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上有研究表明,約有50%以上的人群,會把自己的膽囊疾病誤當做胃病去進行治療,這裏當然也不乏一些醫生的診斷失誤,所以這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而對於這種現象,我們自身就要做好對疾病的認知,不要一種症狀出現之後,就過於盲目和武斷的去為自己治病。
在臨床當中,碰到過很多對自己疾病不重視,不注重的患者,他們因為早期對自己的疾病不關注,或是較為敷衍的態度,最後導致疾病發展較為嚴重,棘手時才想到去進行找尋醫生進行治療,而這樣的結果就是一方麵使得醫生在遇到這類疾病時往往難以進行有效的治療,另外一方麵也使得患者本身的機體遭受了較大的損傷。
65歲的趙大爺長期的有腹脹、腹痛、惡心,噯氣等症狀的存在,他自以為自己患有胃炎,當症狀出現的時候,他主要是服用一些嗎丁啉、奧美拉唑等藥物去進行緩解治療,但是近期的一次疼痛讓他在服用了這些藥物之後,症狀卻是沒有絲毫的緩解,而且是持續性的加重,去醫院檢查後才得知自己的疾病是膽囊結石伴急性膽囊炎,需要緊急的手術治療。
在生活當中把膽結石當做胃病治療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很多人常常會覺得自己的腹痛,惡心等這些和胃有關的症狀就是由於胃部不適所引起的,所以在不進行任何的檢查、診斷情況下就會自行服用一些胃藥來進行調理和治療,但是,患者本身並不是胃病,胃部更是沒有病變的存在。這就導致了患者長期的去服用胃藥,但是卻對疾病的治療沒有任何的幫助,而這也會導致膽囊結石不斷的反複發作,最後有可能引發急性膽囊炎的發生。
一、為什麼會把膽囊結石當做胃病治療:
1、症狀相似:膽囊疾病的症狀和胃病的症狀是有相似之處的,胃病常見的臨床表現主要是以腹脹、腹痛、惡心、嘔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為主,而膽囊疾病在臨床表現上也會有相似的地方存在,這就導致膽囊疾病的患者會誤以為自己是患有胃部疾病。但是膽囊結石的疼痛和胃部的疼痛在疼痛部位和性質上也是有一定區別的,膽囊結石的疼痛主要是以右上腹的疼痛為主,胃病的疼痛則更加集中於中上腹部,在疼痛的性質上,膽囊結石、膽囊炎的疼痛主要是以持續性的隱痛為主,而胃病的疼痛和吃飯時間(像十二指腸潰瘍的饑餓痛、胃潰瘍的餐後疼痛)、伴不伴有反酸燒心症狀為主。
2、膽囊疾病服用胃藥後症狀會有緩解:另外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誤把膽囊疾病當做胃病治療的患者,在服用胃藥之後,腹痛,腹脹等症狀會有緩解,這也讓患者更加確定自身的疾病是由胃部疾病引起。常見的胃藥主要是以奧美拉唑、嗎丁啉其次一些中成藥為主,這些藥物本身就是能夠對消化不良的症狀進行緩解,雖然在服用藥物後症狀有所緩解,但是這些藥物並不能糾正和治療膽囊本質的疾病,這也為後期急性膽囊炎甚至是膽囊結石的嵌頓埋下了伏筆。
3、不注重健康體檢:尤其是老年人這一群體,他們對於健康體檢不注重,導致長期把膽囊結石,膽囊炎這類疾病當做胃病去治療,他們會感覺自身的疾病並沒有什麼大事,疾病也不會發展到嚴重的地步,另一方麵他們還會感覺做檢查,抽血化驗等方式過於花錢,所以為了省錢對於自身的疾病也就是單純的服藥治療。
二、到底該如何去發現膽囊疾病:
1、注重自身的疾病表現:對於腹脹、腹痛等這些常見的臨床表現,我們應該引起重視,不要症狀一表現出來就自行地去服用藥物治療,尤其是當症狀長期性、反複性的發作時更加要注重到底是由於什麼疾病引起的,早期去醫院進行詳細的診斷和正確的治療,必要病情的延誤和及時的治療。
2、定期的健康體檢必不可少:像膽囊結石,膽囊炎這類的疾病是可以通過B超去發現的,而對於胃病,可以通過胃鏡的檢查去進行發現,當我們症狀出現時,應該首先去明確到底是由於什麼疾病引起的這些症狀,而不是盲目的通過藥物緩解症狀,所以當有“胃部症狀”出現的時候,我們先去做個B超明確一些到底是不是由於膽囊結石、膽囊炎這些疾病引起。尤其是一些不注重體檢的老年人,更要定期地去進行健康體檢。
三、膽囊疾病該如何正確地治療:
1、膽囊炎:需要明確到底是慢性和急性的膽囊炎,以及膽囊炎伴不伴有其他疾病的存在,如像膽囊結石、膽囊息肉等,有沒有達到手術治療的程度,如果是長期的誤把膽囊炎當做胃病的患者,當膽囊炎突然發作時,多半都是屬於急性的膽囊炎症,這時就需要進行手術的治療,而如果是單純的膽囊炎,沒有其他疾病存在,症狀也是較為輕微的話,則需要通過抗生素將膽囊的炎症抑製。
2、膽囊結石:當結石長期的對膽囊壁造成磨損,就會形成膽囊的增生和炎症,當膽囊結石卡在膽囊管時,膽汁無法進行有效的排出,這就會導致急性膽囊炎,需要緊急的手術治療。但是如果是膽囊結石沒有任何症狀存在的話,是沒有必要去進行治療的,也不需要服用藥物。
在臨床上有研究表明,約有50%以上的人群,會把自己的膽囊疾病誤當做胃病去進行治療,這裏當然也不乏一些醫生的診斷失誤,所以這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而對於這種現象,我們自身就要做好對疾病的認知,不要一種症狀出現之後,就過於盲目和武斷的去為自己治病,更不要去不相信醫生。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