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陳曉元發文,旨在觀察難治性慢性丙型肝炎標準治療過程中血常規的變化與抗病毒療效的關係。研究指出,血常規中LYPH、WBC及NEUT的變化及下降幅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作為難治性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療效的預測指標。本研究於2016年06月08日在線發表在《臨床肝膽病雜誌》上。
近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陳曉元發文,旨在觀察難治性慢性丙型肝炎標準治療過程中血常規的變化與抗病毒療效的關係。研究指出,血常規中LYPH、WBC及NEUT的變化及下降幅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作為難治性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療效的預測指標。本研究於2016年06月08日在線發表在《臨床肝膽病雜誌》上。
本研究收集2011年9月-2012年12月於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就診的難治性慢性丙型肝炎初治患者63例,給予聚乙二醇幹擾素α-2a(180 μg/周)聯合利巴韋林治療48周,分別在基線、治療4、12、24、48周和隨訪24周時進行HCV RNA及血常規的檢測,分析血常規與療效的相關性。根據是否獲得持續病毒學應答(SVR),分為SVR組和nSVR組。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簡單線性相關分析法進行相關性分析。
63例患者有3例失訪,餘下60例均完成抗病毒治療和24周隨訪,其中46例獲得SVR,SVR率為76.7%;SVR組患者治療4、12、24周時的淋巴細胞計數(LYPH)、白細胞計數(WBC)及中性粒細胞計數(NUET)均低於nSVR組,並且在12周時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值分別為3.398、2.766、2.037,P值均<0.05),在24周時兩組WBC及NUET差異亦均有統計學意義(t值分別為2.559、2.151,P值均<0.05);此外SVR組患者在治療4周時上述3項指標較基線的下降幅度均大於nSVR組,其中LYPH下降幅度在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26,P=0.03)。LYPH、WBC、NUET在治療4、12周時與HCV RNA的下降幅度呈正相關(r值分別為0.36、0.45、0.37、0.47、0.61、0.33,P值均<0.05)。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