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

便血、回盲部潰瘍、肛瘺合並骶髂關節炎1例

作者: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王倩 陳寧 王智峰 劉玉蘭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2012-12-13
導讀

         38歲男性,主因“便血6年,肛周分泌物1年,發現回盲部潰瘍9個月”入院。

 便血、回盲部潰瘍、肛瘺合並骶髂關節炎1例   便血、回盲部潰瘍、肛瘺合並骶髂關節炎1例

 

  病曆簡介

  Step 1 病曆簡介

  主訴 38歲男性,主因“便血6年,肛周分泌物1年,發現回盲部潰瘍9個月”入院。

  現病史 患者6年前間斷便中帶少量鮮血,血與大便不混合,大便成形,結腸鏡檢查結果提示:直腸潰瘍、結腸盲端黏膜隆起及多發息肉,未特殊治療。

  1年前,患者出現肛周分泌物增多。9個月前結腸鏡複查結果(圖1):回腸末端及回盲瓣多發潰瘍,病理提示為黏膜慢性炎,抗酸染色陰性。

  發病以來,患者便中無膿或黏液,無長期低熱、盜汗、消瘦,無皮疹、口腔潰瘍、四肢關節痛、視物模糊、視力下降。

  既往史 1年前,患者因下腰痛就診於風濕免疫科,診斷為“強直性脊柱炎”,不規律服用柳氮磺吡啶(750 mg,tid)及非類固醇類抗炎藥(NSAID),已自行停藥3個月。

  Step 2 入院後檢查

  入院查體 心肺查體無異常;腹壁柔軟,肝脾未及,未觸及包塊,無壓痛、反跳痛、肌緊張;腸鳴音4次/分;肛門指診10點鍾觸及斜行向內條索狀物,考慮為肛瘺

  入院後檢查 便潛血試驗弱陽性,便找抗酸杆菌陰性。血結核杆菌抗體、結核酶聯免疫斑點試驗(T-SPOT)陰性。結核菌素純蛋白衍生物皮試(PPD)陽性。紅細胞沉降率(ESR)、C反應蛋白(CRP)、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補體C3、C4正常。類風濕因子(RF)、白細胞抗原(HLA)-B27、抗核抗體(ANA) 、抗線粒體抗體(AMA)、抗幹燥綜合征A(SSA)抗體、抗幹燥綜合征B(SSB)抗體、抗史密斯抗體(Sm)、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ANCA)、抗核糖核蛋白(RNP)陰性。

  骶髂關節正位片:雙側骶髂關節硬化,髂側為著,關節麵模糊、毛糙,關節間隙不均勻變窄,雙側骶髂關節符合強直性脊柱炎。

  腹部CT:脂肪肝。

  Step 3 進一步檢查

  胃部檢查 胃鏡(圖2A):① 反流性食管炎,C級;② 慢性胃炎;③ 十二指腸球部炎。病理:胃竇炎症++,淋巴濾泡形成。胃角及近胃角胃竇痘疹炎症++,頸增+,灶狀淋巴細胞浸潤。幽門螺杆菌(-)。

  腸道檢查 結腸鏡(圖2B):① 直腸黏膜呈炎性改變;② 直腸乙狀結腸交界及乙狀結腸局部糜爛;③ 盲腸底部局部黏膜稍隆起發紅;④ 闌尾口隆起發紅合並膿性分泌物;⑤ 升結腸憩室。病理:黏膜慢性炎,其中闌尾口隆起、直腸部分呈腺瘤樣增生,直腸處淋巴組織增生。抗酸染色陰性。

  膠囊內鏡(圖2C):小腸多發黏膜糜爛。

  Step 4 診斷與治療

  風濕免疫科會診 患者間斷下腰部疼痛,NSAID治療有效;類風濕因子陰性;骶髂關節片示雙側骶髂關節硬化,髂側為著,關節麵模糊,關節麵不均勻變窄。考慮為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

