疫情地區的民眾,尚未感染者皆有風險。世衛組織發言人林德梅爾介紹說,寨卡病毒通過伊蚊叮咬傳播,這種蚊子還會傳播登革熱、基孔肯雅熱病和黃熱病;但相對於其他疾病,寨卡病毒感染的症狀相對溫和。

怎麼預防?

寨卡病毒目前尚無疫苗或藥物治療,主要預防辦法就是避免蚊蟲叮咬。平時應做好病媒蚊孳生源的清除工作,以及使用紗窗紗門隔絕蚊蟲或室內使用空調。

如何治療?

主要采取支持性療法,要充分休息、補充足夠水分避免脫水及服用類似對乙酰氨基酚的解熱鎮痛劑如撲熱息痛來緩解發燒與疼痛等不適,但不建議用阿司匹林或其他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治療通常在感染後一周左右就可自行痊愈。

近期流行情況怎樣?

目前美洲、非洲等已有超過30個國家和地區報告出現寨卡病毒傳播。其中,巴西情況最為嚴重,已報告近4000例小頭症患者,其中49名患者死亡。作為2016年奧運會東道主,目前,巴西政府已宣布將派出20萬名軍人在全國發放預防寨卡病毒的滅蚊傳單和配藥處方。多個國家已發布了針對寨卡病毒的旅行警告,建議孕婦暫時避免去寨卡病毒流行的地區旅行。目前這一旅行警告涉及巴西、哥倫比亞、巴拿馬、委內瑞拉等24個國家與地區。所以近期有出國旅遊打算的朋友,請盡量避開這些國家。

相關鏈接:

台灣發現首例茲卡病毒感染個案

寨卡病毒病診療方案(2016年第1版)

寨卡病毒病防控方案(第一版)

揭秘!巴西醫生是如何將寨卡病毒與小頭症聯係起來的?

據Medscape近日報道,首例小頭症的超聲掃描影像是恐怖的。

在巴西,小頭症患兒腦發育遲緩。顱內室擴大,呈畸形,其他的一些重要結構也發生了改變。

Source: Courtesy of Adriana Melo, MD

最令巴西大坎皮納產科醫生和胎兒醫學專家Adriana Melo費解的是,患兒腦組織中出現了星羅棋布的亮點——鈣化。

“自從首次檢查以來,當我開始看到這一奇特影像時,我認為它是非比尋常的,這在巴西也很新奇,”Melo稱。

她表示,顱內室擴大常意味著存在遺傳問題,但鈣化則提示存在感染。這一現象令她困惑不已。

往年,在巴西的一個醫生可能隻能見到一兩例這樣的孕婦,但到去年10月,Melo聽說罹患此症的嬰兒就超過了60例。

種下恐懼的種子。

起初有謠言稱是疫苗導致的小頭症,並有人開始相信這一謠言。但Melo醫生認為另有其因,並急於尋找答案。

“我們不能在這裏幹坐著,”她說,“我知道我看到了一些非比尋常的東西,一些我們此前未曾見過的新的東西。”

她的首例患者是一位34歲的頭次懷孕的母親。Melo自該孕婦懷孕起就是她的產科醫生。該名孕婦沒有小頭症的風險因素,她不吸煙,不喝酒,不吸毒,也不存在相關家族遺傳史。

但她在孕8周時出現了皮疹、關節痛症狀,後來症狀消退,她似乎也完全康複了過來。

沒有人懷疑寨卡病毒。

“登革熱在我們這裏已持續了數年,隻是我們還沒有那麼擔心這一病毒,我們認為這次也是一樣的,”Melo 稱。

寨卡病毒感染看起來並不嚴重,約有80%的感染者甚至都不知曉自己染病。症狀輕微的患者也能很快康複,如出現皮疹、關節痛、發熱、紅眼等症狀。

Melo說,去年7月在坎皮納她首次聽說了寨卡病毒感染。她和其他的醫生聳聳肩,這在熱帶氣候並不意外。

當她試圖弄清為何會有如此之多的孕婦同時“遭殃”時,她想起她的患者也出現了皮疹和關節痛症狀,難道是寨卡病毒?

Melo盡可能多地閱讀了些寨卡病毒相關資料。她了解到這是一種嗜神經組織的病毒,這意味著它喜歡感染神經係統。她還發現有2例報告顯示,在母親實驗感染和寨卡同一家族的病毒後,胚胎牛和胚胎羊腦中也出現了同樣的損傷。

Melo知道將會發生一些事情。

11月10日,她用一根長針從她的2例患者蒼白的羊水中抽取了樣本,這些孕婦的胎兒顯示存在小頭症征兆。然後,送去進行分析。

周四,她有幸參加了一個在聖保羅舉行的有關胎兒大腦發育的醫學會議。聖保羅離坎皮納南部約有1600英裏。

她帶上了患者病曆記錄和她的超聲掃描片子。

在那裏,她遇到了以色列特拉維夫Sourasky醫學中心產科超聲中心主任Gustavo Malinger。她知道,Malinger醫生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胎兒大腦專家之一。

他很感興趣,但同時也表示懷疑。

“他認為小頭症根本不可能是病毒所致,”她說。“但我堅信我們看到了一種影像,這種影像令他印像深刻。”

他問她是否可以把患者帶來,以便他對患者進行反複的掃描檢查。她告訴他不可能,因為患者居住的地方離北部有數千英裏。

但她知道這是證據關鍵所在。她離開Malinger後立即向巴西衛生部發出請求,說服他們支付患者次日抵達聖保羅的機票。

在發現有一家私人醫院允許進行超聲和磁共振檢查後,Malinger說,“我在聖保羅實施了檢查,”

“結果很令人吃驚,”他說。“腦部結構大部分已被破壞,眼睛也受損。”他說,他們沒有希望。

Malinger 於11月14日做了檢查。在第二周的周一,Melo取回了她的實驗室檢查結果。結果顯示,胎兒羊水周圍存在大量寨卡病毒。

“周一,當我把結果遞給他後,他是真吃驚了。”Melo說。“我們能在羊水中檢測到寨卡病毒,這在世界上還是首次。而且我們已經證明這種病毒如何‘咄咄逼人’。”

兩人隨後在《婦產科超聲》(Ultrasound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雜誌上發表了他們的這一新發現《醫師警戒》(Physician Alert)。

評論

主頁| 廣告條款 | 法律顧問| 聯係我們| 友情鏈接| 版權聲明| 關於我們| 誠聘英才| 網站地圖

copyright©中國醫學論壇報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1486號

京衛網審[2013]第0193號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