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表明,處於緩解期的克羅恩病患者,細菌DNA(bactDNA)易位可能是疾病複發的生物標誌物。
最新研究表明,處於緩解期的克羅恩病患者,細菌DNA(BactDNA)易位可能是疾病複發的生物標誌物。
細菌DNA易位入血是患者六個月內複發的獨立的危險因素,也與住院、治療改變以及類固醇起始反應的風險增加呈獨立相關,這項研究的作者是西班牙阿利坎特綜合醫院的Ana Gutierrez博士。該研究於2016年2月23日在線發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上。
Gutierrez博士及其同事們針對克羅恩病活動指數(CDAI)小於150的患者進行了一項前瞻性、多中心研究。主要終點是無複發生存時間, 在接下來的六個月內CDAI大於150。
基線水平,研究人員確定血液中的BactDNA片段,含有NOD2基因型的核苷酸結合寡聚化結構域,以及血清細胞因子水平。
研究包括288例患者,研究人員在98例患者中發現BactDNA(34.0%),在114例患者中發現variant-NOD2基因型(39.6%)。總體而言,40例患者(14%)在隨訪期間病情複發。
在多因素分析中,bactDNA是複發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危險比8.75)。
在六個月時間內,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bactDNA是住院的顯著獨立預測因素(比值比11.9,P<0.001),起始類固醇(OR 8.5,P<0.001),治療改變(OR 3.5,P = 0.002)。
作者發現患者bactDNA和結腸鏡檢粘膜病變之間沒有相關性。
bactDNA或variant-nod2基因型患者,血清炎性細胞因子明顯增加。
這兩個因素相結合可導致抗腫瘤壞死因子α水平下降,導致加強型抗TNF治療的患者比例增加。
“腸道細菌易位是克羅恩病一種常見的現象。隨著改進方法可以檢測到血液中皮克水平的bactDNA片段,研究人員能夠證明,34%的無症狀的克羅恩病患者在他們的血液樣本存在bactDNA,”洛杉磯南加州大學凱克醫學的炎症性腸病中心副主任Caroline Hwang博士通過電子郵件告訴路透社健康。
“更重要的是,bactDNA是患者複發、住院、手術或抗TNF藥物或類固醇擴大治療的預測因子,” Hwang博士說,“作者提出一個很好的例子,bactDNA可以成為鑒別可能複發患者的生物標記物,可能比結腸鏡檢查(金標準)更為敏感。”
紐約市西奈山伊坎醫學院胃腸病學教授James F. Marion博士,在通過電子郵件告訴路透社的健康,“研究結果是有趣的。這項研究為我們提供了可能複發患者的早期和重要的線索,以便我們可以在損傷發生之前進行幹預。”
他補充說:“太多的情況下,有炎症反應的克羅恩病患者在長時間炎症反應後已經造成了損傷,治療效果也不太有效。我們總是在尋找線索來預測病人在出現明顯症狀前是否可能已經患病。幹預越早治療效果就越有效。”
加利福尼亞大學克羅恩病和結腸炎中心的Fernando Velayos博士通過電子郵件告訴路透社的健康,“這項研究並沒有闡明細菌碎片是否是疾病複發的原因(可能性小)或是受損的腸道的單純產物(可能型大),但這項研究確實是一個有趣的調查研究,關於是否我們可以用這想研究預測未來臨床複發。”
作者對於這些評論沒有做出回應。
醫學論壇網編譯自:Bacterial DNA a Potential Biomarker of Crohn's Relapse.March 21, 2016.Medscape.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