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常德市第一人民醫等單位聯合發文,旨在評估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膽紅素吸附的療效及安全性。研究指出,膽紅素吸附治療對PTA>25%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安全有效,對患者的凝血功能、血清Ca2+、WBC有短暫影響。本研究於2016年06月08日在線發表在《臨床肝膽病雜誌》上。
近日,常德市第一人民醫等單位聯合發文,旨在評估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膽紅素吸附的療效及安全性。研究指出,膽紅素吸附治療對PTA>25%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安全有效,對患者的凝血功能、血清Ca2+、WBC有短暫影響。本研究於2016年06月08日在線發表在《臨床肝膽病雜誌》上。
前瞻性研究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於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住院的凝血酶原活動度(PTA)>25%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40例,均予膽紅素吸附治療。收集治療前後以及治療後一周的患者血常規[白細胞(WBC)、紅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纖維蛋白原(Fib)],肝功能[TBil、DBil、總膽汁酸(TBA)、白蛋白(Alb)、球蛋白(Glb)]、電解質(K+、Na+、Cl-、Ca2+),治療前後和治療過程中觀察記錄患者血壓、呼吸、心率、氧飽和度,觀察患者有無畏寒發熱、頭暈、胸悶、腹痛等症狀。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
患者對治療的耐受性均較好,治療結束後患者臨床症狀好轉。 TBil、DBil、TBA均下降,Alb、Glb、Fib亦有輕度下降,而PT、APTT則較治療前延長,差異均具統計學意義(t值分別為21.254、22.395、7.821、6.986、7.580、9.852、10.705、5.528,P值均<0.001)。治療後Ca2+較治療前降低,WBC較治療前升高,差異均具統計學意義(t值分別為6.924、9.852,P值均<0.001)。在隨訪1周時,Alb、Glb、Fib、PT、APTT、Ca2+、WBC均恢複至治療前水平,TBil、DBil、TBA較治療後有不同程度升高,但比治療前低。40例患者中有12例(30%)發生不良反應,其中3例(7.5%)畏寒(或寒顫)、3例(7.5%)血壓下降、2例(5.0%)心率下降、1例(2.5%)頭暈、1例(2.5%)惡心嘔吐、1例(2.5%)腹痛、1例(2.5%)出冷汗。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