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鄭州市中醫院張輝凱等發文,旨在分析失代償期肝硬化住院患者營養不良現狀及其與預後的關係。研究指出,營養不良的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其並發症發生率和病死率顯著升高,有必要在肝硬化早期加強營養狀況篩查。本研究於2016年5月6日在線發表在《臨床肝膽病雜誌》上。
近日,鄭州市中醫院張輝凱等發文,旨在分析失代償期肝硬化住院患者營養不良現狀及其與預後的關係。研究指出,營養不良的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其並發症發生率和病死率顯著升高,有必要在肝硬化早期加強營養狀況篩查。本研究於2016年5月6日在線發表在《臨床肝膽病雜誌》上。
研究選取鄭州市中醫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共101例。通過營養風險篩查2002(NRS2002)將其分為營養不良風險組和非營養不良風險組。對比兩組患者血清營養指標、人體測量指標、人體成分、6個月內並發症發生率和病死率。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
營養不良風險組的白蛋白、總膽固醇、甘油三酯、血紅蛋白、BMI、上臂肌圍、肱三頭肌皮褶厚度和握力顯著低於非營養不良風險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值分別為12.5617、5.967、4.024、14.775、4.607、7.182、7.424、2.256,P值均<0.05)。營養不良風險組的細胞內液、總體液量、蛋白質、脂肪和骨骼肌肉含量顯著低於非營養不良風險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值分別為29203、6.152、1.713、2.444、1.693,P值均<0.05),浮腫指數顯著高於非營養不良風險組(t=1.998,P<005)。營養不良風險組的6個月內的消化道出血、肝性腦病、門靜脈血栓形成、電解質紊亂發生率和病死率顯著高於非營養不良風險組(χ2分別為6.410、4.436、3.978、4.316、7.285,P值均<0.05)。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