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性IgA缺乏症合並賈第蟲感染。
病例簡介
入院情況
患者男性,41歲,因腹瀉、消瘦1年餘於2015年10月入院。入院前1年夏天(6月及7月)均因不潔飲食後出現黃糊狀稀水便,10餘次/日,<1000ml/d,伴裏急後重,否認發熱、嘔吐、腹痛及黏液膿血便。當地醫院查大便潛血(OB)(+),便中紅細胞(RBC)、白細胞(WBC)均(-),大便培養未檢出阿米巴、沙門氏菌、真菌;血尿常規、肝腎功、凝血、血腫瘤標誌物、抗核抗體譜18項、全消化道造影、腹盆增強CT、結腸鏡均未見明顯異常。間斷口服腸道益生菌及消化酶,短暫糖皮質激素治療,效欠佳。病來小便約1000ml/d,睡眠可,體重下降約20kg。既往史、個人史、婚育史、家族史:無殊。查體:體質指數(BMI)15.92kg/m2。心肺查體未及異常。腹平,無腸型,腹稍韌,左下腹輕壓痛,未觸及肝脾及包塊。腸鳴音弱。
診治經過
入院後完善便蘇丹Ⅲ染色陽性。大便痢疾杆菌、寄生蟲、真菌、艱難梭菌毒素試驗均陰性。
結核相關檢查、血乙肝、丙肝、巨細胞病毒(CMV-DNA)、EB病毒(EBV-DNA)均陰性,肝腎功能、胰腺功能、凝血功能、輸血8項、甲狀腺功能均正常,超敏C反應蛋白、血沉結果均正常。
血抗麥膠蛋白抗體陰性。尿D木糖吸收試驗:0.3克/5小時(正常值>1.3克/5小時);血清蛋白電泳:α16.1%,α29.1%,Alb%61.8%,β15.6%,β22.9%,γ14.5%,A/G1.6;免疫球蛋白3項:IgA0.06g/L,IgG7.21g/L,IgM0.83g/L。
腹部超聲、小腸CT重建未見明顯異常(圖1)。胃鏡提示:小腸黏膜病變(圖2),幽門螺杆菌快速尿素酶試驗(HP-RUT)(-)。
圖1小腸CT重建未見明顯異常
圖2胃鏡示,十二指腸球部及降部黏膜明顯萎縮,扁平
十二指腸活檢病理診斷:(降部、球部)小腸黏膜顯急性及慢性炎,淋巴組織增生,絨毛粗頓,上皮內淋巴細胞增多,固有膜內漿細胞少(圖3),符合免疫缺陷;黏膜表麵可見賈第蟲(圖4)。免疫組化結果顯示:CD138(-),CD20(+),CD3(+),CD38(+),CD4(+),CD8(+)。
圖3病理檢查顯示,(HE染色)小腸絨毛頓縮,上皮內淋巴細胞增多;高倍鏡固有膜內未見漿細胞,上皮內淋巴細胞增多
圖4病理檢查顯示,(HE染色)藍色賈第鞭毛蟲
綜上考慮選擇性IgA缺乏症,賈第蟲感染,予替硝唑2g頓服,序貫甲硝唑0.2g,3次/日,治療15天後大便漸減為1次/日,基本成型,治療1月後(2015年12月3日)體重增加5kg。
討論及專家點評
不潔飲食史後腹瀉1年患者,多種診療欠佳。血液檢查及糞便檢查均非特異。胃鏡下可以看到黏膜病變,病理提示免疫缺陷,特別是確診寄生蟲感染,對診斷至關重要。確診後診療效果較好。
選擇性IgA缺乏症(SIgAD)是原發性免疫缺陷病中常見的一類疾病,4歲以上人群僅血清IgA水平<0.07g/L,而血清中IgG和IgM含量正常,且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IgA下降,可考慮該診斷。4歲以內兒童血IgA濃度有可能恢複正常,需定期監測。SIgAD流行病學有明顯種族特性,中國發病率在1?U2600~1?U5300。大多數患者無臨床症狀,與IgA相關的疾病主要包括複發性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或功能紊亂、自身免疫疾病、變態反應性疾病和輸血相關的過敏等。
賈第蟲感染可以破壞小腸上皮緊密連接、誘導上皮細胞的凋亡,並導致鈉離子依賴的葡萄糖吸收下降、電解質分泌增加而引起腹瀉、吸收不良等。急性期典型症狀是暴發性水瀉,具惡臭,伴腹部不適等;慢性期表現為間歇性黃色泡沫狀稀便等。口服甲硝唑或大劑量替硝唑,賈第蟲感染治療有效率達90%以上。
陸星華教授點評北京協和醫院消化科報告了1例因不潔飲食後出現黃糊狀稀水便,多種診療無效。住院後檢查免疫球蛋白3項,血清中IgA水平低,但IgG和IgM含量正常,排除其他原因所致IgA下降,可以診斷SIgAD。該病例伴有賈第蟲感染,口服甲硝唑0.2g,3次/日,治療後大便減為1次/日,基本成型,體重增加5kg。如果不伴有賈第蟲感染是否應用甲硝唑?我的意見是:由於患者免疫力低,可以試用甲硝唑觀察。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