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是一種思想方式、語言觀點、情緒、自我認知和行為表現能力出現異常的慢性且嚴重的精神疾病,在全球範圍內影響著超過2000萬人,患者早年死亡率相較普通人可能高出2-3倍。
精神分裂症和新發炎症性腸病的風險精神分裂症是一種常見的重性精神疾病,其患者約占我國住院精神病人總數的50%,全球範圍內終身患病率約為0.3%-2%。2008年首次提出“腸-腦軸”的概念,並指出“腸-腦軸”可能是大腦與胃腸道之間的雙向信息調節通路,而腸道菌群是這條通路的重要參與者。“腸-腦軸”通過與大腦相連接的各種生理係統間接影響了腸道微生態的組成,而腸道菌群可在某些特定的條件下通過代謝物通過一些通路影響大腦功能,將腸道微生物和人體腸道以及人腦之間的相互作用,稱為“微生物-腸-腦軸”。炎症性腸病 (IBD) 是一種慢性胃腸道炎症性疾病,在全球範圍內的患病率越來越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發生 IBD 的風險仍不清楚。本項研究旨在研究與匹配對照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新發 IBD 的風險。
研究人員利用台灣國民健康保險研究數據庫收集了 200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之間的患者的數據進行了一項回顧性臨床研究, 所有患者均由董事會認證的精神科醫生診斷為精神分裂症但事先沒有診斷出 IBD。並按年齡、性別、居住地、收入水平和合並症以 1:4 的方式與對照組相匹配。新發 IBD 和子分析的調整後風險比 (HR) 使用 Cox 回歸分析進行調整。
在 116164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和 464656名匹配對照中,患者IBD的總體發病率顯著較高(1.14% VS 0.25%)。精神分裂症患者診斷IBD的平均年齡為46.82歲,而對照組為55.30 歲。精神分裂症患者發生IBD的 HR 為 3.28,95%置信區間 (95% CI) 為 2.49-4.33。與住院頻率較低的患者(HR 2.72, 95% CI 2.03-3.66)相比,每年一次以上精神科入院的患者(HR 7.99, 95% CI 5.25-12.15)的IBD風險更高。
因此,這項基於人群的隊列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與隨後的 IBD 發展之間存在顯著關聯。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較年輕時發展為 IBD,並且風險隨著精神分裂症控製不充分而增加。醫生對這種相關性的警惕和認識將改善這一易受傷害患者群體的 IBD 診斷和管理。
原始出處:
Kuan-Yi Sung. Et al. Schizophrenia and risk of new-onset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 nationwide longitudinal study. Alimentary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2022.
作者:xuyihan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