  建議繼續口服柳氮磺吡啶(750 mg,tid)。

  診斷 炎性腸病-克羅恩病?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

  治療 柳氮磺吡啶(1 g,tid)、雷貝拉唑(10 mg,bid)、雙歧杆菌三聯活菌散(630 mg ,tid)口服,柳氮磺吡啶(500 mg,q12 h)肛塞。

  病例分析及點評

  患者主要表現為便中帶血、肛瘺,腸鏡提示直腸、回腸末端、回盲瓣潰瘍,闌尾口膿性分泌物,考慮炎性腸病診斷明確。但患者腹部CT未見透壁全層病變,腸鏡下未見裂隙樣潰瘍,病理未見非幹酪樣肉芽腫,故克羅恩病診斷證據不足,考慮診斷炎性腸病未定型。

  患者無結核病史及密切接觸史,無低熱、盜汗、消瘦,結核抗體、T-SPOT均為陰性,胸片未見陳舊結核病灶,ESR、CRP均正常,未經抗結核治療回盲部腸道病變緩解,故考慮腸結核可能性不大。

  患者病程較長,病情進展緩慢,無持續發熱、貧血等表現,無淺表及腹腔淋巴結腫大,結合腸鏡病理考慮淋巴瘤可能性不大。

  患者無反複發作的口腔及外陰潰瘍,針刺反應陰性,無視物模糊、視力下降,故考慮白塞病可能性不大。

  此外,患者便中帶血且有NSAID用藥史,須警惕NSAID相關腸道黏膜損害;但患者便血已有6年,NSAID用藥史僅1年,晚於便血,且NSAID停藥3個月後仍有便中帶血,故考慮除外NSAID致消化道出血。排除以上疾病後,考慮患者炎性腸病診斷明確,克羅恩病可能性大。

  克羅恩病與強直性脊柱炎

  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是一係列疾病的總稱,其中包括強直性脊柱炎、賴特綜合征等。約5%~10%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在病程中發展為炎性腸病;六成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接受腸鏡檢查時,有顯微鏡下腸道炎症表現,但無消化道不適症狀。

  有研究指出,強直性脊柱炎的慢性腸道炎症是克羅恩病的早期階段。因此,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應盡可能完善腸鏡檢查,早期發現腸道病變。另有研究發現,2.6%的潰瘍性結腸炎和6%的克羅恩病患者合並強直性脊柱炎。14%~46%的炎性腸病患者有骶髂關節炎影像學表現,但無關節不適。目前強直性脊柱炎與炎性腸病之間的因果關係尚無定論,本患者考慮克羅恩病合並強直性脊柱炎。

  克羅恩病合並強直性脊柱炎的治療

  強直性脊柱炎合並克羅恩病時,關節症狀與腸道病變活動度平行,腸道病變正常的強直性脊柱炎更容易獲得病情緩解,是預後較好的標誌。

  控製腸道病變可間接誘導關節病變緩解。2007年美國胃腸病學會關於生物製劑治療炎性腸病的共識中指出,炎性腸病合並脊柱關節病時,英夫利西單抗推薦級別為A級。

  此外,柳氮磺吡啶也是可供考慮應用的藥物之一,對結腸輕中度克羅恩病誘導緩解有效,對強直性脊柱炎的外周關節疼痛有效;但對強直性脊柱炎中軸骨疼痛和功能恢複無效。

  自身免疫病合並食管動力障礙

  本患者僅38歲,但反流性食管炎較嚴重,應考慮免疫病相關食管動力障礙所致反流。報告顯示,81%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食管下端括約肌壓力明顯降低,抗胃食管反流屏障作用大為減弱。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可能存在食管中遠端平滑肌萎縮變性,中遠端收縮波峰值明顯減低。對此類反流性食管炎單獨使用質子泵抑製劑效果不佳,控製原發病後反流明顯好轉。

  ■ 小結

  此例克羅恩病合並強直性脊柱炎的病例引起筆者的重視和思考,對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應盡可能完善腸鏡檢查;對炎性腸病患者也應完善HLA-B27、骶髂關節片,全麵評估病情。治療方麵應將腸道和關節病變綜合考慮,製定最佳的治療方案。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