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直腸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但幸運的是,它也被稱為“懶癌”,息肉從發生到癌變,一般需要5-15年時間;若能早期發現,治愈率可達90%以上。較低。
大腸息肉,是腸道黏膜表麵上所有隆起性病變的總稱,通俗地說,就是腸道上長了一些肉疙瘩。在日常體檢中,有時報告上會提示有息肉,因平時並未有什麼不適感覺,很多人不以為然。
人到中年,竟確診腸癌
五十多歲的王大叔(化名),怎麼也沒想到,平時身體健康的自己竟然患上了癌症。
據悉,王大叔是在我院消化內科做胃腸鏡檢查中發現的,在該次腸鏡檢查中,發現其腸道內竟有數個息肉,其中一處可清晰見菜花樣腫物,病理送檢進一步確診腸癌。
消化內科吳勇主任解釋道:“惡化的腸息肉,是很容易發展成結直腸癌的。但由於早期很少有明顯症狀,也很少引起出血和梗阻,往往不易被發現,多在體檢或檢查其他疾病時才會被發現。”
息肉切除仍會複發,需定期複查
很多人覺得,要是發現息肉,並且也切掉了,那肯定沒問題了。實際上,在臨床中息肉切除後又複發的案例還是不在少數的。
吳勇主任表示,年前消化內科還接診了一位息肉切除又複發的女性患者。
據了解,這位李女士(化名)約在一前出現便血情況,在外院做了腸鏡檢查發現息肉,當時就切掉了。
醫生叮囑她要定期複查腸鏡,但李女士覺得身體也沒出現不舒服,工作又忙,便沒有放在心上。
誰知近一個月來又出現便血、腹痛等情況,趕緊到我院檢查,果然息肉複發,並且癌變了,幸運的是發現還算及時。
吳勇主任介紹,腸息肉從性質上劃分,常見的主要是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前者由腸道增生性炎症引起幾乎不惡變,但如果炎症反複發作,長期刺激,或受外部刺激影響,也可能發生癌變。
而後者(腺瘤性息肉)屬癌前病變已被公認,其又分為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和混合性腺瘤。有相關研究發現,複發患者中絨毛狀腺瘤的複發幾率比較高,而管狀腺瘤的複發率相對比較低,所以如果患有絨毛狀腺瘤類型的長息肉患者,出現複發率的幾率相對比較高。
此外,有家族遺傳史、吸煙酗酒、患代謝綜合征(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症)、息肉的大小數量等也可能是複發的因素之一。
多長時間複查合適?
結直腸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但幸運的是,它也被稱為“懶癌”,息肉從發生到癌變,一般需要5-15年時間;若能早期發現,治愈率可達90%以上。目前,腸鏡是結直腸癌最直接有效的檢查方式,也是其確診的“金標準”。
消化內科吳勇主任結合自己多年的臨床經驗給廣大群眾建議:
1)如果單個良性大腸息肉摘除術後,剛開始每年需複查一次大腸鏡,連續2-3年檢查不複發,之後可以改為每3年複查一次大腸鏡;
2)多個良性大腸息肉,為保險起見,還是要每年做一次大腸鏡檢查。增生性息肉因生長較慢,病人可1-2年隨訪1次;
3)腺瘤性息肉,尤其是伴有上皮內瘤變的,病人隨訪時間要適當縮短,一般為6個月-1年;
4)絨毛狀腺瘤、高級別上皮瘤變和鋸齒狀腺瘤容易複發和癌變,應當在息肉摘除術後3個月複查1次,若無異常,可延長至6個月-1年。若發現癌變的息肉,切除後應進行更加密切的複查。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