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的重要致病因素是微生物菌群失調及其引發的慢性炎症和組織破壞,其中嗜中性粒細胞和巨噬 細胞可能發揮重要作用。
最近的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在胃腸道疾病如炎症性腸病(IBD)以及大腸癌的發病機製中,可能存在“口腸軸”。口腔是IBD腸外表現的常見部位,尤其是克羅恩病(CD)。與非IBD對照個體相比,CD患者的牙周炎患病率顯著增加。炎症性腸病 (IBD) 和牙周炎都是慢性的、進行性的炎症性疾病,具有相似複雜的發病機製,都涉及失調的微生物群和失調的免疫炎症反應之間的相互作用。牙周炎的存在是否與 IBD 活動和/或其嚴重程度有關仍然未知。
為了完成本項研究,總共有1093名IBD患者回答了一項基於問卷的在線研究,其中包括 527 名克羅恩病患者和 566 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該調查包括有關社會人口統計的問題;口腔健康,包括牙周篩查評分 (PESS);和 IBD 相關特征,以及包括經過驗證的疾病指數。
研究結果顯示無論疾病亞型如何,牙齒數量減少的患者和自我報告的嚴重牙周炎患者的 IBD疾病指數得分顯著更高(牙齒數量:OR,4.93 [95%CI,1.21-8.66;P= .010];牙周炎:OR,3.54 [95% CI,0.27–6.80;P = .034]), 同時這部分患者並報告在過去 12 個月內疾病活動明顯增加(牙齒數量:[OR],1.91 [95% CI,1.36–2.69;P< .001];牙周炎:OR,1.71 [95% CI,1.27–2.31;P < .001])。也有證據表明自我報告的嚴重牙周炎與當前的疾病活動之間存在弱關聯(OR,1.33;95% CI,0.95-1.86;P= .099)。然而,作為 IBD 手術史和/或生物治療治療的綜合參數,IBD 嚴重程度與牙齒數量減少無關(OR,1.18;95% CI,0.77-1.80;P = .451)。
本項研究證實在過去的 12 個月中,牙周炎和牙齒脫落與 IBD 相關殘疾增加和疾病活動增加顯著相關。本項研究結果表明應該更加關注 IBD 患者的口腔健康。
原始出處:
Gorm Roager Madsen. Et al. The Impact of Periodontitis o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ctivity.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2022.
作者:xuyihan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