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陳斌等研究人員發文,旨在通過逍遙散及其拆方對肝纖維化大鼠腸道菌群結構、門靜脈內毒素水平的變化,探討“肝病實脾法”抗肝纖維化的可能作用機製。研究指出,肝纖維化大鼠出現腸道菌群失調,並引起門靜脈內毒素的升高,是慢性肝損傷病理過程中“肝病傳脾”的發生機製之一。而逍遙散能夠改善肝纖維化,部分恢複腸道菌群正常結構,降低內毒素;而去掉健脾藥物將減弱逍遙散對肝髒的保護作用,說明恢複腸道菌群,降低門靜脈內毒素可能是 “肝病實脾法”抗肝纖維化的重要作用機製之一。 本文於2016年03月11日
近日,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陳斌等研究人員發文,旨在通過逍遙散及其拆方對肝纖維化大鼠腸道菌群結構、門靜脈內毒素水平的變化,探討“肝病實脾法”抗肝纖維化的可能作用機製。研究指出,肝纖維化大鼠出現腸道菌群失調,並引起門靜脈內毒素的升高,是慢性肝損傷病理過程中“肝病傳脾”的發生機製之一。而逍遙散能夠改善肝纖維化,部分恢複腸道菌群正常結構,降低內毒素;而去掉健脾藥物將減弱逍遙散對肝髒的保護作用,說明恢複腸道菌群,降低門靜脈內毒素可能是 “肝病實脾法”抗肝纖維化的重要作用機製之一。 本文於2016年03月11日在線發表在《臨床肝膽病雜誌》上。
研究將健康Wistar大鼠70隻隨機分為空白組10隻,模型組、實驗組和對照組各20隻,采用牛血清白蛋白尾靜脈注射8周建立免疫性肝纖維化大鼠模型。實驗組予逍遙散中藥顆粒劑進行灌胃治療,對照組予逍遙散去健脾類中藥顆粒劑灌胃。觀察各組血清轉氨酶、肝組織病理學、門靜脈內毒素及腸道菌群指紋圖譜分析(ERIC-PCR)。滿足方差齊性條件的計量資料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進一步2組間比較采用LSD-t檢驗,方差不齊時用Tamhane′s法。相關性檢驗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
與空白組比較,模型組大鼠腸道菌群多樣性及其構成發生改變,門靜脈內毒素水平升高[(0.421±0.170)EU/ml vs(0.784±0.180)EU/m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且門靜脈內毒素與肝組織膠原纖維麵積百分比呈正相關(r=0.736,P<0.01);與模型組比較,實驗組ALT、AST、門靜脈內毒素水平有所下降[(73.25±10.90)U/L vs (59.84±9.60)U/L, (135.36±31.41) U/L vs (107.43±17.71)U/L,(0.784±0.180)EU/ml vs (0.576±0.220)EU/ml],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或P<0.05),且腸道菌群多樣性及構成與正常大鼠相似;對照組與模型組、實驗組在ALT、AST、門靜脈內毒素水平方麵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值均>0.05)。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