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和結腸是同一段腸管的延續,都是大腸癌,直腸癌和結腸癌有相似的地方,但結腸癌和直腸癌是兩種不同的癌症。
結腸癌和直腸癌統稱為大腸癌,又稱為結直腸癌。
結直腸癌是世界範圍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
根據我國最新的癌症統計數據,大腸癌發病率在我國所有惡性腫瘤中位於第三位,死亡率位於第五位,並且直腸癌發病率較結腸癌高,約為1.5~2:1。
很多人都有如此疑惑:都是大腸癌,那結腸癌和直腸癌是一回事嗎?
直腸和結腸是同一段腸管的延續,都是大腸癌,直腸癌和結腸癌有相似的地方,但結腸癌和直腸癌是兩種不同的癌症。
發病位置不同
結腸和直腸統稱為大腸,都屬於消化係統。大部分大腸是由結腸組成的,約1.5米長。結腸部分由食物行進方式依次命名為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乙狀結腸與直腸相連,直腸與肛門相連。
從發生部位和解剖結構來看,右半結腸主要是吸收水分、葡萄糖和無機鹽以及部分膽汁酸,結腸的左半部位(左半結腸)功能和直腸接近,主要是儲存、排泄糞便。
直腸位於大腸的末端部分,當糞便運動到這裏時可以暫時停留並產生便意,在適當的時候,大便通過肛管排出。
因此,直腸癌更多地會表現糞便改變,直腸癌手術也可能影響正常排便功能。結腸和直腸在解剖上的主要差異是導致結腸癌、直腸癌臨床表現、診斷、治療等差異的主要原因。
臨床表現不完全相同
1. 結腸癌根據發病部位分為左側結腸癌和右側結腸癌兩大類,其臨床表現也是不完全相同的。
右側結腸腔徑一般較大,發病後患者更多地表現為腹瀉、便秘或兩者交替發生,也可能出現腹痛、腹脹、腹部包塊等,更容易有全身性症狀如進行性貧血、乏力、消瘦等,晚期患者還可能有腸穿孔或局限性膿腫等並發症。
左側結腸的腔徑相對右側結腸減小,而且乙狀結腸全長呈“乙”字形彎曲,大多數左側結腸癌患者在發病後極易發生急、慢性腸梗阻,梗阻可突發,表現為腹部絞痛,伴腹脹、腸蠕動亢進、便秘和排氣受阻;患者常伴大便習慣改變,有頑固性便秘症狀,也可表現為排便次數增多。
2. 早期直腸癌多數無症狀,當腫物生長至一定程度時,主要表現為直腸的刺激症狀:以排便次數增多為主,患者可自覺糞便變細,可排出粘液血便,呈鮮血便,或者膿血便,且伴有裏急後重和排不盡的感覺。
晚期患者可出現排便梗阻、消瘦甚至惡病質。當腫物壓迫直腸周圍時,侵犯骶叢神經時可引發劇烈的痛感,累及到前列腺和膀胱時,患者還會出現尿急、尿頻、尿痛、血尿以及排尿困難等症狀。
診斷差異
結腸癌和直腸癌兩種的診斷(需要進行的影像檢查和內鏡檢查等)差異不大。
疑似結腸癌和直腸癌時,初始診斷評估需要:病史和體格檢查、直腸指診、結腸鏡檢查、活檢確定病理(診斷癌症的金標準)、腫瘤標誌物如癌胚抗原(CEA)等測定、活檢組織免疫組化檢查、必要時活檢組織行RAS等基因檢測。
此外,由於大腸癌容易多發,直腸癌患者除了必須做直腸鏡以外,通常還會做結腸鏡,以免遺漏結腸上第二原發的癌灶。
直腸指診和/或直腸陰道檢查和直腸鏡檢查可以用來確定直腸癌手術是否可能保肛。
治療差別
結腸癌和直腸癌的治療差異主要是解剖位置差異造成的,兩者總的治療原則差不多,其最大的不同在於手術的方式以及放療的價值。
早期結直腸癌患者治療方法都首選手術切除。
但是由於直腸癌發生部位距肛門近,為了確保切除所有的病灶,癌灶距離肛門近者不能夠保留肛門,需要行永久性的結腸造口術,也就是人工肛,腫物位置越低保肛的可能性越小。
如果醫生不建議患者保留肛門,那麼術中會將近端的乙狀結腸直接在左下腹拖出,然後在腹壁上做一個結腸的造口,這種造口無法回納,稱之為永久性人工肛門。
由於大便不能控製,患者需要一個袋收集糞便和氣體,即人工肛袋(造口袋)。
術後要注意保持造口周圍皮膚清潔幹燥,避免引起皮膚濕疹及糜爛等;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多吃蔬菜水果或益生菌類食品,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避免做增加腹內壓力的動作;注意觀察由造瘺口排出物的性狀及量的多少、有無腹脹痛等梗阻現象;一旦出現人工肛門造口異味,可能是局部感染導致人工肛門發炎出現臭味,需要及時就醫。當然,患者隻要正確使用、及時更換造口袋是不會有異味的,對日常社交是沒有影響。
中晚期的直腸癌和結腸癌術後都需要化療,甚至靶向治療。通常不對結腸癌實施放療,放療可能對鄰近的小腸組織產生輻射,引起輻射性腸炎——一種強烈的、有症狀的、並可能是永久性的小腸炎症。
而相比結腸癌,放療在直腸癌的術前術後輔助治療中通常扮演很重要的作用,可以縮小腫瘤,提高手術切除率,降低腫瘤複發率,提高患者保肛的可能性。
遠處轉移性晚期結腸癌/直腸癌患者若失去手術機會,則都是以全身化療為主的姑息治療。
最後,需要注意的是,結直腸癌的發病因素包括遺傳因素、飲食因素、環境因素等。食用煙熏、醃製或油炸食物會誘發結直腸癌,而攝入維生素A、C、E能夠降低結腸癌的發生率。
所以如果你喜歡吃油炸、熏製、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還是要稍稍克製一下。
日常生活中應多吃山芋、紅薯、玉米、水果、新鮮蔬菜等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纖維的食物。
當然,飲食預防的同時,還要細心觀察自己身體的變化,身體出現不適時,建議去醫院就診,早發現早治療。
END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